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看,现在的御史大夫衙门里的侍御史和御史中丞这两个负责监督和审核的官职,就能猜到这个门下省的未来了。

    刘彻听完商容的解释,笑着鼓掌,虽然,商容所说与他所构思的略微有些不同,但大致上是讲清楚了事务省与门下省的差别。

    简而言之,你可以将刘彻要组建的这个三省六部制理解成一个有西汉特色的封建制度构架下的三权分立。

    事务省负责的是整理和上报。

    门下省负责审核和监督。

    当然,还缺了一环,关键的立法和执行。

    在现阶段来说,刘彻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三省各司,就差不多是极限了。

    想要将六部也弄出来,一则条件不成熟,二则整个太子宫上上下下就算是鼎盛时期加起来也就最多一两千号人,其中士卒和差役以及宦官侍女就要占去八成。

    剩下的官吏也就两三百号,弄出六部制,意义不大,更会给人非议的借口。

    因此,刘彻决定暂不设立六部,先探索三省的运作,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所以,这最关键的西汉版的中书省,刘彻打算自己先牵头来做,等上了轨道,成熟起来,再交托于臣子。

    当然,肯定不能大大咧咧的说我觉得你们经验不够可能会出岔子。哥要来把关这种话。不然大臣们的面子往哪里搁!

    这中书省,还是要一个台面来撑着的。

    谁最合适呢?

    刘彻看向剧孟,道:“剧卿。以后门下省所审核的全部文书与布告,全部交给卿来执行!”

    剧孟出列拜道:“家上,臣乃粗鄙之人,读书少,这种事情……”

    刘彻摆摆手笑着道:“孤会让卫信、周远、主父偃来帮卿的,再说,卿应该要多读书!孤觉得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谨以此言与君共勉!”

    “既然家上信任臣,臣必不令家上失望!”剧孟说着叩首道。

    于他而言。确实是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了。

    随着刘德变成刘彻再变成太子搬进太子宫,这上上下下的变化太大了。

    他不过是一个游侠儿,这大殿上任何一个人读过的书都是他的好几倍。

    其实,他的心里是有着很大的自卑感的。

    尤其是。看到汲黯和颜异的时候。

    这两人一个是世代官宦。连续十几代都是当官的。

    另一个干脆就是颜回的嫡系后人,家仆能上溯到回子之时,乃是书香世家,耕读传家。

    所以,剧孟这几天已经请了人给他恶补文化课了。

    但越读书,他就越发现自己的卑微与渺小。

    能不能干好这个太子吩咐的任务,他真没底。

    不过游侠儿出身的他,有着一股子犟脾气。

    一旦承诺的事情。那死也也要做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家上即以我为国士,我当以国士报之!”剧孟在心里发誓着。

    实在是。当此之时,士这个词,在人们心中分量很重,特别是在剧孟这样没什么文化的人眼里,相当的重!

    刘彻这时候根本不知道剧孟的想法,对刘彻而言,他任命剧孟去当中书省的头,主要就是图个好控制。

    他走了两步,指着木牌道:“以后,卿就是这中书省的负责人!”

    刘彻看向所有臣子,拱手道:“从今往后,希望诸卿,在事务省、门下省和中书省的指导下,上忠陛下,下佐孤之不敏,同心协力!”

    “诺!”诸臣纷纷躬身一拜。

    不少人在此时就开始打起了攀上那个巨头大腿的主意。

    在官场上混,不拉帮结派,怎么行呢!

