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富妻盈门-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延年照例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便开始按照宗法程序宣布分家:永业田、功勋田和祭田不动。国公府的两处祖宅不动。其它产业分作两份,一份给陆延德,剩下一份再平均分作两份,陆延宏和陆延修每人一份。

    表面上。这样的分家方式很公平。

    但事实上。却是陆延宏和陆延修吃了大亏。原因无他,经过几年的折腾,陆家最大、最值钱的产业便是那些田产。偏这些是不能分的。

    而能动的产业并不多,铺子、宅子还有田庄,分到陆延宏、陆延修手里的,加起来尚不足十万两。

    十万两银子,与偌大的国公府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陆延宏和陆延修当场就急得跳脚,直说不公平。

    陆延年的脸登时沉了下来,道:“不公平?难道把陆家的祭田分给你们才算公平?你们也都是读书识礼的人,难道连起码的规矩和道理都不懂?”谁家不是这么过来的?偏你们就比旁人尊贵了?

    陆延宏、陆延修的老脸登时涨成了紫茄子,抗议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陆延年说得没错,如此分家,就算是闹到公堂上,也不会有人说陆延年‘偏心’。

    陆延德很‘厚道’,见大兄、三弟可怜,硬是从自己分得的那份产业里拨了两套宅院,分别送给他们。

    两处宅院都在京城,就是不在内城,但位置也不错,左右邻居都是读书、做官的人家。

    陆延年看了两套宅院的地契后,也忍不住连声赞陆延德:“国公爷果然重情义,这两处宅子,都是极好的呢。”就是出了京城的贵族圈子,不过,陆延宏和陆延修离了国公府,也算不得勋贵了,只能算是普通官宦人家。

    住那样的宅子,也算是符合他们的‘新身份’。

    陆延宏和陆延修深觉被陆延德羞辱了,偏又说不出什么:哦,人家送宅子还送出不是来了?如果他们真的开口了,别说陆氏宗族的族人,就是外人听了,也会骂他们不知好歹。

    “这个老二,愈发奸诈了!”

    陆延宏、陆延修恨恨的看着陆延德,心里忍不住的骂着。

    家分了,但大房和三房却赖着不肯搬家。这边陆延宏‘病’了,陆延德作为一个重情义的好弟弟,自是不能逼着重病的大哥搬家。

    那边三太太袁氏似是诊出了喜脉,胎像还有些不稳,陆延德作为一个厚道的好哥哥,更不能让孕妇劳累。

    就这样,大房和三房打定主意死赖在国公府不走。

    陆延德恨得牙根直痒痒,陆离再次献计。

    次日,顺天府尹发了签子,遣差役到国公府请陆延宏和陆延修去顺天府,当天两人便被留在了顺天府。

    虽然没有直接投入大牢,但却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陆延宏和陆延修心里明白,这是陆延德逼他们搬家呢。

    两人也死硬,就是不肯让步,没几天,顺天府便将他们放了回来。

    但刚回来,还不等他们得意两天,锦衣卫竟然也上门了,说是调查西宁卫、肃州卫等处的几件官司,陆延宏、陆延修当场吓得瘫软了身子,迭声请陆延德来帮忙说项。

    ……次日,大房和三房便齐齐打包了行李,麻利的搬出了国公府。

    短短不到十天的功夫,国公府里热闹不断,不过谢向晚却顾不得,因为谢向意马上要及笄,她要回去参加妹妹的及笄礼……

    ps:二更,谢谢丁香猫、依依selina亲的小粉红,谢谢游于藝亲的评价票,谢谢亲们的订阅和支持,谢谢哈!(未完待续。。)

第129章 琐事纷扰

    转眼到了十二月,一场场大雪过后,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片白茫之中,而北地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赶在落雪前,谢向晚命人将暖房收拾来出来,另外也把远翠苑的中庭、前院等房舍改建了一番。游廊下铺了火龙,房间里加了火墙,她又命人去山西等地采购了大批的煤。

