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8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没有什么。

    草原上自古有奶便是娘。

    只要有好处,甚至只要能维系往日的特权和地位,认个汉朝爸爸有何不可?

    然而,问题是,这些人要求草原各部也要实现跟汉朝一样的社会制度和法律。

    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更严重的是,还要将牧民和牧奴编户齐民,建立郡县。

    这就是要挖他哲本和他的部族的根了。

    他哲本再傻,也是不肯做这样的事情的。

    打也打不过,合作也没办法合作,甚至连拍马屁找不到地方。

    留给哲本的路似乎只有一条了逃!

    可是……

    往哪里逃呢?

    向北方?

    得了吧!

    去了幕北,孪氏和四大氏族,恐怕会将他和他的部族,当成炮灰和奴隶使用。

    而且,这个季节再去横渡大漠,天知道会死多少人?

    再者说,幕北苦寒,还水草都很少,去哪里挨饿吗?

    向西?

    也不可能!

    河西的且渠且雕难,现在自身都难保,草原上不断有着传闻,汉朝人在磨刀霍霍,打算对河西下手。

    现在跑过去,将来汉朝军队还是会杀过来。

    向东?

    更是找死了!

    东边各部,现在混战不休,都快打出狗脑子了。

    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疑问,浮现在所有龙城附近的部族首领心头。

    未来,对他们而言,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

    但在龙城内的汉军高层眼里,他们的未来,已经确定了!

    “天子已经诏命昌武侯执金吾郅公为护匈奴将军,全权处置幕南事宜!”楼烦军都尉灌何站在营帐之中,对着他的将官们说道:“本将刚刚接到郅公发来的文书……”他从怀里取出一份抄录好的公文,传递给诸将:“大家仔细看看……”

    “护匈奴将军都敬拜楼烦将军灌公足下:都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幕南已为汉土,安能不行汉制汉法?将军忠义之后,国家栋梁,请将军为天下先,闻书即刻行‘改邑归户’之制!顺德诸部,皆当就地解散,牧民百姓,皆以编户齐民,设立郡县,任命官吏……”一个校尉接过文书就开始朗读,他越读越大声,越读越兴奋。

    当他读完这公文,整个大帐之中的所有将官,全部站了起来,人人恭身向着灌何鞠躬拜道:“请君候行‘改邑归户’之制!”

    这改邑归户,虽然是新名词,但不需要去思考太多,就能知道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废黜愚昧落后的邑落制度,改用中国的郡县制,编户齐民,设立基层政权。

    这必然会引发战争!

    而战争,意味着军功!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零一节 商贾的力量

    九月已丑(初一),郅都来到了太原。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座城市。

    第一次,是马邑之战后,他受命来此主持战后的善后。

    第二次是高阙之战,他从太原出发,前往河阴。

    而这一次抵达太原,郅都看到了很多与过去不一样的东西。

    太原城变得更热闹了,市面上也更繁荣了。

    尤其是现在,太原城内外,都挤满了来收购粮食的商人。

    “这太原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收购粮食的商人?”郅都很好奇,于是就问了一句来迎接他的太原令张垣。

    “回禀君上,这些商人都是收了粮食,卖去龙城的……”张垣是郅都的旧部,曾经担任过棘门军校尉,河阴之战,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和一个手掌,不得不退役。

    若在过去,像张垣这样在战场上负伤残疾的军官,基本上只能拿着国家的抚恤回家种田了。

    但如今,因为军方势力不断膨胀和军人地位不断提高的缘故,所以,他尽管受伤残疾被迫退役,但却可以出任官员。

    从棘门军校尉转任太原令,在秩比和地位上算是平调。

    但话语权却不一样了。

    太原令是太原郡的四号人物,仅在郡守、郡尉和郡丞之下。

    他还有着军方背景和靠山,谁也不敢小瞧他。

    故此,在太原令任上,他得以做很多事情。

    包括推动建设太原…萧关的轨道马车工程以及重新拓宽直道。

    “卖去龙城?”郅都听了,心里若有所思,他知道,最近几个月,天下的商贾,都组队前往龙城。

    坊间传闻,这些人都赚死了。

    甚至有人一夜暴富。

    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粮食,幕南各部,吃的了这么多吗?

