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城,未央宫。

    刘彻的撵车缓缓驶入北阙的宫墙之中。

    掀开车帘,望了望车外的风光。

    刘彻也是叹了口气。

    本来,正常来说,在石渠阁之后,他大约可以休假一个月——要等五月下旬,他才会返回长安,继续主持朝政,同时审议今年的考举题目。

    但,一个秦朝遗民归来的事情,使得他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年度假期。

    “去将丞相以及御史大夫还有九卿们都召集入宫……”刘彻对汲黯吩咐:“朕今日先与诸卿谈谈朕离开长安这些日子的天下政务……”

    这是自然的,刘彻去了甘泉宫后,除了大事之外,其他一切小事,全部都交给了三公九卿来主持。

    这既是刘彻对现行体制的信任,同时也是他想要推进和摸索汉朝版的内阁制度的努力尝试。

    目前来看,这个体系运行很正常。

    至少,通过绣衣卫的监控,刘彻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不过,刘彻不像宋明的皇帝,只放权而不问责。

    刘彻一直认为:朕给你权力,就是让你办事的,有权都办不好事情,朕要你何用?

    所以,每次度假归来,他都会第一时间召集三公九卿,让他们报告这段时间推行的政策有什么成绩?

    没有的成绩的,轻则训斥、罚俸,削减食邑,重则回家种田!

    这也是老刘家的传统了。

    打刘邦开始就是如此!

    不过在刘彻手里变得更系统更细致也更精密。

    汲黯闻言,拜道:“陛下回宫前,臣就已经通知了丞相及诸位明公,现下诸卿皆已在宣室殿待诏……”

    “善!”刘彻不禁满意的点点头:“卿真朕肱骨也!”

    汲黯这个尚书令,刘彻用的非常顺手,无论大小事务,汲黯都能及时的为刘彻办好。

    不过……

    刘彻看了看汲黯,问道:“爱卿可否想过出外为郡守?”

    这也是刘彻一直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汲黯在未来,肯定不能一直做这个尚书令。

    这不仅仅不利于他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其实对这个国家来说也很不利。

    毕竟,他的位置太敏感,接触的东西也太多。

    他若长期的霸占着尚书令的位置,即使刘彻信得过他,恐怕其他人也未必能信得过他了。

    要知道,如今,尚书令虽然秩比也就是准两千石。

    但是职权却是堪比三公,坊间人称‘小相’。

    因为,尚书令几乎无所不管,无所不作。

    对内,尚书令负责带领尚书郎们与三公九卿各衙署以及天下郡国对接,汇总一切奏疏和文书。

    除了少数人的奏疏和拥有直奏权的人物的奏疏外,其他一切人的报告和奏疏都需要通过尚书令来传递给刘彻。

    而刘彻每天所看的奏疏数量肯定是有限的。

    这就意味着,汲黯其实可以决定,谁的奏疏可以立刻到刘彻面前,而谁的奏疏又会沉沦到兰台的文牍,甚至被埋进石渠阁的档案室,永无天日!

    而对外,兰台的职责就更大了。

    几乎所有外藩的奏请,都肯定要走兰台。

    而且,兰台尚书们会针对藩国的现状,进行研究。

    这就意味着,汲黯只要玩玩文字游戏,就很可能决定一个藩国甚至是诸侯国的未来。

    汲黯闻言,连忙道:“一切唯陛下之命……”

    他当然舍不得离开尚书令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他不仅仅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开阔了视野,想清楚了许多过去无法理解的问题。

    汲黯甚至觉得,他若在这个位置上呆个二十年、三十年,说不定可以成为类似老子、尹文子、慎子那样的顶级学霸。

    但他同样清楚,现在的汉室,所有职位都有任期限制。

    丞相周亚夫都据说要以身作则,提前致仕。

    连劳苦功高的丞相也需要如此,何况他这个小虾米?

