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奏陛下……”一位将军出列拜道:“臣与俪将军、栾将军并诸都尉商议之后。臣等愚见,吴王可能有上中下三策!”

    刘德认得,这人就是条候周亚夫,现在的中尉,日后的太尉、丞相,绛候周勃之子!

    “中尉请说!”天子刘启闻言立刻笑道。

    周亚夫站起来禀报道:“臣等愚见,吴王上策乃是趁我汉家大军未集。循江淮而上,兵临淮南、长沙,入武关。凿通其与齐赵的联系,如此大事将坏,天下将难以收拾!”

    天子刘启走到地图前,一看。脸上的神色有些不自然了。若吴王果然采取此战略,整个长江以南瞬间不为汉有,而且更麻烦的是,吴兵进逼淮南,必然使得淮南、衡山、庐江三国不稳,若此三国落入吴王之手,吴王最大的软肋,补给线过长就没有了。这样一来,就算汉室能打赢。最后也必然是惨胜,到时候匈奴肯定要跳出来摘桃子了,而稍有不慎,变成拉锯战,那就又是一次楚汉争霸……

    周亚夫看到天子脸色不怎么好,忙道:“陛下勿惊,臣等以为吴王必不取此策!”

    “何也?”天子刘启问道。

    “吴王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他若反叛,其心必急,用此策,三年难分胜负,故其必不取!”周亚夫自信十足的道。

    周亚夫继续道:“至于中策则是,起兵之后,过城邑而不下,直疾去,以兵贵神速,直趋雒阳武库,食敖仓粮,阻山河之险,吴王虽未入关,然天下人心已散,胜负再难料!”

    这个中策比上策更让刘启难以接受,倘若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他这个天子就算最后能打赢吴王,又能得到什么?

    雒阳都丢了,武库也被人占据了,他这个天子恐怕就要去太庙告罪了!

    到这个时候,天子刘启终于从先前一厢情愿的幻想中清醒了过来。

    军国大事,兵凶战危,岂是他自己跟晁错两个人一厢情愿就可以得出结果的?

    周亚夫连忙又道:“陛下勿忧,吴王多半也不肯用此策!何也?其年岁也高,安敢冒此风险?况且臣等也有谋算,趟吴王果真如此,臣与诸将军帅轻骑南下,截其粮道,断其后援,使之陷入孤军奋战,必可令其死无葬身之地!”

    天子刘启这才脸色稍稍好转,点头道:“卿果真孙武再世!”

    “至于下策……”周亚夫看着地图道:“出会稽,合楚兵,过梁棘壁,直趋函谷,一战而定天下,若吴王如此,取死之道而已!”

    “梁国兵多将广,梁王陛下骨肉兄弟,城坚墙高,岂是轻易能下?”周亚夫自信十足的拜道:“届时,臣等率军南下,择机击其软肋,一月可定吴楚!”

    刘德在一旁听着,也不得不感叹,周亚夫在军事上的才华,果然是无人能及。

    听他分析局势,活灵活现,宛如将吴楚可能的行动步骤和进军路线摆在了眼前。

    当然,这些未必是周亚夫一人想出来的。

    栾布、俪寄、韩颓当、程不识、李广,都可能参与了讨论,应该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事实也证明了周亚夫的猜测,后来吴王刘濞果然即不循江淮而上,也不用轻兵突袭雒阳,而是一头撞上了梁国这个刺猬,撞的头破血流,随后被周亚夫截断粮道,数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做鸟兽散。

    声势浩大的吴楚之乱,三个月就完全平定,汉家天子统一宇内,诸侯权柄大消,从此再无太大的内患,能安心发展军事,潜心种田,准备与匈奴的决战!

    只是,这些都是被动的应对方案,是建立在吴王刘濞出了他的老巢,倾巢而出的预判下的。

    天子刘启想了想问道:“若朕命尔等主动出击,攻袭吴楚,卿可有预算?”

    周亚夫闻言,立刻跪下来道:“不可!陛下,吴王经营吴地四十二年,我等若贸然攻打,必然引起吴国上下同仇敌忾,非一时半刻所能解决,若迁延日长,天下动荡,难以收拾!”

    “况且,臣等以为,吴王若反,肯定会出吴国,寻机北上,我汉家自可以逸待劳……”

    “哦……”天子刘启想了想,直到此刻,他才发现,他其实在军事上就是个门外汉,了解的不过是些粗浅的常识,真要涉及到这种天下战略,攻守选择,他的才能就相形见拙了。

    但他是个非常善于用人和懂的用人的君王,于是,他道:“就依卿之见,诸将回去以后,都去准备吧,粮草、军械俱都备齐!”

