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中国自诩天朝上国,向来要讲一个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强行出兵。那天下舆论立刻就要沸腾。

    “总能找到办法平息的……”刘武想了许久,最终憋出这么一句话。

    刘彻却是呵呵一笑。

    战争的借口,从来不需要刻意去找。

    当你想发动战争时,别人吃了块巧克力。都可能是丧尽天良的坏事。

    但你不想对其发动战争时,哪怕这个家伙正准备把地球炸掉,也会当做看不见。

    何况。卫满这浑身是屎的政权?

    一个不用中国文字,中国制度。就已经是滔天大罪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是高大上的不能再高大上的理由。

    只是。刘彻现在想要的是,削弱梁国的军事武装力量,并将其掌握到自己手里。

    所以,他依旧显得很麻烦的样子,对刘武道:“还是不妥,倘若是皇叔出兵,恐怕,天下人要议论的更厉害了,朕不忍皇叔担此恶名!”

    刘武顿时就有些跳脚了。

    只是,这皇帝没出兵,反倒是诸侯王隔着一个几千里出兵,确实不妥!

    但那个朝鲜王的胡萝卜,却一直在刘武的眼前晃来晃去。

    真要刘武吐出那快到嘴巴里的胡萝卜,他是死都不肯的!

    这就好比后世的民间借贷,那些把棺材本都借给别人,贪图高息的人,难道真的很笨吗?

    无非是利益动人心。

    如今,在刘彻画出来的朝鲜王的画饼诱惑下,刘武终于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他恭身道:“陛下,以臣之名出兵,确实不妥……但臣以为,臣麾下大将张羽、韩安国,皆忠贞勇敢之士,臣为国举才,请陛下征辟,这天下人总该没话可说了吧?”

    刘彻回头看了刘武一眼,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刘彻自然不笨,知道刘武是想玩这个李代桃僵的把戏。

    但,只要韩安国与张羽带着军队来到长安,受朝廷节制,那就有的是办法,把这支军队吃到肚子里面。

    这就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可惜,刘武没看过三国,还不知道政治人物的节操会低到那个程度。

    但即使他知道,恐怕也依然会一意孤行。

    愿意很简单,军队什么的,不就是征募就有的吗?

    拿十万军队,加两个将军,换他儿子一个藩王,这买卖划算的很!

    刘武一点都不笨,反而很精明!

    他见刘彻没有再反对,立刻就道:“陛下若无异议,臣这就去与太皇太后商议!”

    刘彻心中笑的更欢了。

    现在,他想发动战争,最大的障碍,就是东宫。

    在汉室,长久以来,东宫就是反战的大本营。

    但,假如发动战争是给太皇太后的心肝宝贝小棉袄梁王谋福利,再有梁王去说服,那东宫,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了。

    而只要东宫不反对,那么,灭亡卫满朝鲜,扫清侧翼,同时开启殖民时代的战略,就可以提上议程了。

    当然,战争一两年内,基本不会发生。

    因为军队的调动,准备,以及粮草器械,道路,都需要时间。(未完待续……)

    PS:昨天抱歉了,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抽血啊什么的,因为准备要造人了~~~

    咳咳~

    等下晚上还有~今天应该是一万字!

第三百八十三节 诏谕

    不得不说,刘武天生就对东宫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作为幼子,又常年不在身边,东宫对梁王,几乎是有求必应。

    所以,即使,东宫向来反战,不欲动刀兵。

    但依然被刘武所说服。

    更妙的是,这个时候,卫满朝鲜的君臣,不知道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犯糊涂了。

    居然唆使手下的贵族,到辽东郡境内用免税免赋的诱惑,吸引游民和贫民。在这过程中,自然难免用些手段,强行掳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何况汉人向来刚烈,于是,出现了死人。

    而且死了十几个!

