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0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圣人之泽,五世而斩,德衰而家国亡,德盛而社稷永存,昔者,我训夏后氏九韬,禹乃作九鼎,故夏后享国八百载,至帝孔甲不行德而乱天下,故天命终焉,三世之后,亡于桀。

    我又命汤作汤誓,以商德而主天下五百年,至帝武乙,去武王之训诫,不行王德,故天命终焉,周乃兴盛……”

    “帝武乙三世后,亡于纣……”

    故事到此结束。

    虽然没有说周怎么灭亡的,更没有提及汉室的兴衰关键。

    但书里,太一神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

    不能佐百姓,而使四海升平的国家社稷,就要丢失其天命。

    持续耗费下去,祖宗积累的功德渐渐消耗。

    于是,自有雄主起于草莽,奋于天下。

    周亚夫仔细想想,貌似这本瞎扯淡的小说里的一些事情,还真像那么一回事情。

    其所提到的天命流转,比起阴阳家所谓的五德终始,似乎更靠谱,逻辑上更自洽。

    周亚夫抬头看了看一脸笑容的天子。

    他心里一疙瘩,不由得脑补起来:“或许,此书之中的某些内容,乃陛下假小说家言之口而扬于天下?”

    再联想到天子前岁,忽然将宣室殿重修了一遍,花费千万,将整个大殿的装潢换了一次。

    在宣室殿前,刻录太宗皇帝的诏命。

    又在宣室殿大殿悬挂汤武的誓言‘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联想到当今的种种神异之处。

    再看此书,周亚夫就不得不深入的去想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书中所言未必是假……”

    汉人笃信人死后有灵,祖先在九泉之下,长久的庇护着后人。

    历史上,死后成神的,也是一抓一大把。

    蜀郡的灌口二郎,关中的杜伯,楚国的屈原,甚至前不久病逝的张释之,乃至于项羽,都有着香火祭祀和供奉,被认为是鬼神。

    周亚夫在心里面当然是愿意相信自己的父亲死后成为鬼神,升入天国的。

    尤其是父亲还给自己在身毒的‘封国’当起了保护神。

    这种上天注定了他们老周家就要成为诸侯的文字,让周亚夫无比受用。

    只是……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圣人之泽,五世而斩!”周亚夫在心里玩味着这句话。

    这代表着什么,周亚夫太清楚不过了。

    这是世袭制的丧钟!

    虽然汉室一直有降爵体系。

    列侯以下的爵位,世代递降。

    甚至,列侯本身也很难逃脱递降的命运。

    开国百余列侯,至今还能保住其受封封国的,大抵不过十几家。

    剩下的,不是烟消云散,就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甚至,就连太宗功臣,现在也凋零了许多了。

    没有家族能长久的富贵。

    就像他周氏,若无他周亚夫,说不定下一代就要获罪除国了。

    甚至很可能早就除国了。

    当年,他的哥哥周胜之触法,封国废黜,他随后继承条候侯国,有着许多运气成分在内,也有他自己努力的缘故。

    因而,周亚夫并不反对递降爵位制度也延伸到列侯之身,甚至诸侯王的身上。

    上一代没有功勋,下一代就要接受剥夺封国食邑甚至降爵的惩罚。

    这很公道。

    但问题是,其他人恐怕不会这么看。

    对多数列侯来说,劳资英雄儿好汉才是天地至理。

    家族应该永生永世,骑在其他人脑袋上面。

    哪怕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陛下用这小说家言探路?”周亚夫在心里琢磨着。

    刘彻看着周亚夫,笑着道:“此书拿来消遣,还是不错的,丞相可以拿回去慢慢看……”

    好嘛!

    天子对丞相推荐一本书,说它很好看。

    丞相应该怎么做?

