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超过一万伤兵,在此养伤。

    李广逐一的走进每一个伤兵的救治所,看望和勉励这些在前线与匈奴人顽强战斗的士兵和军官。

    每到一处,李广都会亲自给伤兵换药,并且为他擦拭身体。

    这也是李广的性格。

    不同于其他汉军大将的高冷范,他走的从来都是平民风格。

    无论是一开始的骑都尉,还是后来领兵平吴楚之乱,还是出任卫尉,或者在朝那塞训练新兵。

    他都是如此。

    跟士兵们打成一团,毫无架子,也没有将军的脾气。

    他的部下,也都非常信赖和依赖他,视他为亲人,如同父兄。

    也正是如此,李氏家族,才会在他这一代兴盛。

    曾经的历史上,李广虽然屡屡无功而返,外号迷路大将军。

    但,李氏家族却越发兴盛。

    其兄李蔡,官至丞相,其子侄皆为汉军高层。

    所以,太史公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讲的就是李广数十年行伍生涯,收获的军心和人望。

    而李广的这些遗泽,是如此深厚,乃至于其亡故二十多年,依然有人愿意为他的子孙后代铺路、引路,一度,李氏将门,居然可以卫霍相提并论。

    毫不夸张的说,李氏将门,就是第一代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当然,现在的李广是不知道也不清楚这些的。

    他也没有那个野心和期望。

    他心中所想的,也只是守住虒奚,完成天子交托的任务。

    正如他现在,蹲着身子,为一个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至今依然昏迷不醒的伤兵喂药一般。

    “让军医好生照料……切不可让一个士兵因为医药问题而亡……”站起身来,李广叮嘱着负责此处的军官说道。

    与其他汉军大将不同,李广除了是军人外,他还是一个医术不错的医生。

    甚至在没有入伍前,李广本人就是一个医生。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他可以倒背如流。

    这是他的家传,他祖上是老子之后,传到他这一代,虽然已经是支脉了。

    但,家教还在,基本的教育还在。

    等到李广去了朝那塞,负责练兵,彼时,汉家的军医制度初建,李广就干脆通过关系,从太医署要来了十几个军医,然后,自己带队,带着亲兵们,学会了许多战场救治之术。

    旁的忙可能帮不上,但紧急包扎和止血,还是可以的。

    所以此次大战,李广的亲兵们,就是战场上的军医。

    三百亲兵,救回了无数重伤员。

    这也让李广在军队里的人气和人望越发的高涨起来。

    到现在,不仅渔阳郡兵,就连来援的楼船军队和燕国的豪强,也对李广高度认可。

    所以,李广命令一下,将官们就连忙道:“诺!必不负明公之望!”

    在李广走后,这个伤兵营里的士兵和军官们更是纷纷议论着:“向使将军皆如李公,何愁匈奴不灭?”

    不过,也有许多人对李广这一套不太感冒,甚至反感。

    在这些人眼里,军队,本是一个等级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地方,军法无处不在,等级无处不在。

    但李广的所作所为,却将这一切打乱。

    堂堂郡守,燕国中尉,天子亲自点的将,却跟士兵们打成一片,甚至一起喝酒吃肉,如同家人。

    士兵们和李广倒是爽了。

    但军队的秩序和纪律,却也因此荡然无存。

    但……

    这些人看看了军中,再看看了那些士兵们,只能乖乖的把这些话埋在肚子里。

    不过,雪花般的弹章,却也已经在前往长安的路上了。

    …………………………

    李广对这一切浑然未知。

    他本就不是什么会玩政治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放弃长安的繁华和九卿的风光,跑去朝那塞练兵,还甘之如饴,乐此不疲了。

    过去这一个多月,李广觉得,比他过去六年还要过的舒坦。

    每天与士兵寒暄,看着铁马金戈的战场,闻着硝烟的味道,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年轻了起来。

    “李将军……”一骑从远方奔驰而来,来到李广面前,翻身下马,拜道:“车骑将军紧急飞鸽传书!”

