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霍去病初出茅庐,第一战就是奇袭龙城,因此名噪天下!

    然而……

    虽然论起带兵打仗和指挥大军作战,刘彻拍马也赶不上汉室久经战阵的大将。

    他最多最多算个弱化版的赵括!

    甚至很可能,只能相当于赵括的一小半!

    毕竟,人家赵括当年至少在纸面作业的时候,整个赵国的老将和贵族,都全部不如他。

    可惜的是……

    战争,终究只是政治的延伸。

    归根结底,战争要为政治服务。

    一场战争,在战争层面上赢了,但却在政治和经济上输了。

    那么,赢也赢不了什么,甚至可能要亏本!

    在这个方面,将军们就不如刘彻这个职业的政客了。

    更何况,作为穿越者,刘彻的战略眼光和对未来战争前景的预览,也不是将军们所能媲美的。

    旁的不说,现在,汉室的大将们,有谁知道,匈奴的命门和要害在那里?

    但刘彻知道!

    祁连山和胭脂山,是匈奴的睾、玩,而西域则是匈奴的经济命脉,至于浚稽山和狼居胥山,则是匈奴呼吸的口鼻。

    而这个认识,在历史上,汉室要到卫青霍去病之后,才会认识到。

    这才有了数次浚稽山之战和武帝雄心勃勃的西域攻略。

    所以,刘彻耐着性子,对郦寄道:“曲周候可知,朕曾经布告过天下:匈奴,本淳维之后,夏后氏之苗裔?”

    “臣知……”郦寄有些疑惑,这个事情,天下人都知道了。

    甚至连匈奴人也不否认,甚至默认这个说法。

    譬如,当年,夏夫人来嫁时,就自诩为夏后氏之女,还以夏为名。

    如今的归义单于,更是被赐名夏义。

    甚至,匈奴人去年传递到汉室的国书,抬头部分为是‘夏后氏之苗,匈奴单于敬问汉皇帝……’

    不仅仅如此,高阙之战中,许多投降和归顺的匈奴贵族,也都一个劲的在自称自己的祖上是夏朝的大臣或者王公什么的。

    类似这样的行为,若在元德以前,汉家大臣自然会欣喜若狂。

    但现在嘛……

    朝野,乃至于士林,都纷纷表示:蛮夷之人,不识王化,也好意思攀附诸夏贵胄?哗众取宠,沐猴而冠罢了。

    而这些匈奴降臣和贵族,也确实给人这么一个感觉。

    譬如那位归义单于在长安虽然穿着玄衣大冠,腰配印绶,出入都用汉家贵族礼仪。

    但,任何一个看了他模样的人,都会在心里嘀咕:这是哪个山上跑下来的猴子在冒充人类?

    所以,天下士林,此刻,对于匈奴人,特别是匈奴贵族,都认为这些家伙在厚脸皮攀附高贵的诸夏血脉,绝不可以让他们得逞!

    这也是利益集团们很本能的反应。

    毕竟,如今汉匈力量对比早已经失衡。

    汉家的勋贵大臣们,既在道德上有着优越感,更在国力上完全看不起匈奴人。

    而现在,这些匈奴人在投降或者战败后,一口一个夏后氏之苗裔,诸夏同胞?

    是要做什么?瞎子都看得清楚,这些人在自抬身价!

    但汉室贵族怎么可能让他们成功?

    若是承认了匈奴贵族也是夏后氏的后代,那岂非意味着,以后这些投降的匈奴贵族也可以享受汉室贵族地位和待遇?

    萝卜坑就这么多!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位置被人抢了,更别说还是一群匈奴蛮子!

    刘彻笑道:“朕尝读孙子兵书,闻曰:夫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此朕之攻心计也!乃在于瓦解匈奴国内贵族大臣至抵抗心,收服匈奴民心之举!”

    汉与匈奴的战争,倘若是从历史的老路上来看,想要消灭匈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为,茫茫大草原,纵横以数万里。

    倘若汉军不玩点攻心手段的话,草原上的部族一旦感到自己是在面临着不同文也不同种的异族侵略,而且这个异族还可能要对所有引弓之民赶尽杀绝。

    那么,很可能所有人都会被逼到军臣那边。

    就像历史上,尹稚斜单于团结起了包括匈奴人在内的所有草原部族一般。

    这就不妙了!