    这年头人们习惯用木炭、木柴等取火,但对于煤也不是全然不用的,只是并不普及。

    谢向晚脑中有后世的记忆,知道煤的好处,再加上远翠苑的火龙和火墙太多,单靠木柴根本就撑不起来。

    所以,她便想到了煤。巧的是陆离旧年在北地云游,结识了不少靖难良将,大同卫的指挥使便是陆离的朋友。

    于是,谢向晚便拉上广平郡主、陈复礼夫妇,与大同卫的卫所一起开采煤矿。

    陈复礼掌管宗人令,与内务府也有关系,所以他出面,可以代表大半个宗室和皇族。

    大同那边则有卫所的指挥使,当地的官员也不敢为难。

    而且此时人们对煤炭的认知并不深,除了冶炼铁器的铺子会用到外,一般的百姓并不拿来在家里使用。

    所以,就算私人开采煤矿,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

    不过谢向晚习惯事前多思量,她知道,煤炭的好处一旦被大家所知道,煤矿的开采也将渐渐收归官府。

    有了陈家和卫所的人做合伙人就不同了,谢向晚相信。大同的官员们就算眼馋煤炭的暴利,他们也不敢得罪这两拨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目前谢向晚还要先解决几个问题:煤炭不比木炭,燃烧起来烟气大,而且一个弄不好,还有可能引发煤气中毒、火灾等祸事。

    谢向晚回想了下后世的某些记忆,画了一些铸铁火炉和铁皮烟筒的图纸,寻了稳妥的铁匠来打造。

    成品出来后,商业嗅觉敏锐的谢嘉树和谢向安立刻发觉了其中的商机——京城一半以上的百姓都是从南边迁来的,对北地的严寒气候很不适应。有了这烧炭的铁炉子。屋子里顿时便能暖合起来。远比炭盆管用多了。

    至于烟气,还有那些铁皮烟筒呢。

    谢向安特意在自己屋子里试了试,果然暖和,还没有烟熏火燎。很是便宜。且有了这炉子。在屋子里烧个水、热个饭。既不占地方还省事。

    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真是再方便不过了。

    煤炭的生意,谢家没有沾手。但这铁炉子、烟筒的生意,谢嘉树决定接下来,倒不是想用这个生意挣多少钱,而是想让谢向安练练手。

    谢向安跟着姐姐、父亲学习了这么多年,也间接的负责了一些生意,但还没用独自做过生意。

    这次,领了这个差事,谢向安很是高兴,寻铺面、选掌柜、找匠人……忙了个不亦乐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时不时的用飞鸽给姐姐、姐夫写信。

    谢家的那两只小鸽子,也跟着谢向安忙个不停,整日里在陆家、谢家之间穿梭。

    谢向晚见谢向安如此上心,欣慰的同时也替弟弟高兴,为了让他做得更好,便将后世一些经验不着痕迹的‘提点’给谢向安。

    比如,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可以仿照后世的零件代工,将炉子拆分开来,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铁匠铺。

    比如,为了减少山寨产品对正品的冲击,可以仿照后世的加盟店,让出一部分的利益给京城的广大杂货铺和铁铺,许他们代卖、代加工谢氏火炉。商人逐利,加盟谢氏火炉,不但有钱赚,还不用自己费心费力的仿制、加工,那些小铺子也乐得轻松。

    比如,为了推行铁炉和煤炭,谢向晚还建议谢向安,让他在铺子里许诺,但凡是购买铁炉、烟筒的顾客,可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煤炭。

    这一条最要紧,炉子可以山寨,煤炭却是陈家、陆家垄断的,至少在最近两年,在京城,旁人暂时无法染指煤炭生意。

    有了谢向晚的提点,又有陆离的帮助,再加上谢向安原就是个极聪明的人,是以,铁炉铺子的生意做得很是红火。

    广平郡主和谢向晚合作愉快,也乐得帮衬谢家,所以,在她的煤炭铺子里,掌柜和伙计们会帮着谢家推销火炉。

    如此,谢向安的小生意做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直营的铺子,加上加盟、代卖的铺子,足足几十家,遍布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

    不过堪堪一个月的时间,铸铁火炉和煤炭便被京城的广大百姓所接纳,至于那些权宦人家,就更不用说了,主子们的房中放着做工更为精致的火炉,就是下人房里也都安装了普通的铸铁炉子。

    而最火爆的还是陈、陆两家的煤炭生意,自打落了头一场雪,从大同往京城来的运煤马车就不间断,每天都有上百号的卫所兵丁押运着一车车的黑炭块儿进京。

    陈家、陆家的煤炭铺子不说日进斗金,却也差不到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