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有不少人清醒了过来,然后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的计划要是真得逞了,关中几百万石的粮食储备,可能剩不下多少了,也没办法剩下多少。

    而失去了粮食储备的少府和内史,必然会失去对关中粮价的掌握。

    到时候,粮价疯涨,民生经济被破坏。

    急眼了的未央宫。未必不会拿他们的脑袋来开刀,用几位罪魁祸首的血。来向国民谢罪。

    顶级的列侯,皇室的亲信,肯定不会挨这一刀。

    那么,很显然,自然是他们这些小虾米来背锅了。

    “这又何必呢……”许多人虽然还是很难对一笔唾手可得得财富,不翼而飞释怀。

    但是,想想自己得脑袋和身家性命。

    他们毫无疑问的缩卵了。

    而接下来一个小道消息,更让这些人迅速抛掉了先前的那一点点不满——坊间传闻,天子连日召集尚书台和近臣,研究在新化——怀化地区,划定新的封地的计划。

    据说天子认为,新化城和怀化城之间的数千里土地,亟需开发和利用。

    但当地人口稀少。

    而且天寒地冻,森林众多,又在长城之外。

    愿意迁徙去当地的人,少之又少。

    哪怕是屯垦团,在当地也不好布置。

    于是,天子将视线对准了‘国家柱石,社稷功臣’的广大列侯们。

    决定将当地的数千里土地,除了濊人地盘外的其他地区,分封给‘有功大臣、国家柱石’们。

    据说,哪怕是食邑五百户的低级列侯,也能得到方圆十里的封地。

    顶级的万户侯,甚至能得到方圆百里的封国。

    封国的所有一切矿产、森林和资源,全部归受封列侯所有。

    这个小道消息一传出,整个列侯阶级,立刻迎来地震。

    谁会嫌弃自己的封国太小,土地太少呢?

    至于新化城那疙瘩,天寒地冻,气候恶劣,开发程度极低。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能白得一块土地,谁不喜欢?谁不愿意?

    且,列侯们都是家大业大的。

    谁没有兄弟子侄,亲朋故友需要照顾?

    一块土地,再怎么贫瘠,环境再怎么恶劣,也总是能养活人的。

    特别是……

    新化那边虽然又冷又偏,而且山高林密。

    但总是能养活人的嘛!

    大不了,中国百亩养一家五口,新化那边千亩养五口嘛!

    更别说,濊人跟真番等国最近年余,卖到长安的人参,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单凭当地能出产人参这一点,就让许多人都按捺不住心里的兴奋了。

    而墨苑和少府‘不小心’泄露出来的一个消息,更是点燃了无数人的热情与期盼——根据少府和墨家派去新化那边的农稷官和墨者报告:新化之地,虽苦寒,然则,地甚肥,可种豆。

    而军方也有消息说:有士卒在新化城外,巡逻过程中,捡到了狗头金。

    这表明,当地有金矿、铜矿的存在。

    这下子,无数人眼都红了。

    大家伸长了脖子,等着未央宫里的消息。

    至于之前的事情,立刻就被众人抛到了脑后:一个一次性的外快,能跟可以世世代代继承。传给子孙后代的土地比吗?

    而在这些熙熙攘攘的嘈杂声音中,长安城发出去的命令,终于到了江都国。

    当使者喘着粗气。将来自天子的诏命,递交给江都王刘阏后,刘阏立刻召集了江都国内的大臣,商议具体部署事宜。

    刘彻给刘阏配置的丞相是前廷尉张释之,太傅是太宗朝有名的贤臣冯唐。

    张释之虽然身体不太好,但经验丰富,冯唐也在官场上沉浮了二三十年。

    有这两人。刘阏其实并不需要有多大的能力。

    国中的一切事情,都被这两人安排的妥妥当当。

    这一次也一样。

    “神明示警,寡人自当奉诏!”刘阏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就看着这两位贤臣,道:“这疏散之事,和具体的安排,寡人就全部托付给丞相和太傅了!”