    当然是回去以后推荐给其他同僚。

    周亚夫很清楚,天子的意思,就是如此。

    让他这个丞相出面,去对百官和士大夫以及食客们推荐这本书。

    然后,这本书慢慢的流入市井,成为各种八卦党们钻研的目标,甚至成为百姓日常娱乐消遣的部分。

    如此,十几年后,当此书中的内容,被人广为接受,天子再顺势下诏制度化‘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圣人之泽,五世而斩。’

    周公之后无圣人。

    换句话说,所有贵族列侯公卿士大夫,全部要面临‘三世而斩’的危机。

    为了不被三世而斩,他们就只能拼命干活,捞取政绩。

    而且每一代都不能松懈。

    不然,现在的那些因为没有立下军功,而惨遭递降爵位的封君们,就是未来的列侯们的命运!(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二节 少府的成果(1)

    “对了,丞相入宫,有何要事?”刘彻笑眯眯的问道。

    周亚夫想起了自己入宫的事情,于是神色一凛,说道:“陛下,楚国、赵国社稷无主将近四载,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臣以为,陛下当决断矣!”

    这个事情,也确实是只有周亚夫能对刘彻说。

    其他大臣,都不够资格!

    刘彻闻言,心说:果然如此。

    袁丝这个家伙,都离开长安了,他的影响力,却依旧如此巨大。

    “袁丝,你就不怕你变成杨修吗?”刘彻在心里腹诽着。

    不过,现在鸡肋的典故还不存在。

    世人都还不知道,人可以聪明,但不能表现的太过急切这么一个真理。

    “此事,朕已全权授权给太皇太后,由太皇太后做主……”刘彻笑着道:“丞相该去东宫,与太皇太后分说……”

    “要是能去,早就去了……”周亚夫在心里说道。

    自从数日前太医令淳于意病故后,东宫太皇太后就闭门不见客了。

    这个时候去打扰她老人家,还是赵国和楚国的那些烦心事,老太太不发飙才怪!

    没有办法,周亚夫只能继续说道:“陛下虽授权太皇太后,然天下,陛下之天下也,如今,楚赵两国百姓,人心惶惶,民皆不知其王,请陛下为楚赵两国百姓计,早定国君!”

    刘彻抬了抬眼皮子。

    现在还没到收网的时候!

    所以,他微微一笑,说道:“现在是寒冬之季,此事,到孟夏之时,丞相再来与朕说及此事罢……若到时候,太皇太后仍不能断,朕自当做主!”

    周亚夫闻言,也没有办法了。

    皇帝要拖,你还能强逼着皇帝立刻决定不成?

    何况,人家有道理!

    历来,夏季立社稷,这样王国才能繁荣昌盛。

    没奈何,周亚夫只能低头道:“既如此,臣奉诏……”

    送别周亚夫,刘彻就坐在御榻之上沉思起来。

    “袁盎这货还真是聪明……”刘彻在心里想着。

    不过,想想也正常,世界上聪明人这么多,统治者那点子花花肠子又能瞒得过谁?

    所以,****太祖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过……

    “人民群众,多数时候也是无力的……”

    他们只能是随着统治者的指挥棒起舞,除非忍无可忍之时,多数时候,皇帝就算作死,人民群众也只能无可奈何。

    别说是现在,就是再过两千年也是这样。

    只是……

    “可惜啊,袁盎还是棋差一着……”刘彻冷笑着。

    这个局,刘彻可是布置了足足两年。

    网里面的大鱼也不是一条两条!

    “刘荣……”

    “新账旧账,是该一起算了……”

    刘彻的手里,捏着一本厚厚的文书。

    他站起身来,将这本文书丢在案几之上。

    风吹动书页,一页页翻开,每一页上,都写满了刘荣四年来种种私下怨怼和不满的言论。

    作为皇帝,刘彻是不会容许自己的兄弟中,居然有这样的人存在。

    ………………………………

    周亚夫走后不久,周左车就入宫了。

    “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周左车一见到刘彻,立刻就说道:“名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

    好嘛,参与者还真多。

    密密麻麻不下数十人。

    甚至还有武将在其中!

    “谁是首倡者?查清楚了吗?”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还在查,不过……”周左车看了看左右,低声说道:“宗正也参与了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