    “诺!”诸将全部跪地拜道:“谨奉君命!”

    这时候,一个宦官行色匆匆的走进殿中,来到天子身边,在天子耳畔低语几声,天子刘启的脸色瞬间大变。

    “陛下何事如此?”丞相申屠嘉问道。

    “朕收到消息……”天子刘启神色黯然的道:“河东郡守周阳由急报,河东发现了蝗虫,已有一县受灾!”

    群臣顿时哗然!

    蝗虫,在这个时代就是天大的灾害!是农民挥之不去的噩梦!

    而河东郡,是汉家的粮仓,关中漕粮九成是河东贡献。

    如今河东郡受灾,那么今年河东的秋收十之**是打了水漂了!

    更麻烦的是,蝗灾与彗星一般,都是代表着上苍对人君的警告。一如河图洛书,凤凰来仪。

    在蝗灾之前,不管天子刘启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对丞相申屠嘉道:“朕欲斋戒沐浴,祈祷上苍的怜悯,这几日朝政就请丞相代为主持!”(未完待续。。)

    ps:  嗯,晚上应该还有2更~~~~~

    话说,19222收藏了,就差几百个就2w了,咳咳,求点收藏~

    嗯,今天的话,我感觉好多了,起码头不晕了~就是还有些耳鸣跟头疼~

    嗯,我决定去给春哥上个香,希望她能赐福于我,让我满血满状态吧!春哥阿拉阿胡巴克!

第一百五十二节 灭蝗策

    刘德听到蝗虫两个字,眼皮子一动,他知道,是他站出来为君父排忧解难的时候了。

    蝗虫这玩意,可谓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死敌,自夏商周以来,对于蝗虫的恐惧深深的刻进了汉民族的记忆中。

    实在是蝗虫这东西破坏力太大了,一旦某地出现蝗虫,须臾,就是铺天盖地,寸草不留,对于农耕文明来说,蝗灾的破坏力超越一切灾害。

    后世直至唐玄宗之时,才在姚崇的提倡下,破除了百姓和官员对于蝗虫的恐惧。

    在那之前,蝗虫被视为是上苍的灾厄使者,老百姓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蝗虫吃光自己的庄稼,却不敢对蝗虫进行报复,甚至还要给蝗虫们祭祀,希望这些家伙今年吃饱了,明年就不用来了。

    可惜,通常事与愿违,来年只要光照合适,气温恰当,蝗虫的幼虫就会从土壤中钻出来,继续它们的父辈们的事业。

    还好就是,今年的蝗灾连续几波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因为爆发在六月到八月之间,这段时间是鸟类繁殖的季节,像燕子什么的,所以,这几波蝗灾都被大自然自己控制住了,没有扩散成全国性的灾害。

    但就算如此,这几波蝗灾也让汉家元气大伤,特别是河东郡的蝗灾,直接导致了明年吴楚之乱爆发后,长安粮价高涨,窦婴出征居然还要跟高利贷商人借钱。

    而且,河东倘若跟前世一样受灾严重。导致不能输粮入关,必然会产生连锁反应,让刘德今年的五铢钱计划泡汤。

    于是。刘德站起来道:“父皇请且稍等,儿臣以为,蝗灾并不可怕,只要措施得当,就能控制住!”

    还好,这是在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之前,现在还没有人推崇什么天人感应。

    所以。刘德这么说,风险很小。

    而且,最重要的是……

    高皇帝的皇位和天下是马上得来的!

    所以至今为止。汉家的天子跟朝臣们,相信拳头和事实比相信不靠谱的老天爷更多一些。

    只是话所如此,天子刘启跟大臣们对刘德的这个说法还是有些不相信……

    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先贤。也没那个拍着胸脯说过能对付得了蝗灾啊!

    刘德也知自己找不到先例。于是他低头奏道:“父皇可令河东太守驱赶五千只家禽,至飞蝗之地,就可知儿臣所言非虚!”

    他进一步跪下来道:“再令民众夜间于田间聚篝火,也可灭蝗!”

    见刘德说的这么肯定,天子刘启不由得好奇了起来,问道:“你怎么知道?”

    刘德抬头冲着自己老爹咧嘴一笑,答道:“回禀父皇,无它。察之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