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很强大了!

    谁不想称孤道寡呢?

    谁又不想开宗做祖?

    又有哪个家族,不愿意自己的子孙永享富贵,而先祖,永享血食祭祀?

    这种上可以给祖先好处,中可以自己享受,下可以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事情,在中国,从来都是会凝聚所有人心,团结所有力量,让一切团结的事情。

    中国的问题和优势,永远都是聪明人太多。

    当他们团结,这就是优势,譬如秦王扫**,以及楚汉争霸中汉军的表现。

    而当他们相互撕逼,这就会变成悲剧。

    此刻,在可以预见的扩张潮到来之时,贵族们首先就反应了过来。

    “尔等逆子!”某个侯府之中,向来对自己的纨绔子弟们比较宽容的一个列侯,将自己的儿子们召集到一起:“统统去给吾去练习武艺!凡不能为武者,休怪我将尔等逐出门户!”

    这样的,还是属于没有门路,已经********的列侯家族。

    他们只能靠着自己的子弟去拼,拿命去换军功了。

    而那些跟皇室关系密切,或者在军队里本身就有着基础的列侯家族,则立刻就开始发动所有人脉,拼命的做工作。

    甚至还有人跟个小丑一样,成天往宫里跑,在宫廷贵人面前晃荡,拼了的命吸引注意,想要博出位。

    不止贵族们被深深震撼。

    士大夫阶级也遭遇了一场八级地震。

    从前,汉家士大夫阶级,主要是黄老派、法家和儒家三足鼎立。

    其中,黄老派秉政但人少,而儒家人虽然多,嗓门大,奈何没有权力,至于法家……从来都是皇帝本人意志的投影。

    在对外政策方面,曾经,除了儒家的公羊派外,汉室士林之中,几乎是一片主和之声,圣母遍地走,白左不如狗。

    这些年虽然经过刘彻的鞭笞和调、教。

    主战派崛起,尤其是年轻一代,几乎都成为了鹰派。

    但士大夫阶级的本身意志,却还是保守的很。

    毕竟,对官僚来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一直就是真理。

    翻开汉兴以来,历代文豪和名士对秦亡的教训的总结就知道了——大家都在埋怨秦始皇做的太多了,而秦二世居然不改邪归正,还想多做事情,活该它灭亡!

    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去真的深入思考,秦亡的根本原因。

    哪怕是贾谊在这个事情上,也是浅尝辄止。

    不是这些人看不到问题的存在,也不是他们不知道原因的所在。

    而是因为……

    将东西都讲出来了,以后还怎么当官?怎么做事情?

    皇帝要是太精明了,我们怎么好搞小动作?挖墙脚?

    没人希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出现一个太宗皇帝已经够恶心的,再来一打,肯定就要官不聊生,国将不国。

    所以,还是忽悠吧!

    但现在,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年轻的考举士子们,脑子更清楚,思维更活跃,做事更大胆,还更科学。

    于是,升官如尿崩。

    第一批考举士子的前十之中,混的最差的郑当时,都做上了关中某县县令。

    而颜异更是成为标杆。

    其余如主父偃、周远等人,也都混的不差。

    而汉家国势蒸蒸日上,王师屡战屡胜,天子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这就给了其他官僚,极大的压力。

    甚至,有许多人曾经在私底下腹诽说:当今用人,不以德孝,而单论以才干,长此以往,吾恐国将不国,纲常颠倒!

    一听就知道,满满的都是羡慕嫉妒恨。

    但高阙之战结束后,伴随着大量情报和消息,灌入他们的脑袋里。

    这让整个汉室的官僚体系都为之一振。

    现在,中国君临天下,似乎已经是上天注定的事情了。

    在这个情况之下,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

    只要抓住机会,抓住时机,那么,谁说文官就不能成为诸侯?谁说士大夫便不能封建国家?

    古有太公望,近有瓒候萧何,中有商君。

    都是鲜明的例子。

    周武王说:予有乱臣十人。

    而这十人,人人都在后来成为了宗周诸侯。

    而那身毒和西域的地方,何止能安置八百诸侯?

