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周阳由此刻,只觉得心慌意乱,开始为他莽撞的要挟天使的行为感到后悔了。

    但事已至此。他能怎么办?

    一种绝望的情绪开始浮上心头。

    “我是不是应该饮毒自杀,以免祸及家人?”周阳由心里忽然就这么想了起来。

    汉室天子对于罪臣还是有些宽容的。

    一般罪臣自杀了的话,基本就不会再祸及家人。

    只是。接下来几个时辰周阳由几次准备自杀谢罪,最终都不了了之。

    酒到了嘴边,他觉得酒可能会苦,苦死可是很惨的事情。

    他想过悬梁。可是想想过去他所看过的悬梁自杀的人的惨状。又觉得那太痛苦了。

    想投井,可他刚刚准备跳下去,就马上想到,井水那么冷,我要跳下去岂不会冻死在里面?

    就这么拖着,一直拖到了下午,这时候,周阳由接到一张拜帖。拜帖之上,写着一句话:故人袁丝谨拜明府!

    袁丝!袁盎!

    周阳由只觉得自己遇到大救星了!

    袁盎可是重臣!

    虽然如今被天子革职。一撸到底,但谁不知道袁盎跟东宫有着关系,还是丞相申屠嘉的座上宾?

    若能得到袁丝的帮助,那么,或许能安然度过这一劫!

    于是,周阳由立刻吩咐左右:“快请丝公进来与我相见!”

    更大开郡守衙门中门迎接。

    ……………………………………………………

    与此同时。

    在汾阴候府邸之中,刘德凝视着矗立于他眼前的这个巨鼎。

    这个鼎高大概80…90厘米左右,宽30…40厘米,目测重量大概在后世的300…400斤左右,换算成如今的重量大概是千斤。

    刘德走上前去,查勘鼎腹和鼎耳,这是现在唯一能直接辨认出九鼎的方法。

    明史记载,九鼎之上,每一只鼎的鼎腹都刻有九州的名字。

    另外鼎耳鼎足之上都铭刻了龙纹,因此又号九龙神鼎。

    刘德仔细审视了一番,这个鼎的鼎腹没有九州落款,但鼎足和鼎耳都有龙纹,而且是上古时的应龙龙纹。

    再看鼎内鼎外铭刻的山川河流鸟兽鬼怪,刘德站在鼎旁,他感觉他没办法证明这个鼎到底是真还是假!

    作为穿越者,还是曾经沉迷过历史的穿越者,没有穿越前,刘德在网上看过出土的商代后母毋鼎和方鼎,也看过出土的夏代晚期的二里头青铜爵。

    凭感觉来看,刘德感觉这个鼎,像商代中晚期的青铜鼎更多一些。

    因为,无论铸造所用的技术,还是工艺来看,都非常接近刘德在网上所看过的一些商代青铜鼎的风格。而不是夏代晚期的青铜鼎器的风格。

    “假如这是真九鼎,恐怕在我之前的千年之前,商人就已经重铸过九鼎了……”刘德只能想到这么一个解释了。

    其实这也能解释的通。

    周室所藏的九鼎,明史记载,重逾千钧。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一钧30斤,千钧就是三万斤,不管夏代还是商代,都铸造不了如此重量的巨鼎。

    而且,明史记载,秦武王曾经举起过雍州鼎,虽然他马上就被雍州鼎砸断腿骨而暴毙。

    但在秦武王之前,另一个武士也举起了雍州鼎,秦代的史书记载,那个武士举起雍州鼎后,双目流血,受伤颇重。

    从这个故事来看,雍州鼎的重量应该在200公斤左右。

    再重,那就不是人力能举起的了。

    后世的奥运会举重冠军,也没那个大力士举起过300公斤以上的杠铃啊!

    因此,从重量、形制和工艺上,刘德感觉,这应该确实是宋国宗室供奉的九鼎之一。

    但,最关键的一个东西不见了,那就是每一只九鼎的鼎腹之上独特的九州名讳铭文。

    没有这个东西就很难证明眼前的这个鼎是真的九鼎。

    那么鼎腹的铭文跑哪里去了?

