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等居然胆敢妄议太皇太后?”刘彻一脸悲愤的说道:“朕能饶你们,天下也不能饶你们!”

    这是必然要做的脸面功夫和表面之事。

    从古至今,刘彻从来没有看到过,有那个明智的统治者,会将自己内部的矛盾和利害,公开的宣扬给天下看。

    只有那些****和笨蛋蠢货,才会以为公开了矛盾,自己就能占据主动。

    殊不知,矛盾的公开,必然导致激烈的权力斗争。

    任何东西,在没公开前,哪怕彼此已经疏通水火,有我无他了,但也还可以遮掩,可以隐藏,可以缓冲。

    一旦公开,就等于告诉自己和对手:来吧,我们决一死战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岂非是****?

    尤其是东宫和未央宫之间的关系,敏感而脆弱。

    这就是刘彻为什么一直要忍着窦氏和馆陶挖墙脚,而装作大度的模样。

    实在是他知道。

    对皇帝而言,不能只顾一时爽。

    爽完之后,还要考虑怎么收拾烂摊子。

    东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窦氏外戚和馆陶的问题,却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禁绝的。

    公开矛盾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糕。

    史书之上,可不乏有着流血漂橹,陈尸宫廷的悲剧。

    “朕命令尔等,以及诸元王子嗣,即刻肉袒出太庙,谢罪于朕前!”刘彻厉声说道:“如此,念在元王夷王之德,朕或许还会从轻发落,不然,获罪于天,无可祷也!”(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节 从此朕既国家(2)

    元王子嗣们,当然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可走。

    当然了,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哭庙于太上皇之前。

    无论如何,天子事后都要具太牢以告列祖列宗。

    包括,但不限于太庙、高庙和太宗庙以及仁宗庙,甚至于惠庙那边也走一个过场。

    这样一来,祖宗的灵魂将从九泉归来,他们的意志将通过龟甲具现。

    虽然大家都知道,结果必然是当今天子完美的得到了‘先帝们’的宽恕。

    然而,压力却已经转给了皇室。

    刘氏天子,向来最要脸皮,最讲颜面。

    当年太宗时,民间有民谣歌曰:一尺布,尚能缝,兄弟两人,不相容。

    太宗皇帝闻之,立刻封淮南厉王三子为王。

    以此证明,他完全绝对没有故意害自己的亲弟弟。

    更不是要贪图淮南国的土地!

    而今上,自证受命于天,又在宣室殿上方,悬牌匾曰: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他自然是一个比太宗还要要面子的人。

    只要要面子,事情就好办了。

    多则三五年,少则一年半载。

    他们之中,必然会诞生至少一位诸侯王,甚至还可能出现两三个!

    这是刘氏的惯性。

    不会因为时间和世界的变化而改变。

    当然了,他们也深知,自己这么干,其实是将朝野上下,尤其是丞相周亚夫,御史大夫晁错以及太常、少府、东宫,统统得罪的干干净净。

    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肯定会视自己这些人为仇寇。

    但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若能王一国,续元王宗庙香火,使子孙后代能安享富贵。

    他们要恨就恨吧!

    难不成,他们还敢杀人不成?

    最多以后子孙后代,在这些人面前,没有什么好脸色和好果子吃。

    但那又如何?

    现在的情况和形势就是天子至高无上,拥有远迈一切的威权。

    朝野上下,全部加起来,也不够当今天子一个指头来摁死的。

    只要抱上天子大腿,学习复阳候陈嘉跟宋子侯许九,谁又能动的了大家伙?

    因此,这些元王子嗣,表面上看上去都是诚惶诚恐,但实则淡定无比。

    在他们之后,负责守卫太庙的郎官、武士以及庙祝官和祝祀官,也全部都如元王子嗣一般,坦露上衣,集体跪倒刘彻御驾之前,口称:“臣等无能,致使太庙受扰,祖宗神灵不得其静,愿伏法受死,伏请陛下恩准!”

    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现在能死,都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只要不牵连自己的家人,就已经是皇恩浩荡,天子慈悲了。

    岂能再奢求更多?

