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从马邑之战,到高阙之战,都证明了一个事情——军人也要懂文化,尤其要懂数学和地理!

    不懂的人,很难带好兵,也难打胜仗!

    而渔阳,向来是寒苦之地。

    这个武承武校尉,恐怕是渔阳始建以来来过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最高的军官!

    这可是一个金大腿!

    甚至立刻就有人开始寻思着:武校尉是否已婚这种问题。

    李广却是呵呵一笑,从武承手里接过一份已经被初步测绘出来的地图,拿在手里看起来。

    武承测绘出来的地图,完全是按照着标准的汉军军用地图绘制方法绘制而出的。

    上面各种符号和线条,将整个犷平的地理地貌,形象的描绘出来,只看了一眼,李广的脑海里就已经有了对犷平的初步印象。

    他将这地图交给渔阳诸将,让他们传递着看。

    等所有人都看完,李广看着他们,说道:“诸君,俺想,可能从前所有人都错了!此地……”他拿着那地图,这地图还是初稿,只是将犷平的大体地理地貌绘制了一遍,但,却已经足以告诉李广和所有看过这副地图的人:这里,就在脚下这片土地,很可能会成为此番汉匈大战的关键地区!

    原因很简单:别看犷平这个地方,新建不久,城矮人少,而且交通不便,仅有一条直道的支路从此地过,连接着滑盐、白檀、虒奚、要阳。

    但是……

    在其东方,那地势平坦,开阔的东方,那右北平之地。

    此地,正好卡在了右北平与渔阳之间,成为右北平之敌南下的最后屏障。

    换句话说,假如右北平方面出了问题,匈奴骑兵若想从右北平南下,就必须先面对邝平!

    这样,邝平的得失,就从无关紧要,立刻上升到了关乎整个燕蓟的安危的战略要地!

    还不止如此!

    自犷平而下,到蓟城距离只有数百里……

    而犷平之后,并无天险可守。

    换句话说,犷平成为了蓟城最后的屏障!

    除此之外,由于犷平有直道通过,所以,燕蓟的援兵、粮草、物资,可能都需要从这里通过。

    李广抬起头,看着诸将,道:“此地,当为燕蓟门户,幽燕之枢纽,控扼南北之要塞!”

    他重重的道:“必定要以重兵把守!”

    “可是……”渔阳都尉梁显迟疑道:“我军目前兵力严重不足!”

    “全郡郡兵总数不过一万余人……若再征召民兵,则有违汉法!”梁显说道:“而我渔阳要守的地方太多了!滑盐!渔阳!要阳及白檀、虒奚!每一个地方都是要地,不可轻弃!”

    这也是事实,渔阳郡和右北平郡,都是历史不过百年的郡,在百年之前,是胡虏的地盘。

    到燕昭王时期,才渐渐为中国控制,到秦始皇时代才得到开发。

    目前,这些地区的许多山区,甚至都不为人知,是野兽的天堂。

    而汉军所控扼的这些地方,则每一个都是那么重要。

    譬如渔阳塞,渔阳塞一丢,匈奴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沿着直道直扑燕蓟。

    哪怕打不下来,他们也可以调转马头,转功上谷郡,到那个时候,上谷郡就要腹背受敌,难以支撑!

    又如犷平之前的要阳都尉所、滑盐塞以及白檀县,这三个地方,死死的卡住了从北方而来的敌人的前进道路,更控制着潮山和白水、濡水。

    然而,事实上,即使是把守这些地区,渔阳郡的郡兵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进一步征召和扩大郡兵数量,不仅仅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更麻烦的还是违反律令和天子诏命!

    士不教不得征!

    这是汉家铁律!

    军队的士兵,必须在入伍前,接受过专业军事训练,拥有和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技能和战阵经验。

    而用完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百姓去上战场,那不仅仅是对百姓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经过了无数次战争被证明的事实!

    旁的不说,吴楚之乱可没有过去多久!

    而当初,吴王刘濞动员整个吴楚的青壮,组成大军号称五十万!