    一千八百,恐怕都够!

    这样一来,士大夫们顿时就立刻焕然一新。

    九卿们一觉醒来,忽然发现,自己的许多属官,都一改过去懒洋洋,慢条斯理的毛病,开始兢兢业业的做事了。

    更夸张的是,居然还出现了有人在休沐日都将公文带回家办公的奇葩事情!

    这太可怕了!

    而九卿们比他们的属官还可怕!

    九卿们似乎是一夜之间就领悟了怎么做一个九卿的真谛。

    他们一下子就变得奉公守法,铁面无私。

    少府卿桃候刘舍甚至一日之间,从少府揪出了十几个贪污、渎职、私相授受的蠹虫,亲自将他们送进了廷尉大牢!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秀,这是炒作,这是搏出位。

    这也是官僚的天性了——假如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摆在他们眼前,那么,谁特么还去受贿?谁特么去徇私枉法?

    即使要贪污,要徇私,那也得悄悄的来,隐蔽的来。

    在表面上,无论如何,都要装出一副两袖清风,一心忠于王事,不偏不倚的模样。

    当长安的官员和贵族,统统刷新了自己的面貌后。

    整个世界,似乎都为之一变。

    百姓们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发现,貌似当官的,都变了。

    市井之中,原本横冲直撞,骄横不法的纨绔子弟们,好像一夜之间就变了一个人,休说再跟过去一样,将庶民视为无物,甚至干出各种为人不齿的事情了。

    就是有人不小心冲撞了这些家伙,迎来的也不是痛骂和拳打脚踢,而是如沐春风一般的笑容。

    当然,也有死性不改,依然我行我素的家伙。

    不过,这些家伙的下场非常惨就是了……

    从廷尉到执金吾再到五官中郎将,但凡能插手民政的衙门的巨头,都瞪大了眼睛,注意着那些在市面上蹦跶的列侯贵族子弟。

    而这些家伙,自然就成为了各级官员眼里的香饽饽和经验宝宝了。

    汉室官员一旦决定要刷声望,刷经验,别说区区列侯子弟,外戚子弟了。

    就是皇子,乃至于太子,拿着当踏脚石,各种反复打脸的,又不是没有!

    想当年,先帝和梁王还有代孝王刘参,几乎就是被张释之当成了声望宝宝,靠着反复打太子、梁王和代王的脸,张释之名声鹊起,成为天下知名的刚正之官。

    与之相比,区区列侯子弟,外戚家族成员……呵呵……算个p!

    别说现在,就是在过去,被廷尉、执金吾和中郎将送上断头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至于如今?

    只能用一句话形容:莫犯法,犯法必被抓!

    就算廷尉肯放过你,执金吾和中郎将也不会放过你!

    一时之间,长安纨绔子们如堕地狱,别说是好好的出门嚣张和跋扈了,就是大家伙关起门在家里或者庄园玩点绅士游戏都要提心吊胆,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如狼似虎的官吏破门而入,抓个现行。

    无数纨绔子实在受不了长安的气氛,纷纷逃回封国。

    本来,他们以为这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胡天黑地了。

    但哪成想,为了刷声望,为了博出位,丧心病狂的官僚们,居然一路跟到了封国。

    而且,在封国之中,曾经慈祥的长辈和宠溺的父亲,都仿佛变了一个人。

    一下子就严厉无比,不仅仅不准他们再随意的胡闹了。

    还派来了忠心耿耿的家臣,严加磨砺和训练。

    纨绔子们顿时就是哭爹喊娘,撒泼打滚,但却没有任何作用。

    而那些看不到风声,依旧宠溺自己的子女和子侄的家伙,很快就知道为什么其他人会那样了。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以后了。

    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汉室列侯名录之中,再次减员八人。

    这八位列侯,全部都被指责‘纵容子弟横行不法’‘横征暴敛,无视国法’乃至于‘非议君父、心怀叵测’。

    另有十余人被警告,处以削除封国食邑、罚金等处罚。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