    说着他就将一个密封的竹筒,交给李广,李广连忙郑重的接过来,打开竹筒,倒出里面的信件,粗粗看了一眼,李广立刻对身后的将官们道:“走!去虒奚!车骑将军有令:我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缠住北上的匈奴主力!”

    “诺!”将官们闻言,全都是大喜。

    他们和整个燕国的军民,等待这条命令,已经很久了。

    就像久旱逢甘露一般!(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节 李广出击(2)

    随着李广的一声令下,从犷平一直到滑盐,长达百里的蜿蜒长城上,超过三万汉军,向前推进。

    一时间,整个长城,风起云涌,人仰马嘶,仿佛回到了百五十年前,燕将秦开率领燕**队北击东胡时的场面。

    一面面旌旗飞舞,一声声战鼓隆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还复来!”高唱着燕地的战歌,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沿着长城的关塞和烽燧台,从各条蜿蜒小道和山路,向着直道进发。

    而在通向直道的大道上,爷爷辈、爸爸辈的战车,再次焕发生机。

    大大小小,总计五百乘战车,浩浩荡荡的驶向战场。

    这些战车,都是被藏在了燕国武库里,已经至少十年没有动过的老旧装备,甚至,有些战车还是在卢绾乃至于臧霸时期制造的。

    老是老了点,旧是旧了点。

    但好歹能用,能动。

    可以运载重装备,这就够了。

    更何况,这些战车,还可以作为在野战时,面对匈奴骑兵的防御手段。

    面对骑兵突袭,步兵立刻将战车和马车,放置到外围,形成屏障,现在是汉家武苑材官和强弩学员的必修课,更经历过高阙之战的考验,确实可靠。

    而紧随在战车周围的,则是李广手里为数不多的骑兵。

    李广所部,虽然号称拥有骑兵一万。

    但,实际上,真正的拥有作战能力的骑兵,不过三千余人,绝没有超过四千。

    骑兵,可不是骑一匹马,能够弯弓射箭就可以叫骑兵的。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兵,更不是随便在家里练一两年骑术就可以的。

    事实上,哪怕是在草原上,一个合格的骑兵,也是受人尊重的。

    通常一个邑落之中,能有一个男子可以骑射作战,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在汉室,通常,十个士兵里能有一个训练成才,就很不错了。

    因为,骑兵不仅仅是要会骑马。

    就像你会开车,但你能开重卡吗?

    骑兵也是如此,怎么调节战马的速度,如何适应高速的奔驰状态,怎么与同袍保持队列,选择什么时机提速,在什么情况下又该减速。

    每一项,都是考验骑兵的关键。

    特别是在骑兵对战之中,倘若兵源良莠不齐,很可能敌人一个冲锋,找到你的薄弱点,就可以将你的队形扯得稀巴烂。

    马邑之战,汉军能够击败折兰骑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胸甲冲破它的队列,打散了它的组织。

    河阴之战,郅都麾下的骑兵能够屡屡击败甚至歼灭匈奴骑兵,靠的就是完整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

    灞上军的骑兵,甚至损失超过一半,也依然顽强作战。

    所以,汉家军队,有铁律,士不教不得征。

    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拥有组织和纪律的军人,让他们上战场,不仅仅是对他们不负责,也是对汉军本身不负责。

    其实严格说来,就是这现在的三千多骑兵,李广其实也不满意的。

    他们中,起码有一半,在李广眼里是不合格,至少还要训练一年以上的。

    但没有办法,战事紧急,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而且,此战,骑兵只是辅助力量。

    真正作为主力的,还是步兵,还是材官。

    站在一座长城前的小山坡上,李广望着从山下走过的一支汉军陌刀兵,非常满意的点点头:“护濊军真是精锐啊!看着军容,已经不逊于灞上军和棘门军了……”

    在李广身边,刚刚从蓟城跑来,准备蹭点战功的陈嬌矜持的一笑,道:“一般一般……比不上棘门军,更无法与灞上军相比……”

    但心里面,他却早已经乐开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