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授田,是天下无数失地农民和贫困百姓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好事物。

    在汉室,天子没有提出授田,那就罢了。

    但天子若提出授田,而因为臣下反对,导致无法授田,那全天下的怨望就全部都要集中到那个臣子身上了。

    没有人能抵挡住全天下的怨望。(未完待续……)

    PS:明天会发一个西汉初年的授田法令和实施情况的说明在作品相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卡文了~~~~~~

    嗯,今天卡了一晚上,不停的写不停的删,总感觉没写好,所以今日无更,大家别等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节 中央集权(1)

    “丞相可有意见?”刘彻一脸真诚的看着周亚夫问道。

    对于周亚夫,刘彻根本就没想过可以凭借一个移民军管的计划就能让他低头。

    假如周亚夫如此轻易的就能低头,那他也不是周亚夫了。

    在汉室历史上,周亚夫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

    他最终甚至为了坚持原则,绝食而死。

    这样的人,又岂会因为利益交换而妥协?

    刘彻选择先谈移民,其实只是希望周亚夫能听进他在盐铁问题上的分析和论据而已。

    不然,要是对方连听都没听,就先入为主了,那么,就算说干口水,估计也没什么作用。

    周亚夫踌躇了一会,心里面无数个念头闪过。

    老实说,盐铁官营还是私营,朝廷准不准民间铸钱,商人阶级的存在性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对于汉室的列侯阶级来说,完全没有影响。

    列侯们的经济来源,最大的一块,还是封国的食邑租税。

    他们与商人的关系,也不怎么密切,顶多,就是与关中的大户们有些交情。

    至于关东诸地的商人们……

    汉室五十余年宽松的经济金融政策,使得关东商人们也不怎么需要朝廷大佬的庇护。

    对于大商人们来说,既然我给了钱,朝廷未必照顾我,不给钱,朝廷也未必打击我,那我为何还要把口袋里的小可爱拿去给别人?

    所以,汉室前中期的商人们一方面在作死的道路狂奔不已,另一方面。却没有人去经营朝廷的势力和收买保护伞。

    他们在汉室黄老派无为而治的呵护下,财富与土地急剧增长。

    直到儒家和法家上台。磨刀霍霍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要找保护伞。但可惜已经晚了。

    临时抱佛脚,只能是被人当猪宰!

    所以,周亚夫现在在考虑盐铁的问题的时候,基本就没从商人们的角度去思考。

    商人们是死是活,与他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仰或者未来两千年的中国,绝大多数时候,官府和主流舆论是拒绝承认商人的地位和贡献的。

    市籍之人。贱户而已,下三滥的玩意,也好意思姓赵?

    甚至,连商人们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过去五十年,无数商人发达后,想的不是洗白商人的名声,而是费劲心思的,花费巨额资金,将自己的子弟后代送到长安。送到皇帝身边伺候,希冀能混个官身。

    一旦自家子弟混出头来了,那全家上下,立刻弃商。花上大半身家,在长安置业落户。

    因此,对周亚夫来说。此事的关键在于:盐铁官营后,会不会引起天下动荡?

    要知道。关东诸侯们,十个有九个是靠着盐铁利润过日子的。

    动了诸侯王们的奶酪。这帮家伙要是狗急跳墙怎么办?

    还有,涉及太宗孝文皇帝,不管什么事情,周亚夫都要三思。

    他是太宗孝文皇帝一手提拔的,知遇之恩,无以为报。

    只是……

    天子所提的移民屯垦政策,若真是可行。

    那可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旁的不说,移民屯垦之后,开发出来的土地,就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

    更重要的是——移民能大大增强汉室对于辽东、辽西以及朝鲜新服之地的控制力,而且,移民同时还增强汉室的国防。

    好处如此之多,周亚夫觉得自己没理由反对。

    “罢了,先看看陛下是怎么说的吧……”周亚夫心中想着。

    旋即他就俯首道:“圣明无过陛下,臣唯顿首顿首,谨奉陛下之诏!”

