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赵禹这样,火箭式提拔的官员,即使翻开汉室史书也不多见!

    是以。上任之后,赵禹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出了岔子。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鼓足了劲,想要办一个大案要案来服众,来打响他的招牌!

    刘彻看着赵禹,满意的点点头。

    这事情,有了廷尉配合,顿时就变得简单多了,最起码,在程序上已经没有问题了。

    在汉室,只要廷尉牵头,就没有办不了的案子!

    对于赵禹,刘彻还是很满意这个新廷尉的,敢打敢冲,魄力十足,上任不久就一改前任张欧的怠政,积极的对廷尉衙门进行调整,很是办了几个案子,更将张欧时期大批遗留问题,解决的七七八八。

    相对的,廷尉大牢,也有些人满为患了……

    赵禹的廷尉位子,真是得来不易。刘彻看着赵禹,心里浮现了一些别样的情绪。

    说起来,赵禹能当上廷尉,刘彻也是出了力的!

    最初,廷尉的备选名单里是没有赵禹的。

    只是后来,一个个被推荐的人选,都被皇帝老爹给否决了,逼急了的丞相,没有办法,只能赌气一样的将几个青壮派塞到了名单里。

    本意是打算将皇帝一军,可谁成想,塞进去的青壮派里居然藏着赵禹这样一个有着大靠山的人。

    赵禹的举主,乃是太尉周亚夫。

    虽然,周亚夫举荐了赵禹后就撒手不管了,但,那时候,周亚夫正得宠,而且身系海内之望,皇帝老爹本着给周亚夫面子的心思,于是,就顺手将之提到了朝议的名单里。

    本来,事情到这里,差不多也就该没赵禹什么事情了。

    一个既无资历,也无勋贵背景的官场新人,能到朝议九卿人选的会议上走一遭,本身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誉。

    谁还敢奢望更多?

    但,那时候刘彻出手了。

    一封打着汲黯名义的密奏,被递到了天子案前。

    然后,赵禹就出人意料的成为了廷尉。

    刘彻其实也没说啥,只是让汲黯在奏疏中举了张欧当廷尉时的种种数据,皇帝老爹在看到张欧当廷尉时的各种数据后,立刻就取消了委任那些外行的打算。

    谁叫张欧当廷尉,干的太‘出色’了!

    仅仅以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张欧当了两年廷尉,结果是,有数百本应被论罪的死刑犯没有得到法律的惩处,反而是在廷尉大牢里等来了天子大赦。

    法律没有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堂堂廷尉,本应是法律的执行者,公平的保护者以及维护者,最后,竟然为了个人的名声,成为了犯罪的保护伞。

    这成何体统嘛!

    所以,廷尉,还是得专责刑狱的律法工作者来担任。

    于是这样一来,大部分的备选人,都变得不合格了,赵禹成功的通过矮子里面选将军的模式,成为了新任廷尉。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皇帝老爹派人问过周亚夫的缘故。

    脑中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嘴上却没有停下来。

    他看向晁错。问道:“御史大夫以为呢?”

    想要治罪一个两千石郡守,光一个廷尉是搞不定的。

    还得御史们出手,刘彻相信。晁错派去河南郡的监督御史,肯定拿着窦全大把的黑材料。

    就看晁错愿不愿意冒着得罪窦家的风险站出来当这个MT了!

    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他若是杀了窦全,窦广国也罢,窦太后也好,只要说清楚了,沟通好了。问题不大,窦家其他人,更加不敢有什么不满。

    但出头的晁错。那就不一样了。

    窦全的家人不敢埋怨太子,难道还不敢埋怨晁错?

    更何况,窦婴本来就与晁错有嫌隙,这事情要再摊上去。晁错在窦家那里。估计声望得直接变成仇恨,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刘彻不动声色的看着晁错,等待着晁错的回答。

    晁错的回答,与刘彻猜想的一般无二,他很平静的答道:“回禀家上,臣以为廷尉所言甚是,杀人者死,高祖铁律。更何况杀储君臣属,河南郡郡守所作所为。已非渎职,臣自当弹劾之!”