    望着这个沉默的大鼎,刘德找不到答案,只能猜测。

    “假如它真是宋国之鼎,那就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宋国的历代君王们耻于亡国之辱,自行抹掉了鼎腹的铭文……”刘德想着,但想了想,这很不合理,宋国是殷商后人没错,但人家也是周王室的带路党,为周武王伐商立下过功劳的。没道理,他们会有什么廉耻之心,还会羞于亡国之辱,更何况,明史记载,宋鼎应该是供奉在宋国宗庙的祠堂之中,享受香火祭祀的。

    “到底是真是假?”刘德看着这个巨鼎,摇了摇头,忽然笑道:“留给后人评说吧!”

    这个鼎,刘德觉得,要是便宜老爹百年不打算将它带进帝宫陵寝之中,那他也不打算带到地下去,就让它安安静静的待在长安,等待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有朝一日,或许能有人为它证明真伪。

    只是那时候它的真伪已经不在重要了。

    至于现在,刘德说它是真的,谁敢反驳?

    这么想着,刘德就拿起笔在帛书上写下:宝鼎出汾脽,天命昭昭,光华在汉,儿臣为父皇千秋贺之!

    然后,交给王道吩咐着道:“速传回长安,请父皇下旨定夺!”

    刘德觉得,以他的便宜老爹一向闷骚的性格,得了这个消息,恐怕,他也要坐不住,要来一趟汾脽了。(未完待续。。)

    ps:  嗯,因为身体一直不好书评区好久没看了,今天抽空看了一下,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会好好养好身体的。

    另外某君问那个数学题的答案啊,抱歉现在不能说,那是引出以后情节的一个伏笔,说老实话,嗯,我自己在不看答案和解题步骤的情况下尝试做过,结果是,坑爹啊!体育老师再次背锅了!

第一百九十三节 阳陵

    关中,弋阳县。

    大汉天子刘启沿路巡视着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建设和社工的陵寝。丞相申屠嘉、内史晁错、中尉周亚夫等十几位两千石以上的大臣陪伴在他的左右。

    巡视和督查帝陵的工程建设进度,是汉家天子在位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汉室朝廷历年的工作重点!

    因为汉室营建帝陵,与之前所有朝代的思路都截然不同。

    之前夏商周三代包括秦代的帝陵建设,都只是为天子一人服务而已。

    但汉室的帝陵工程却承担着之前所有朝代都不曾承担的重大责任,关系着天下苍生福祉和社会稳定。

    天子刘启登上一座已经被凿空的山丘问着一直跟在身边的丞相申屠嘉:“今岁上计,丞相的工作很重,要审核各地上报的豪强名单,进行筛选,丞相若是实在忙不过来,朕会让内史和御史大夫衙门协助!”

    “回陛下,老臣已经行文关中三辅,抽调三辅各县的文案入京了……”丞相申屠嘉躬身道:“就不用劳烦内史与御史大夫衙门了!”

    审计是丞相最重要的权柄,怎么能分给别人呢?

    别说丞相府还是有能力审计天下郡国上报的豪强名单和官员政绩了,就是不能,打肿脸了也要充个胖子,起码现在不能服软!

    “这就好……”天子刘启摆摆手,不以为意的道:“今岁上计,务必先统计和筛选出各地的豪强人选。尾大不掉者,尽迁于弋阳罢!”

    “朕想好了,明岁正月。就改弋阳为阳陵,为朕百岁之后阴陵……”

    “陛下圣明,臣等敬服!”诸臣俱都跪下来道。

    汉家天子爱民如子,体恤小民,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自高皇帝起,汉家天子就将其的陵寝与天下兴衰、稳定联系到了一起。

    历任天子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选址作陵。

    即使是先帝以节俭著称,营造帝陵却依然舍得下本钱。

    霸陵规模宏大,直接凿空了霸山。以山为陵,整个霸陵工程,从先帝登基开始就进行了,到先帝驾崩之前一直在扩建。先帝驾崩后更遗诏任命三位将军。发动京畿士卒一万六千人,内史卫兵一万五千人,为陵寝填土,由此可见其陵寝工程之浩大。

    但是,如此庞大和恢宏的陵寝,并不是单单只为了天子一人。

    准确的说,庞大的帝陵工程,就是汉室的国策。

    天子在位时。不断扩建自己的帝陵,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死后在地府能享受到如同生前一般的待遇。

    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考虑,为平衡天下豪强势力,打击地主恶霸而进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自高皇帝起,历任天子在位之时,每年都会不断的要求地方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