    结果呢……

    被郦寄和韩颓当率领三千精骑,断绝粮道,五十万大军三天内就灰飞烟灭,吴王刘濞仅以身免……

    况且,渔阳人少,哪怕是把青壮全部塞到军队里,相对于庞大的防守面积,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广闻言,却是笑道:“无妨,诸位难道忘了,某除了是这渔阳郡守外,还是燕国中尉?”

    李广洒脱的道:“某立刻修书一封至蓟城,调燕国郡兵来此!”

    “且,某昨日得到了军报,护濊军先锋和楼船舰队的水手,已经在泉州登陆了,或许,明日我们的援兵就要来了!”

    众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

    阳时支支吾吾的道:“将军可能还不知道,俺们这渔阳之地,地方贫瘠,人口稀少,兵少粮寡……不瞒将军,即使是现在,各地军塞的军粮都有些吃紧了……”

    “怎么会如此?”李广惊讶的道:“某记得,元德二年后,天子就下令:边塞屯堡,皆需储备三月以上的粮食和饮水!”

    “唉……”渔阳诸将和县令们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叹着气。

    阳时则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都是俺们的罪过!去年,渔阳遭了旱灾,粮食歉收,百姓饿殍,俺们没办法,就瞒着张郡守,各自从军塞里拿了粮,平给了百姓,本来想的是,等今年安东的麦子熟了,就去要一点帐……”

    “帐?”李广有些不解。

    阳时却是骄傲的道:“当初安东大开发,移民从渔阳、右北平过,俺们可是借了许多粮食的,说好了要还的!”

    “哪成想……这匈奴人迟不来,早不来,现在来了……唉……”说着又是长吁短叹。

    渔阳的粮食产量本来就少的可怜,很多地方亩产只有一石……

    甚至更少……

    这也是以前渔阳守军饿肚子的缘故!

    想当年,今上没即位前,渔阳地方莫说是士兵了,就是他们这些校尉、都尉甚至县令,也不是没饿过肚子,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那是日常!

    也就是当今天子即位后,开始补贴边塞驻屯的军队。

    还从各地调粮过来,让士兵们总算能吃一顿饱的。

    再加上国家政策开始向边塞倾斜,边塞地区的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全部从原有基础上减半,而缺少的部分,则直接走少府的帐,从盐铁利润和铸钱里出。

    这才让包括渔阳在内的边塞的民生和经济开始慢慢发展。

    但即使如此,这些优惠政策,也无法立竿见影的起到效果。

    而渔阳地方寒苦,土地贫瘠,水利设施严重缺乏,这些都是一时半会改变不了的客观现实。

    所以,一受灾,整个经济和社会就会崩塌。

    李广听完也是长叹一口气,他想起了当年他在代国和上郡以及陇右北地见过的场景。

    太宗时期,这些地方的军队,也是如渔阳军队一般窘迫。

    直到晁错开始输粟捐爵,同时鼓励屯垦,情况才开始好转。

    但情况真正变化,还是当今天子即位后的这几年。

    如今,大量资源和资金,涌入边塞,广修水利、道路、军堡。

    所以,他也能理解渔阳军民的选择,毕竟,他也曾经在边塞上干过拿着军粮平卖甚至借给百姓的事情。

    这也是几乎所有正常的汉军军官都肯定会选择的方案。

    不然的话,百姓挨饿,就会逃难,一旦逃难,辖区人口就会锐减,辖区人口锐减,明年粮食就收不上来,明年没有粮食军队就要挨饿,军队挨饿,就没有战斗力。

    而且,没有人口,就没有预备役和动员能力。

    一旦有事,一个几百或者千把人的都尉所拿什么去跟几千上万的匈奴蛮子战斗?

    如今,渔阳无粮的问题,则无疑成为了现在最关键和最致命的问题。

    没有粮食,拿什么养援军?

    从蓟城调粮?

    且不说能不能调来,就单单是这程序,恐怕也也要扯上半个月的皮!

    况且,恐怕蓟城也没有什么粮食!

    安东大开发,几乎将整个燕国的官仓搬空的事情,李广可是曾经在邸报看过的。

    而没有粮食,就算李广有天大本事,也解决不了士兵肚子的需求!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