    以他双眼所见,这太原城之中的商人,每天都会收购数万石的粮食,运往龙城。

    这还只是一个太原!

    在晋阳、狐奴、云中等城市,恐怕类似的情况,也都在上演吧?

    这样想着,郅都就问道:“今年太原丰收,据说亩产粟米达到了三石……”

    “是的,君上……”张垣依然如同当年在郅都麾下一般,毕恭毕敬的答道:“今年太原郡各地的粟米都是大丰收,亩产最多的达到了四石半之多!”

    这是受益于战争胜利的红利!

    自高阙之战后,汉军俘虏了数十万的战俘、奴隶。

    虽然其中大半都被送去了内陆,但依然有数万人留在代北地区,这些战俘,每日辛勤的劳作,建设种种水利设施。

    加之,高阙之战后,天子下诏诏免了代北各郡的田税、徭役。

    这使得百姓得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诸自己的生产生活。

    兼之法家势力开始全面影响代北各地的官僚系统,许多地方官员,干脆就是法家的官员。

    而法家的官员,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刷政绩。

    当今天下,最好的刷政绩方式,莫过于兴修水利,建设道路。

    有了免费劳动力,还有了足够的组织动员能力,加上百姓本身就乐意修建水利设施。

    于是,从去年开始,代国、上郡、陇右和云中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

    仅仅是太原一地,去年兴修的水利渠道总长就超过了一百里。

    水利设施一完善,都不需要怎么去推广技术,粟米产量和小麦产量,立刻就蹭蹭蹭的狂涨。

    以张垣所知,这太原的涨幅,在代北各郡之中其实是最低的。

    最高的是上郡!

    上郡今年的粟米平均亩产据说已经接近了两石半!

    整整增加了一石!

    让人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粮食产量的狂涨,既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

    像是去年,单单是为了收购农民手里多余的粮食,太原郡就几乎将自己手里全部的钱都砸了进去了。

    郡守为了省钱,据说连郡守衙门的蜡烛也不敢多点。

    即使如此,太原郡的财政也几乎破产,去年秋收后,太原郡给官员发放俸禄,直接发的是粟米。

    没办法,粮食太多而官府的钱太少。

    假如官府不去平抑粮价,使粮价暴跌,那搞不好,谷贱伤农的事情就会出现。

    若是过去,官老爷们大约不会管泥腿子们的死活。

    谷贱伤农就谷贱伤农呗。

    正好搞死一批自耕农,与商贾地主一起好好吃一顿盛宴。

    但在如今,却没有官员敢坐视这种事情发生了。

    至少在代北,没有人敢这么玩。

    因为大家都不想死……

    今日的代北各郡,地方基层县乡亭里,几乎都有完备的基层民兵组织。

    云中和上郡的某些地区,甚至每一个乡都建设有一个基本的武库。

    武库之中,塞满了大量武器装备。

    随时随地都可以拉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

    至于百姓的家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着刀剑弓弩,年轻人人人都是弓马熟练。

    惹毛了他们?

    分分钟都可以来一次章丘之变,杀进太原城,把贪官污吏抓起来送去长安。

    一旦出了这样的篓子,从过去的经来看,长安天子和九卿们,大约也是只会鼓励百姓和奖励百姓。

    某些学派,譬如思孟、重民之类的学派,说不定还会跳起来鼓掌。

    在人民获得了他们的枪杆子后,官僚们不得不认怂。

    所以,太原的诸公们,也就不得不去做事情,防止出现一个章丘之变。

    回想起此事,张垣也是感慨万千,在心里更加认同了当初天子所说的‘圣人制五兵,非以相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