    刘彻听了满意的点点头。

    晁错,果然还是那个晁错!

    不愧是那个在前世顶着全世界的压力,一意孤行,推动削藩的狠人。

    只是,到底河南郡的官吏为什么要杀太子的臣属,刘彻既然没说,晁错自然也聪明的没问。

    他不笨,知道这里面肯定别有内情,搞不好,估计会引发一场超级风暴,席卷整个国家。

    毕竟,关东郡国的基层,到底烂成什么样了,不是傻子都看的到!

    下邳郡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

    在陵邑制度一茬茬的割韭菜的背景下,下邳的地方豪强与地主官吏,居然能拉出一支几万人的叛军,席卷整个淮河流域,搞的朝廷居然要动员三国七郡的兵马,才能遏制……

    只能说,这些年来,地方上的问题,已经渐渐的变成顽疾了。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朝廷,不是不知道。

    只是大家都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装作看不到,听不进,死都不说出来。

    反正,这些问题,再怎么严重,也伤害不到他们,受苦的,也不过是泥腿子,与吾辈何干?

    刘彻看了看晁错,又看了看赵禹。

    本来,他以为,晁错和赵禹或许会问他到底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一切,那样,他就可以抛出他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些白纸了。

    但,现在看到赵禹与晁错低着头,恭着身子的模样。

    刘彻在心中长叹一声。

    他哪里不明白,这些家伙,大概与张汤一样,对百姓面临的困境,采取了类似掩耳盗铃,哥就是听不进的策略吧?

    “嘿嘿……”刘彻心里冷笑着,他忽然对晁错道:“有件事情,好叫卿知晓,今岁六月,孤将再行考举,此次考举,将不设门槛,取消赀产限制,这事情,孤已经与父皇商议过,经过御准了!”

    晁错闻言,心情顿时五味陈杂,说不出味道。

    赀算限制,大概属于汉室独有的特色。

    依照刘邦的规定,想当官,可以,但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得有十万钱以上的家产!

    这是硬性规定,同时也是决定了西汉王朝属于精英贵族富豪阶级统治的根本政策。

    这与后世的欧罗巴在工业革命后的共和制度初期,规定选举人家产和收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标示着,统治阶级,必然也肯定全部来自于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加上苛刻的举荐制度,使得底层的上升通道几乎被堵死。

    农民的儿子想靠读书上进,几乎没有可能!

    看看刘彻手下的臣子就知道了。

    汲黯,官宦世家,世代为官,颜异家里更是了不得,良田千顷,美婢无数,即使混的最差的主父偃,丫也不是什么白丁,人家家里也是地主出身。

    甚至就连杨毅这个墨家弟子,特么的也是标准的富二代!

    刘彻手下都是如此,可以想象满朝文武,地方郡守、县令,都是些什么人了。

    想靠着一帮子地主豪强贵族勋贵商人来体贴老百姓,用屁股想都觉得不大可能啊!

    这才是百姓生活日益困苦,土地兼并持续加重,生民生计无以为继,而官吏横征暴敛,官僚欺上瞒下的主因。

    最底层的声音,皇帝永远都听不到,出**的惠农政策,就像空中阁楼,所谓的轻徭薄赋,自然就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汤药,只能延缓矛盾,而不能解决问题。

    好在,刘家也不笨,每一代太子,都会特意放出去,让其深入民间,与五湖四海的豪杰交往,与三教九流同饮,多多少少,知道些事情,不会被臣子们当猴耍。

    晁错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但刘彻却背过身去,负着手吟诵起来:“人不患其不智,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赀算十以上方为宦,敢问诸卿,廉士何求?”

    这可真是一个高大上的回击,瞬间就堵死了晁错任何争辩的可能。

    “御史大夫与廷尉先请回罢!”刘彻背着身子道:“中郎将留下,孤有些事情要与中郎将说!”

    “诺!”晁错与赵禹相对一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忧虑。

    取消赀算限制,势必将对目前的政治结构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冲击。

    但是,他们两个都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