    刘彻端坐在驷车之上,看着这些人。

    太庙上下,连官员带士兵以及各种杂役人员,拢共有三百多人。

    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家人和妻小。

    他们若是死在这样的变故里,刘彻很清楚,他们的子孙和妻小,将会是个什么下场。

    首先,父母将无人奉老(假如是独子家庭的话),其次幼子孺儿,将会失孤(他们的妻子百分百会改嫁)。

    刘彻于是站起身来,看着他们,说道:“朕受命于天,天命朕牧狩天下,卿等皆有罪,朕亦然,百官之非,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而已!朕已削发代罪,以朕亲躬,而赎群臣之罪!尔等,亦在其列,皆赦!”

    刘彻赦免他们不仅仅是出于怜悯、同情等方向,更是出于维护朝野局面的考虑。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倘若太庙武士和官员统统要治罪。

    那么,始作俑者的御史大夫晁错要不要治罪?

    答案是肯定的。

    哪怕刘彻不愿意,那些晁错的仇人和政敌,也会拿着这个当借口,天天说年年说。

    即使刘彻能坚持住,晁错也未必能坚持住。

    当年,郅候薄昭,就是被大臣们天天在自己家门外唱哀歌唱的不得不自杀谢罪的。

    学习当年故智,对官僚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另外,因为元王子孙们是从内史衙门的缺口进的太庙。

    现任内史田叔和颜异等刘彻心腹,统统要下狱走一趟。

    即使能出来,那也要自绝于天下,终生不能出仕。

    所以,这既是刘彻的同情与怜悯,也是对朝局把控的必然,更是收买人心的举动。

    “丞相!”刘彻下令:“御史大夫!”

    “臣等在!”周亚夫与晁错立刻出列恭拜。

    “太常!”刘彻又说道。

    “臣在!”窦彭祖也出列拜道。

    “卿等将朕之发,奉于太庙太上皇衣冠之前,待朕谢罪!”刘彻说道。

    “诺!”

    于是,周亚夫带着晁错和窦彭祖,恭敬的从王道那里接过那缕被呈在一个盒子里的头发,然后,恭身三拜。

    而那些原本以为必死的奉祀官、祝祀官以及武士士兵和官吏,看到这个场景,顿时就哭成了一片。

    甚至有人爬着爬到刘彻的御驾之前,哭着说道:“臣等有罪,合该当死,陛下万乘之尊,天命之子,何等尊贵?何以如此?主辱臣死,自古皆然,臣等岂敢以微末卑鄙之身,令陛下蒙羞,勿为也!”

    说着就要拔剑自刎。

    好在,被左右卫士立刻抢夺走了武器,制服在地。

    刘彻看着他们的容貌,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视死如归的神色。

    刘彻知道,他们没有在演戏。

    这是事实!

    所谓,**************,负心从来士大夫!

    尤其是这些给汉室宗庙守灵的武士官员的忠诚和血气,从来都是铁骨铮铮。

    当年,诸侯大臣共诛诸吕。

    杀的长安血流成河,最终将诸吕全部剪除,于是迎来代王。

    代王车驾入长安,进抵司马门。

    当时,已经是诸吕都被消灭干净的时候了。

    但是,当代王车驾来到司马门下时,十位武士持着长戟拦在车驾之前,大声喊道:天子在也,足下何来?

    直到太尉周勃出面,才将他们训走。

    又有夏侯婴跟刘兴居,带人前去抓捕少帝兄弟,对着瑟瑟发抖的少帝说:“足下非刘氏子,不当立!”

    然后,就遭到了护卫少帝兄弟的侍卫持械反抗。

    注意,那个时候诸侯大臣已经控制了局面,诸吕被剪除,在事实上,监视和保护少帝的人是倾向诸侯大臣的侍从。

    你可以说这些人愚忠,可以说他们死脑筋。

    但他们确实存在,而且是一个极大的群体。

    对于普通百姓和下层的官员们来说。

    他们不懂统治者的大脑回路,也不知道统治者们到底在下什么大旗。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情。

    在现在是忠君,在后世是爱国。

    统治者和精英们固然可以大放厥词,甚至得意洋洋的耀武扬威,指着他们说道:蠢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