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都砸不起来,还能指望他们有个什么出息?

    解散最好!

    如今,刘彻自爆自己青睐有数学基础,特别喜欢学习数学的大臣。

    刘彻都不用脑袋去猜,都能看到,未来,本就已经很抢手的数学家们的身价会再次暴增。

    稍微有点名气的,恐怕要赚个盘满钵满了。

    但,这正是刘彻想要的。

    在刘彻看来,国猪无能,没关系,反正也不指望他们。

    但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数学家。

    拿着钱砸国猪,不如拿着钱去砸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提升了,进步了,国家也就进步了。

    当然了,刘彻也不仅仅想安抚张寄。

    他更要趁着这个机会,一锤定音,结束争议!

    所以,他转身,面朝群臣,说道:“朕年少之时,尝读北平文侯大作,爱不释手,以为天下无数学不可解决之问题,数者,经天纬地也!”

    这也近些年来汉室公认的真理。

    不会数学,考举肯定要考砸!

    而且数学还与易经息息相关。

    易经则是诸子百家之源,高大上的顶级经书!

    “朕欲命工匠为官吏,百官有所疑虑,朕心知也!”刘彻踱着步子,说道:“然,卿等不明朕意,不知朕内志,故有此虑!”

    这话一出,群臣立刻拜道:“臣等愚昧,请陛下教之!”

    ‘不知朕内志’,则可是老刘家的绝招啊!

    臣子不能随时跟进天子的思路,这说明什么?

    说明你领会最高指示精神,还不够用心啊,要检讨啊!

    “朕欲用为吏者,皆大匠也!皆熟知工律,能率百姓营做诸般器械,劝耕民生,鼓励桑蚕之人!”刘彻望着众人,问道:“卿等以为,这样的大匠,不该为官乎?”

    假如没有今天从司马季主开始的这些事情,群臣或许还会不为所动。

    但如今,经过了司马季主和外戚列侯的教育,又有了工匠现身说法,证明了自己不比士大夫蠢笨。

    刘彻又亲自解袍,勉励和鼓励张寄这样的固执者和顽固者。

    大臣们当然也就没有了反对的力气和底气。

    倘若他们还反对还阻挠,这跟狼心狗肺以及不识时务的蠢货,有什么区别?

    即使传出去,恐怕天下舆论也不会同情和认可他们。

    相反,会唾弃和鄙视他们!

    原因很简单。

    如今的舆论和思想,不是一家一姓控制,也非某一个派系掌控。

    而且,墨家和农家以及黄老派和法家中的开明者加上那些千千万万的考举士子,都必然不会跟他们站在一起。

    甚至很多人会站到天子这边。

    如今,天子给了台阶,还亲自做出了说明和约束。

    大家伙们心里仔细一想:若都是如同今日所见的这些顶级大匠或者司马季主这样的名士为官。

    那大家伙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于是,纷纷拜道:“陛下圣明,臣等愚昧不达大义,伏请陛下赎罪!”

    刘彻于是回到自己的御座,望着张寄,问道:“朕将诏有司以录天下郡国之中名匠大师为鲁班之官,劝民做器械,以利农耕,御史中丞可奉诏?”

    张寄闻言,俯首心悦诚服的拜道:“臣奉诏!”

    “御史大夫!”

    晁错闻言,出列拜道:“臣奉诏!”

    “丞相!”

    周亚夫也出列拜道:“臣奉诏!”

    刘彻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站起身来,对汲黯道:“请尚书录诏,下御史,御史颁布天下!”

    “诺!”汲黯连忙拜道。

    刘彻却是坐在御座上,望着群臣,心里面感慨万千:不容易啊!

    事实上,为了今天,他足足用了七年时间来铺垫。

    从当年张苍献给他那些书和著作开始,他就在挖坑了。

    历次考举则是在潜移默化和试探。

    随后又拿着平律和工律的颁布,驱逐了许多异己者,纠正了许多人的三观。

    到今天,费尽心思,终于如愿以偿。

    工匠为官的道路,已经开启。

    虽然,只是一郡一个六百石的鲁班之官,权力也只有督导和鼓励百姓使用新农具,推广各种器械而已。

    但,这却必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转折点。

    从此以后,工匠也获得了上升和迁跃的途径。

    而且,不必通过读书或者入伍。

    只需要技术和实力。

    这很重要!

