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这两年,风声却变了。

    连董仲舒的弟子们,也都不愿意再提什么‘三年不窥园’的事情了。

    而父母们鞭策孩子的故事的主角,也从董仲舒换成了张汤、汲黯、颜异。

    张汤八岁审老鼠的故事,更是天下皆知。

    而这一切变故的背后,既是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也是因为天下人心的变迁的缘故。

    昔者,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如今,天子喜欢的是管仲、北平文侯这样的人物。

    天下人自然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现在,上至列侯公卿,下到士大夫官僚,年轻人都开始了游。

    依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情况和能力,游的范围也都各不相同。

    而宅男书呆子的数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成长在元德年间的这一代人,便是纨绔子们想出去嗨皮嗨皮,也知道打块‘采风’‘游学’的旗帜。

    而老一辈则都稍微有些不适应。

    就像后世70后觉得80后药丸,80后感觉90后大抵要跪一般。

    而物以聚类,人以群分。

    司马迁游天下的同伴,素质当然差不到那里去。

    基本上都是士大夫之家,官宦之族的精英子弟。

    而且,基本上都曾经跟随父辈,在衙门之中事过,知道社会现状以及时局的微妙之处。

    哪怕是司马迁这样的史官子弟,心里面也是明明白白。

    虽然如今,为了支撑对匈奴的战争,朝廷和地方都大力的修葺和拓宽了道路,更开始兴建起轨道马车,用于运输。

    但是,物流成本依然高的吓死人。

    马邑之战、高阙之战的故事告诉人们平均每五十石粮草出塞,就会有二十石在路上被消耗。

    这还是没有意外和遇到天灾的前提下!

    而现在,这些重载马车,却在太平之时,运载着这如此海量的物资出塞。

    可以预见,他们的成本,肯定会高于朝廷。

    五十石粮草里,能够有一半运抵目的地,就应该笑了。

    而这许多的物资出塞,能换回什么?

    左右不过是不能吃也不能穿,无益国家和人民的黄金珠玉皮裘罢了!

    没有人会忘记,秦帝国灭亡的教训。

    人人皆知,秦之亡,亡于朝廷肆无忌惮的加重人民负担。

    如今,天子和朝廷,对人民轻徭薄赋,奖励耕种,但商贾却在拼了命的挖国家墙脚。

    为了点蝇头小利,就将中国的粮草,运去草原!

    年轻人们如何不怒?

    司马迁更是在心里面疑惑不已:“陛下让我出塞,去龙城寻找答案……真的能在龙城找到答案吗?”

    “不若,我去问一问?”

    于是,司马迁对那位儒生道:“我曾听说楚国有个人读书,见书上有言: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于是大喜,心想: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岂不是可以隐藏自己了?便去自家的树下寻找,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此人无奈只能将所有树叶全部拾起来,装了好几斗回家,在家中拿着树叶一片片的试用,还问其妻:你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这个故事是他老师司马季主曾经对他说过的一个楚国的寓言。

    此刻,司马迁说出来,其他人自然立刻明白了司马迁的意思,虽然心里不喜,但到底是年轻人,没有什么心思,纷纷道:“兄长说的对,我等不能做那楚人!”

    不得不说的一个事实是在现在,楚人这个名词,在汉室就跟后世的河南人一样,属于典型的背锅侠。

    一般的寓言故事啊民间传说里面,傻子、二愣子或者反面典型,都是楚人。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风气。

    总之,你翻翻成语词典就知道了。

    什么沐猴而冠啊啊亡羊补牢啊趾高气昂啊风马牛不相及啊……等等等等,都是楚人为主角。

    如今,司马迁的故事主角也是楚人。

    只能说,黑楚人是几百年来的传统了。

    而偏偏,多数这样的故事的创作者,还是楚人自己……

    譬如说庄子啊譬如说司马迁他老师司马寄主……

    于是一行人走下山坡,来到道路边,找到一队正在道路之侧修葺的商旅旁边,司马迁带头上前,拱手行礼道:“晚辈末学,游天下,途径此地,见贵主贩商,有所好奇,特来求教……”

    商队之中,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男子闻言,走了出来,稽首回礼,道:“不敢!诸公子但有所问,无所不言!”

    司马迁于是问道:“不知阁下,所运之物,乃是欲往何处?”

    那男子闻言笑道:“欲往顺德……”

    “顺德有何物,以至于令阁下不远千里,跋涉而往之?”司马迁再拜问道。

    那人微微一笑,取出一物,递给司马迁,道:“吾等乃为此物而往之!”

    司马迁接过来一看,竟然是一撮白色的羊毛!

    羊毛能做什么?

    司马迁不知道,众人也都是一头雾水。

    唯有那个儒生,眼中展露出不明的光泽,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此物,可是少府所要的?”这儒生问道。

    那商人闻言,多看了对方几眼,然后含笑道:“正是!少府目前正在全力收购此物,一石羊毛可得钱一千,而在那顺德之地,一车粟米,可换羊毛十余石!”

    司马迁听了吃惊不已。

    在关中,粮价常年维持在五十钱到六十钱之间。

    这种重载马车,一车可运粮三十到五十石。

    大约市值两千钱左右,运到顺德,转手可获利十余倍!

    这真是让人疯狂!

    那商人却是继续道:“当然,吾等也不拘只要羊毛……凡皮革、牲畜、黄金、珠玉,吾等都是收的!”

    他显然心情非常不错,耐着性子,对着众人道:“吾这几辆马车,从太原至顺德,来回需要一个月,但可以获利二十倍!一年只需要跑三趟,足可在明年再添车十辆,雇工一百人……”

    “而且,跑这生意,还很安全,全程有着忠勇军、楼烦军以及归义单于的骑兵保护,不虞有盗匪之侵害,最是划得来!”

    “等吾再做几年,大约就可以攒够钱,去长安买一套学区宅,将我那长子送进武苑,与豪杰英雄为伍,吾也算是可以对列祖列宗有所交代了!”

    众人听得,都是目瞪口呆。

    工商之利,竟至于斯,真是太可怕了!

    长安的学区宅,哪怕是最便宜的,如今也喊价四五百万!

    而这贾人竟然说只需要再做几年就可以攒够钱!

    恐怖!

    太恐怖了!

    直到这支商队再次启程,司马迁一行人的脑子都是晕乎乎的。

    “我家大人,官居千石,为长安令吏,岁俸、赏赐、津贴加起来一岁不过二十万……”有人感慨道:“而一商贾,看其模样,不过中人之姿,看其资本,家訾不过数十万而已,但却可以于数年后购得学区宅……”

    也有脑子清醒的,喃喃的奇道:“羊毛?少府要那物何用?”

    “纺织……”那个儒生轻声的答道:“家叔在少府西织令之中任事,曾与我说过,嘉元君改造了织机,并且发明了可以将羊毛织成衣物的技术……”

    “如今,这等羊毛衣物,已经作为天子的赏赐之物,在列侯、诸侯王之间流行了……”

    看到众人有些不明白,这儒生解释道:“君等将羊毛理解为类似蚕茧一般的事物就可以了……”

    这么一解释,众人瞬间就想通了。

    蚕桑业,一直就是汉室农业的重要支柱和小农经济的顶梁柱之一。

    尤其是中小地主和贫民家庭,在过去,其家庭经济的一个大项,就是来自于妇女养蚕织丝的收入。

    也就最近几年,随着工坊业和水利建设浪潮兴起,这养蚕织丝的收入,才退居二线。

    但在广大南方地区,却是依然如此。

    大部分家庭的活动资金,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