    张释之与冯唐相视一笑。

    他们也习惯了刘阏这样的行为。

    相对来说。这样子的刘阏。对他们两个来说,等于明主。

    刘阏这样,不管什么事情,全部交给臣子,自己袖着手,只管跟长安写信诉苦,顺便卖萌的主君,简直太难找了。

    整个汉室。估计也就这么一个了。

    只是,这天子诏命。却是让这两人都有些头大——依据一个梦,就迁徙整个广陵以西十几个县,数十万的居民,这真是有些搞笑!

    但天子的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没有办法,两人只能硬着头皮下去,组织和动员民众的疏散。

    好在,张释之是名动天下的前朝大臣,冯唐在东南,也是广有民望,德高望重的名人。

    地方上的官员们,在这两个大佬面前,除了战战兢兢的配合执行外,连个牢骚也不敢发。

    就是百姓,有些麻烦。

    中国人的故土情绪,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最重的。

    许多百姓,宁愿饿死在故乡也不愿去其他地方。

    狐死首丘,越鸟南飞。

    尤其是农民,这种情怀尤其深重。

    好在,江都国,本来就是移民为主的地区。

    自刘濞立国以来,生活在此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从齐鲁甚至燕赵等地迁徙来的流民。

    因此,民众的动员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好做。

    但这也只是相对来说而已。

    总有些不愿离开故乡的人,也总有些你不管怎样,他死都要死在家里,舍不得家中田亩和庄稼的农民。

    对于这样的人,汉室官员,在劝说无果后,直接上了手段。

    这个手段,很是简单粗暴——直接动用了郡兵,强制将人绑上了迁徙的马车。

    短短五天之内,广陵以西的十二个县中的十个就已经完成了基本的迁徙。

    数十万百姓,在三万多军队,两千多名各级官吏、士绅的组织和保护下,沿着长江,一路向北,前往上游的楚国和淮泗地区。

    楚国和淮泗地区的诸郡,同样也开始了动员。

    因为现在楚王还没决定到底是谁,所以楚国实际上属于中央代管。

    朝廷任命的楚国丞相和内史,直接将原来刘戊的两个行宫和别苑以及庄园,统统清理出来,准备作为江都国避难民众的住所。

    淮泗诸郡,则将各地的的兵营和军寨,都腾了出来。

    虽然按照诏书,这些难民,只会在楚国和淮泗地区,避难一个月。

    但,几十万难民,加上官员士绅,以及相关的照顾这些人的军队,人吃马嚼,消耗也是巨大无比。

    好在,来自蜀郡和敖仓的粮食,顺流而下,开始抵达彭城。

    缓解了楚国和淮泗诸郡的压力。

    可也只是缓解而已。

    任何地方,一下子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对当地的经济和民生,都必然造成影响。

    现在还好,有着天子的威压和朝廷的大义在。

    无论是官员还是下面的百姓,都得老老实实的听命。

    可是,万一……天子做的那个梦没有成为事实。

    这个台阶,可就没那么好下了。

    先不说天子威信的折损,单单就是几十万被迫迁徙避难的民众的怨念以及楚国和淮泗诸郡地方民众的残念。就足以让汉室朝廷的威信,在整个东南,荡然无存。

    对此。齐鲁诸王,都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在关注。

    “此事,长安的天子,还是太毛躁了……”齐王刘将闾如是评价。

    抛开天子所做的那个梦,是否真的是神明示警,单从政治角度考虑,这个事情。也是危险极大的。

    要知道,江都国,原本就是吴王刘濞的治下。

    刘濞在旧吴诸地。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哪怕是他死了,这个影响力,也无法消除。

    要知道,刘濞在的时候。吴国可是全民免除徭役的。

    至于楚国。则是另一个祸源。

    虽然,吴楚失败了,大批的相关利益集团和忠于吴楚的贵族和官员被清洗。

    但总有些漏网之鱼。

    这些人,平时是不可能造成什么问题的。

    但一旦,天子的梦兆被证明是假的。

    那么,东南烽火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长安天子,靠什么统治天下?

    一是兵强马壮。二是大义名分。

    尤其是后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