    这必定可以催生出一位位名留青史的技术官僚乃至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和数学家!(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节 鼓舞

    将此事搞定,刘彻就开始转移到下一个议题。

    “高帝遗朕平城之耻,吕后单于书绝饽乱,朕深恨之!”刘彻提着绶带,面色严肃的道:“今朕命王师出塞,北击匈奴,马邑斩其右贤王,悬首北阙!高阙逐其大军,斩首以万计,捕俘无数,今王师克定阴山,匈奴北逃……”

    刘彻的眼睛从群臣身上扫过,问道:“卿等以为,至此,大仇已报乎?”

    在将近五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高皇帝被匈奴冒顿单于围之平城下,到周勃率领从磐石之战后北上的汉军步卒主力南归解围为止。

    整整七天,汉军的车骑主力在白登山上瑟瑟发抖。

    士卒将官,冻死冻伤无数。

    高皇帝刘邦更被迫与匈奴冒顿单于签下城下之盟,开启和亲这个屈辱性的政策。

    所谓主辱臣死。

    这个仇恨,对于大臣们来说,根本不敢忘记!

    至于吕后时期,冒顿单于的那封国书,更是像一个鲜红的巴掌,印在汉室君臣脸上,至今都依旧火辣辣的疼。

    冒顿单于居然胆敢觊觎中国太后?

    这完全不能忍!

    老刘家的祖坟里,列祖列宗的神灵都因此蒙羞和震怒。

    休说是大臣,便是皇帝也绝不敢忘记此事!

    汉室,又不是宋明。

    大复仇主义思想泛滥的汉室,一个最底层出生的男子,尚且可以为报N年前某人羞辱自己的先人之仇,远走千里,隐姓埋名,学得技能回乡报仇。

    将仇人的脑袋,挂在自己先人的陵墓之前!

    至于上层的士大夫们,更是一个个都是君子报仇一万年都不晚的拥护者。

    在这样的王朝之中,别说是像宋朝皇帝和宗室被金兵掳走、羞辱那样的仇恨了。

    便是檀渊之盟,恐怕也是视为奇耻大辱,必定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定讨还。

    即使自己这一代人讨还不了。

    这个使命也会传给下一代人。

    一代代接力,直到雪耻为止!

    这就是两汉的士大夫贵族的血性!

    所以,当刘彻问出那句‘大仇已报乎?’的时候,整个大殿,立刻就轰鸣了起来。

    “没有!没有!”

    “平城之耻,吕后之辱,臣等一日未可或望,国仇家恨,必当讨还!”列侯们情绪激动的大喊起来。

    即使是外戚如窦广国、薄戎奴都是如此。

    向匈奴复仇,这是汉家数十年来的政治正确。

    哪怕是从前主和的大臣和元老们,也是打着‘如今我们实力不足,应该韬光养晦’的旗号。

    至于士林之中,更是将这两个耻辱铭刻在心中。

    特别是儒家的士大夫们。

    主流的派系,包括谷梁在内,都是发誓一定要报仇!

    就算皇帝不报复,我们也要报复!

    没有别的原因!

    仅仅因为匈奴人践踏了中国的秩序和天道。

    使得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碎。

    而中国的士大夫们,与生俱来,就有着要建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秩序的使命。

    从而实现自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

    如今,匈奴人没有跪下来磕头认输,单于没有来到长安给高帝和太宗谢罪。

    这怎么能算已经报仇?

    是以,以公羊派为首的儒法大臣们,也跪着拜道:“单于一日未谢罪,匈奴一日未臣服,一日不与之言和!”

    而黄老派的大臣,也为群体的趋向而被迫跟着拜道:“伏唯陛下圣裁!”

    在本质上来说,其实最讨厌战争的就是黄老学派了。

    因为战争会破坏和影响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更会带来一系列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变化。

    但现在,整个天下的舆论和士林的焦点,都在要求继续对匈奴攻击。

    马邑之战与高阙之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