    至于晁错,周亚夫话语刚落,他就立刻叩首道:“陛下,臣觉得,御史大夫衙门也当参与进这屯垦移民之事,各屯垦军,当置监察御史,以督不法!”

    晁错与周亚夫相比,他身上的官僚味道就浓厚多了。

    同样一件事情,周亚夫考虑的是全局,是全天下,是子孙后代。

    但晁错却只想到自己的御史大夫衙门的利益,以及自身的权柄。

    但晁错也没说错。

    任何事情都需要监督。

    明朝的卫所制度,本来是很好的,就是失去了监督,最终竟然堕落到了纸面上几十上百万的卫所军队,居然奈何不了一群乌合之众,丧家之犬组成的倭寇,朱元璋要是泉下有知,恐怕要都已经在打滚了。

    刘彻点点头,表示同意:“御史大夫所言,甚合朕意,卿回去后与侍御史等拟个条程,再交由朝议讨论罢!”

    “诺!”晁错俯首而拜,心中真是喜不自胜!

    任何一个衙门的领导,能否服众的要点就在于能不能给手下搞到福利和位置。

    天子的移民屯垦计划,若是实施起来,起码需要上百位监察御史去轮流监督和视察。

    这一百多个职位,足够晁错将之拿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了。

    刘彻挥挥手,继续下一个议题。

    移民是远期规划,即使在朝议上通过,然后下诏,组织起第一批移民,估计也要等到今年夏天才会成行。

    这事情暂时来说,还不需要详细的讨论。

    但有一个问题,刘彻却必须现在就与两位重臣取得一致意见。

    这个问题就是杀人的问题!

    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天,杀人的季节已经来临。

    汉室与隋唐之后的王朝不同,甚至与东汉都不同。

    汉室的律法赋予了地方郡守处决犯人的权力。

    在汉室,多数死刑犯,不需要上报天子,地方官自己就可以杀了。

    更麻烦的是,汉律规定,地方官在刑讯犯人的时候,除了太宗皇帝已经明令废除的肉刑外,其他刑罚,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

    一般来说,地方官鞭笞犯人,甚至将犯人鞭笞致死致残,这些都不是事。

    当年,绛候周勃进了廷尉大牢,几乎就被折磨掉了半条命。

    历史上的韩安国也有死灰复燃的故事留下。

    这些两千石甚至万石的顶级贵族官僚,尚且被狱卒弄得欲仙欲死,何况平民百姓?

    史记上王温舒就曾感慨:要是冬天再长一点就好了。

    义纵也曾干过杀人杀到全郡上下人人胆寒,郡中豪强的血流的连河水都染红了的地步。

    更麻烦的是,汉室的地方郡守,是将杀人视作政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冤假错案,自然就免不了。

    可是作为皇帝,刘彻却不能让这些家伙乱杀人。

    而且,中央集权的一个特征,就是皇帝拥有死刑的复核权。

    所谓生杀予夺,尽操于天子之手。

    像现在这样,地方官自己就可以决定杀人,这对刘彻来说,太不科学了。

    而且也不利于汉室中央政权的威权。(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节 中央集权(2)

    刘彻临襟正坐,对着周亚夫与晁错道:“朕皇祖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曾下诏曰: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天子执政,首在活命,如今地方郡守,郡尉乃至于郡司马、主薄两千石封疆大吏,操执生杀大权,两千石固多贤明大臣,然,亦也难免忙中出错,朕意将死刑处决之权,收归中央,由廷尉复核,上报朕前,亲笔勾绝,而后准予处刑!”

    周亚夫与晁错对视一眼,然后拜道:“陛下仁善,臣等谨奉诏!”

    对于中央来说,当然是权力越多越好了。

    而且,自秦以后,中央集权就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更何况,天子所说的这个事情,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天下舆论与民心,都是支持的。

    诸子百家,无论什么派系,都不会在这个涉及少杀、慎杀的问题上多嘴。

    至于把持话语权的地主官僚阶级,恐怕,要对这个决定举四肢支持了。

    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