    刘彻可不想跟匈奴人纠缠几十年!

    他想要的一根子就敲死这个汉室的大敌!

    至少也要将之肢解成数个乃至于十几个相互敌视和对立的势力。

    同时还要在未来,对草原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乃至于统治。

    这就不能将人推到军臣那边。

    总的来说,高阙之战后,刘彻的战略已经变成了尽可能的削弱和打击匈奴单于庭的力量,孤立军臣,从而肢解匈奴。

    而当年,汉匈之间为了暂时和平而上演的戏码,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资源。

    刘彻需要告诉整个草原,特别是那些匈奴贵族——汉与匈奴,不是两个民族。

    我们两千年前是一家!

    若是同族内战,那么,这些贵族可能就会袖手旁观,而其他部族,则更可能会保持善意中立。

    就像草原上曾经进行过的无数次的内战一般。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谁打赢了,谁是大佬!(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节 战略(1)

    对于匈奴这个心腹大患,数十年来,汉室的名臣大将,曾经思考过无数个办法来对付。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汉室立国初期的就是干,不要怂!

    平城之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超级会战。

    汉匈两国主力正面相撞,最后打了个平手。

    因为平城之战的触动太大,所以,无论是汉室,还是匈奴方面,一下子都被吓住了。

    是以,在冒顿单于在位的时候,汉匈两国虽然偶有摩擦,但正面相撞的事情,再未发生。

    然后,到了太宗时期,随着冒顿死了,老上上位。

    汉匈力量,再次发生了变化。

    随着老上单于攻灭月氏,全取西域,建立起无上霸权。

    匈奴国力大增,其双头鹰政策,甚至足以同时应对东西两个方面的战争!

    在哪个时期,汉室的朝野舆论,几乎都对匈奴恐惧万分。

    即使是最乐观的贾谊,也只敢设想分化瓦解匈奴的贵族,同时挑拨离间,让匈奴内乱。

    之后晁错,也是如此。

    很少有人敢去想主动出击这种事情。

    能在内线抵挡住匈奴铁骑,就已经是万幸了!

    唯有皇室,恋恋不忘着要反击要出塞。

    而在如今,情况则完全调转过来了。

    通过马邑和高阙两次大战,汉室从民间到高层,都对战胜匈奴有着狂热的自信。

    将军们更是懒得去想分外瓦解和招降这种事情。

    在事实上,最鹰派的军人,甚至不希望匈奴人投降。

    甚至有些人还希望匈奴能多撑一会,多送点人头让他们刷。

    但作为君王,刘彻不得不去想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来赢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他很清楚,战争拖下去,没有好处!

    旁的不说,一旦匈奴人破罐子破摔,无论是放弃幕南,全力西进,还是全面发动对长城边塞城市的骚扰和袭击,都可能在未来将汉室拖入战争的泥潭!

    所以,刘彻觉得有必要,好好的跟将军们沟通一下。

    当然,沟通也是要讲技巧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画饼!

    所以,刘彻就扯着地图,对将军们说道:“朕已经决定,在夺取居延泽后,将当地分封给有功将士为封国,列为食邑!”

    这顿时就让几乎所有人都呼吸急促,血脉偾张。

    分封!

    “这是有人将要开国家了吗?”许多人心潮澎湃。

    更有人难以抑制的想道:“谁会成为新的异姓王?”

    当然了,异姓王这种事情,在汉室是不可能再出现的。

    因为,自铲除了诸吕之后,汉室就有了共识: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出个异姓王,完全是痴心妄想,至少现在是不可能的。

    但除了异姓王,在侯爵之上,可还是有公伯之位!

    即使不恢复公伯,以侯爵为国,也是无数人的幻想和渴望!

    成一国之祖,启一世代之新!

    很显然,汉家第一批分封的诸侯,很可能出现在丞相周亚夫、曲周候郦寄和弓高候韩颓当之中。

    原因很简单,这三人都是已经致仕或者即将致仕的元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