    刘彻看着汲黯道:“河南郡守陈文明年就要致仕了,朕打算让卿去河南走一趟……”

    河南是目前刘彻最关注的三个地区之一。

    其他两个分别是安东与南阳。

    南阳是中国最大的国营重工业基地,从今年开始,年产生铁恐怕要突破一百五十万斤之巨,同时还能出产精铁十万斤,粗钢约三万斤。

    仅此一地的生铁产量,换算成后世的标准,就是至少三万吨。

    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全年生铁产量的总和!

    但,这样的产量,对于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却是远远不够!

    仅仅是军队,每年的生铁需求就是数十万斤!

    而农业方面,起码数百万斤的生铁需求,则表明,南阳的重工业基地还远未成形!

    而安东就更不用说了,哪里已经孕育着未来的中国式的资产阶级和殖民主义的萌芽。

    但河南郡却是另外一个模板。

    在没有开凿大运河的今天,河南郡的雒阳,就是天下南北交通网络的枢纽。

    当年的商业氛围,自古就非常发达。

    著名的成语‘债台高筑’,足以证明,此地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商业化的地区。

    而近年以来,随着安东的大开发和南阳的工业崛起,河南郡的环境也越发的复杂起来。

    先前,刘彻曾经派遣郅都坐镇当地,勉勉强强,镇压住了当地的地主豪强和贵族士大夫。

    但郅都一走,当地的地主豪强和士大夫力量就重新抬头了。

    看看重民学派吧……

    人家都明目张胆的喊出了‘风可进,雨可进,县道不能进’,要保护私人财产安全了。

    这在中国,至少在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也注定是一个笑话。

    所以,刘彻打算让汲黯过去,好好教育教育他们。

    同时,也有着锻炼汲黯的意思。

    毕竟,能在河南郡站稳脚跟,那就说明,可以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了。

    你还别不信!

    这确实是事实!

    有汉以来,历任河南郡郡守,但凡只要做出政绩的,最终都进入长安,成为朝臣甚至是九卿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河南郡就是西汉的魔都。

    干好了,迟早可以入常!

    不过,当地也是有名的马蜂窝,一个不小心,就要惹上一身麻烦。

    雒阳人民,自古就傲娇的很!

    汲黯自然知道,河南是一块试金石。

    而且是天下成色最高的试金石!

    所以,他立刻拜道:“请陛下准臣自兰台之中挑选幕僚和主官……”

    刘彻自然不无不可的点了点头。

    ………………………………………………

    半个时辰后,刘彻在宣室殿之中,见到了自己的三公九卿。

    群臣恭身见礼之后,各自落座。

    而刘彻则跟往常一样,拿起了各位九卿大臣呈递上来的报告看了起来。

    现在,已经是夏五月了。

    距离冬小麦的收获之期已经临近,所以,少府、大农和丞相府的报告,都是有关保障冬小麦收获工作的事情。

    在关中,这倒不需要费什么力气。

    因为关中有着整个世界最发达的官僚系统。

    譬如,尽管距离冬小麦收获还有一段时间,但少府和大农下辖的官仓,就已经全部做好了准备。

    从军队抽调的兵丁也已经全部到位。

    但在北方和关东,这个事情无疑就很考验汉室的组织协调能力了。

    毕竟,除了收割、征税和入仓外,还得加紧督促和鼓励百姓,种植大豆等作物。

    随着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样的事情,也渐渐成为汉室政府的年度主要工作。

    刘彻将少府和大农以及丞相府的报告看完,然后嘱托道:“民以食为天,诸卿要加强对燕赵以及代上地区的冬小麦收割、入仓工作的准备!”

    “诺!”群臣自然俯首。

    “以朕的意思,大农、少府还有丞相府,诸曹有司衙门,不妨各自派出一个小组,由诸司曹主官带队,分别奔赴诸郡国,督导民众……”

    “诺!”对此,群臣都是没有意见的。

    汉室可不像宋明,士大夫们不爱下基层,更不会觉得亲自去地方做事,有辱逼格。

    恰恰相反,目前作为官僚集团的主体的黄老派和法家,都是很爱下基层的。

    别看黄老派平时懒洋洋,做这种事情,积极性特别高!

    历史上,汲黯就曾经多次下到郡国,主持赈灾和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