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齐地最大的实力派田荣非常不满。

    干脆反他娘的。

    于是,田荣联合赵将陈余,一起造反。

    窝里横的时候,田荣确实很厉害。

    几乎是碾压一般的消灭了项羽所立的三齐,统一齐地。

    可惜,随后在项羽的反扑中。

    田荣连一个回合都没支撑住,就被项羽击败,亡走平原,在平原县被当地人砍了脑袋,送给项羽当礼物……

    也就田荣的弟弟田横稍微有点模样。

    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翻开反秦以来,到三田覆灭的所有文档。

    在齐国贵族和地主们的统率下,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威伏列国,与秦分庭抗礼的大国,强国。

    居然沦落成了一个笑话!

    他们几乎没有打赢过任何一次与其他诸侯之间的战争。

    而且,每一次都是一触即溃。

    这是谁的责任?谁的锅?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齐国武士的勇敢和强悍,也闻名天下,其技战术之强,让人赞叹。

    齐地英雄,从来也屡现不止。

    齐人的团结和勇敢,也曾让人赞叹不已,其忠义之心,更是让人敬佩。

    但为何,他们就打不赢任何一场稍微规模大一点的战争?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难道是齐人没有英雄?

    彭越、栾布难道不是英雄?

    难道是齐人不够勇敢和团结?

    司马镶且和齐威王时的齐兵,威震天下,让列国俯首低头。

    更早一些的时候,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以一国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这些时候的齐兵,可是团结、勇敢和精锐的代名词。

    即使是到了汉室鼎立之后的那个年代,齐王田横自刎,尚且有忠臣义士五百人从死。

    那为何,齐国兵和齐人,竟然会成为太史公笔下的‘怯于众斗,勇于持刺’的群体?

    答案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最少能驱逐野狼。

    但一头绵羊率领的狮群,可能连豺狼都打不过,看到狐狸就要跑!

    齐国的问题的根子,出在了他的整个上层的贵族和地主身上。

    这些家伙,居住在繁华富饶,物产丰富的齐地。

    而且远离战火硝烟与外患。

    无论任何一个方向的威胁,都不可能威胁到他们。

    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是如此。

    韩非子说: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自田单救齐后,齐国就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这个国家的贵族和上层,根本不需要担心外患。

    只需要安心享受和挥霍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势力,渐渐在齐地兴盛。

    士大夫贵族地主,几乎都变成了儒家的拥泵。

    想当年,孔子过齐,景公欲用之为大夫,而晏子力谏不可,全齐上下,也一片反对,终于让孔子狼狈离开。

    但在今天,儒家最大的大本营和最稳固的基本盘,就在齐地。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和笑话。

    当然,也并不是说儒家不好。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燕赵和代北的儒生,就是骑得了大马,拉得开强弓,饮得了烈酒,杀得了匈奴的大丈夫。

    但齐地的儒生么……

    除了少数几个精英。

    刘彻所见的,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知嘴炮,而不肯务实的家伙。

    他们宁肯宅在家里,宽服长袖,舞文弄墨,死也不肯去地方鞠躬做事。

    他们视百工和技术为奇技淫巧,同样也鄙视一切其他诸子百家,甚至儒家的某些学派,也不为他们待见。

    当初,主父偃在齐地的经历,就能很清楚的说明一些问题——齐地的儒生,连纵横家这样对他们完全没有威胁的小学派,也要拼命排挤和打压,用语言和文字,极尽一切可能羞辱和排挤。

    甚至就是已故的仓公淳于意,在齐地为大医数十年,扁鹊之名天下皆知。

    但在齐,却也只是一个在士大夫和贵族眼里的所谓‘杂官’。

    齐地士大夫和贵族们高傲而自慢的将一切非儒生和非文职,视为贱民和贱业。

    仿佛只有跟他们一般袖手空谈,满嘴跑火车的家伙,才算人。

    这样的家伙,刘彻岂能容得下?

    怎么可能容得下?

    必须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

    而鲁地就更不堪。

    这个保守派和顽固派的大本营里,充斥着一堆的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只要自己快活,哪管天下洪水滔天的渣滓!

    不给他们店厉害瞧瞧,刘彻念头就会不通达。

    况且,这样做,还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尚书令制诏吧!”刘彻束手说道:“朕闻之,古者圣王立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令廷尉臣禹,执金吾臣都等,收齐四王之王田,没犯官之家宅,尽为公田,以高皇帝二年之故事,皆授之于百姓士民!”

    汲黯听了,身子都在颤抖。

    当今这一诏,简直是所有地主和士大夫们最为恐惧的政策。

    收其田而散之于民。

    假如说在这个诏书之前,齐鲁地区还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但此诏一下,整个齐鲁,无分阶级,除了那些倒霉蛋外,人人都会高喊‘天子万岁’,然后兴高采烈的排着队,等着分田地。

    而诏命之中,那一句‘如高皇帝二年故事’,则堵死了其他齐鲁的士大夫官僚的不满和疑虑。

    因为,这意味着,本次分田,虽然分的是地主官僚权贵们的土地,但实际上,大部分土地,最终还是会落到其他地主官僚权贵手上。

    因为高皇帝二年,汉室执行了第一次授田。

    那是一次完全依照秦律,按照爵位高低进行的授田。

    自公士到列侯,人人按照规定,授予了符合其爵位的土地和宅基地。

    现在,天子将齐鲁四王以及那些倒霉蛋的大部分的土地,拿出来,再次按照爵位高低授田。

    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然不言而喻。

    这就好比:

    假如你的邻居不幸被官府抓了,正常人当然会恐惧,担心官府也来抓做自己。

    但倘若回头官府把邻居的家宅土地,送了你手里,你还会害怕?还会不满?还会疑虑吗?

    当然不会,必然是弹冠相庆,恨不得天子多抓就几个邻居。

    而依照汉家授田的标准和规格。

    每一级爵位之间的授田数量,都是天差地别。

    级别越高授田数量越多。

    而且,更严重的是,按照汉律规定:受田宅,予人卖宅,不得更受。

    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你曾经得到过授田,但你自己卖掉了,下次授田,不会有你的份——哪怕你已经无立锥之地。

    反之,假如某人名下田宅数百顷,但他从未授田,那下次授田,他依旧可以去领取符合他爵位和身份的田宅土地。

    自然,爵位高的人,肯定比爵位低的人在这次授田中占得便宜更多。

    自太宗以来,授田制度已经形同废止。

    大量的新兴地主和士大夫,几乎从未得到过授田。

    所以,天子这是等于将一大块肥肉,塞到了这些家伙嘴里。

    只要轻轻吞咽,就能吞进肚子里。

    如此一来,这些家伙自然就会成为当今天子的拥泵。

    毕竟,主义再大,大不过土地,理想再强强不过利益。

    而那些倒霉蛋,那些被处死和下狱、流放的地主士大夫和贵族,却连哭都没有地方哭。

    甚至,不会有人听他们哭诉。

    更可能连个同情的人也没有——要是同情他们,岂非是要把到手的土地往外推?

    就是齐鲁的士大夫地主们同意,老百姓们也不会同意!

    这样想着,汲黯的心里,就有些发苦。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今天天子能用这个手段对付齐鲁的士大夫贵族。

    明天难保不会换个名目,拿来对付燕赵卫梁的士大夫贵族。

    只是,他还能怎么办?

    齐鲁的那些士大夫贵族,可不仅仅只是鱼肉乡里,横霸地方那么简单。

    作为尚书令,汲黯知道,他们真正获罪和该死的原因在于:他们居然企图串联,营造声势,怂恿天子封禅,而且居然还敢插手皇室内部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