    散宴之后,刘彻却是留下了汲黯、张汤、颜异、剧孟等三省负责人。

    跟他们仔细商谈和细分了三省各自负责的事情以及处置办法。

    同时还要求他们,假如发现了什么不妥和漏洞或者在执行上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第一时间来与他沟通商议。

    毕竟,这三省六部制是隋唐之后兴盛起来的产物,与此时,隔着上千年时光,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导致什么错漏,刘彻也没底。

    另外,他现在弄出来的这个三省制度,其实也是他结合了前世在河间国的实践以及后世三省六部制,天朝的九大长老制度以及此时的社会特征搞出来的,跟真正的三省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也是他没敢伸手跟老爹要这三省的编制的原因。

    暂时来说,张汤也好,剧孟也罢,都还是挂着各自原先的职务,只是奉刘彻这个太子的命令,来处理太子宫大小事务。

    简单的说,现在的三省就是三个没有编制的临时机构。

    假如发现不妥和漏洞或者执行有**ug,刘彻一个命令就能裁撤之!

    最重要的是,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不断改善和健全的时间。

    刘彻不希望这些人下去以后畏手畏脚,发现问题,只想着捂盖子,而不愿意拿出来说,那样的话,等他发现时,可能已经晚了!

    将这些事情谈完,刘彻就又让王道去把蛊臬柔等几个他观察后认为有着一定能力的人才叫了过来。

    等人来齐了以后,刘彻就对众人道:“关中秋收在既,孤受命于父皇,将主持本次关中秋收的保护粮价制定与执行大计,虽然。名义上会挂在少府的名下,但实质上,人尽皆知。此乃孤一力主导和推行的大策,叫卿等前来,就是想与诸卿商议一下,怎么去做这个事情!”

    刘彻这话一出,在场的十几个人人人肃穆以待。

    实在是,人人都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这是太子的第一个政务和大策。此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太子的名望和威权。

    没有人敢马虎。

    刘彻看着颜异和张汤、剧孟三人,问道:“孤去河东前,曾交代三位爱卿。调查整个关中的田亩在册数量与假田户数,查的怎么样了?”

    颜异闻言,出列拜道:“回禀家上,臣从内史衙门以及少府衙门中的档案中。查询得知。现在,关中多数人口,聚集于长安周围的七县,其中弋阳县有户二万一千户,口十万余,田亩合计两百万一十二亩,长陵县有户一万七千余,口八万四千三百。有田亩一百五十万亩……”

    刘彻一边听,一边拿着笔记着这些数据。

    对于目前的汉室来说。基本上不存在隐田和隐户的可能,特别是关中,关中户口之所以那么吃香,是因为,假如你是关中人,即使家道再怎么中落,也能保证不会饿肚子,有田可耕,地主阶级在关中也剥削不了太多,田租太高,农民们转身就去了上林苑等皇室庄园租种官田。

    所以,在理论上来说,这些数据不太可能作假。

    一边听着颜异汇报的数据,刘彻一边算着。

    他忽然笑了起来,按照颜异所上报的数据,综合他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在靠近长安的七个县,人口平均密度竟然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四百多人。

    这可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啊!

    尤其是,长安周围的七县,加上长安本身的人口,差不多在长安周围就形成了一个总人口超过百万的超级人口聚集区。

    百万人口,可能对于后世来说就是个三线小城市。

    但在此时,整个地球上都估计找不出第二个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地方了。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

    整个问题很严峻啊!

    因为,通过数据,刘彻发现,目前长安周围的人口已经接近饱和了。

    在整个渭河周边的土地,能被开垦的,基本上差不多已经被开垦了,再要强行开垦土地,那就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然后……

    想着后世的陕西和黄河,刘彻觉得,那真是太可怕了!

    固泽而鱼所导致的后果,刘彻可是亲眼见过的。

    但是,百姓需要足够的耕地来养活他们自己和家人还有后代,为了所谓的环保理由制止他们开垦土地,不止他们不会接受,刘彻也会觉得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煞笔。

    人是万物之灵,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但是,假如为了保护环境,让人类自己受厄,那不是白痴吗?

    “要是能分流一部分农民去其他地方就好了!”刘彻心中想着,于是问道:“原先河上郡故秦都等地,人口和户数怎么样?”

    张汤出列答道:“回禀家上,臣也查过了,根据内史衙门的记载以及都尉衙门的档案来看,故河上郡目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