    死了人以后,地方官再迟钝,再想遮掩,也遮掩不下去了。

    辽东郡东部都尉把这个事情捅到了长安,顿时,就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这种挖刘氏墙脚的事情,过去这些年,不止一个卫满朝鲜在干。

    南边的三越,东边的卫满朝鲜,甚至连西南夷诸国,也时不时的会干这些事情。

    毕竟,中国的人,哪怕是个农民,也比当地的土著强!

    若运气好,招到几个读书人,那就可以撑起一个县甚至一个国家的运作了。

    但卫满朝鲜实在不该在这个时候干这种事情。更不该杀人!

    东宫震怒无比,太皇太后窦氏一日间,接见了四拨大臣。

    坊间传闻,太皇太后甚至质问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朝鲜不臣,屡侵汉边。袭杀汉民,卿身负先帝托孤之重。可有方略?

    据说,甚至连天子。都因此被太后罚去太庙面壁了一天,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

    所谓主辱臣死。

    天子吃了责罚,下面的官员,哪里能讨得好?

    很快,板子就打下去了。

    右相国张欧,年老多病,不能佐天子,自请告老。

    左相国太尉周亚夫,执干戚之重。而未能保境安民,其罢太尉职,任为丞相。

    典属国公孙昆邪,大鸿胪周仁,不能礼教朝鲜君臣,罚俸半年。

    辽东郡守周由养,不能保境安民,以至有民众惨死朝鲜之手,有罪。下狱,交廷尉处置。

    辽东郡尉孙可,身负一地安保,却坐视朝鲜侵略。有罪,论死!

    辽东东部都尉成望之,虽然反应及时。但巡边不严,有罪。念其良心未泯,许戴罪立功。

    辽东郡呗水都司马许良。有罪,论死。

    这一连串板子打下来,整个官僚系统,人仰马翻。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这一次,天子的板子下手这么狠。

    连右相国都被罢斥归家,左相国都丢了太尉职位。

    典属国与大鸿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被罚了半年俸禄。

    至于辽东郡,除了郡守外,其他两千石,几乎都被处死了……

    以至于有人私底下议论说:“两千石大臣,朝廷培养不易,为了区区十数庶民,何至于如此?”

    据说,说了这话的那位大臣,隔天,就被人检举受贿,然后就被丢进了廷尉大牢。

    顿时,舆论为之一靖,嘴炮党们再也不敢在这个事情上唧唧歪歪。

    大家全部都歌颂起了圣天子爱民如子……

    也只有底层百姓们,才从这个事情上看出了些什么。

    百姓们不是傻子。

    当朝廷拿出真本事,认真的开始履行它保护其国民的职责时,他们自然能感受到。

    无数人奔走相告,刘彻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在这些纷纷扰扰中,刘彻已经开始写起了明告天下,对此事态度的诏书。

    他提着笔,心中却想着前世种种,后世种种,一时间,胸膛都有些闷的慌了。

    此事,处罚如此之重,完全是刘彻自己一意孤行决定下来的。

    当然,这之中,也有着许多政治博弈与利益交换。

    但,倘若不是他坚持如此,处罚根本不会这么重,甚至,很可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然而,当他自己走进太庙面壁思过,表明了他对此事决不妥协,宁肯自己名声被污,也要一查到底,处罚所有责任人后,整个朝野都不得不妥协。

    皇帝都错了!

    你们敢说没错?

    不想活了是吧?

    由此,才有了这样的处置。

    没有人知道,刘彻为何反应如此大。

    只有他自己知道。

    “倘若身为国家统治者,享受万民供奉,手执天下权柄,而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免遭外敌侮辱,杀戮与抢掠,这样的统治者,要它何用?”

    “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统治这元元万民,岂肯沽名学蟹帝?”刘彻冷笑一声,在帛书上一挥而就,写下这诏书,然后,交给身边的王道,吩咐着:“拿去,交给少府润色,然后公布天下,张贴全国郡国露布之下,好叫天下人知道,朕的意思!”

    “诺!”

    第二日,长安的露布下,就出现了一张新的天子诏书。

    “朕闻之昔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齑之,无有攸赦!善哉!朕自受命于先帝以来,夙兴夜寐,战战兢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