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却也不是没有为商贾说话的人。(未完待续。)

    PS:今天坐了一天车,脑子昏昏沉沉的,十点半才下车,到家后马上开工,总算写出了点,先发~

第六百八十一节  法度

    “臣大农中丞训,拜见陛下!”从大农直不疑的身后,走出一位中年官员。

    看到这人出场,刘彻的眼睛也是一亮。

    众所周知,大农直不疑打出仕起,走的就是声望路线,靠的是人品好,道德佳,作风正派,广受舆论赞誉,从而一步步爬到了目前的九卿之职。

    所以,相对来说,直不疑的个人能力,就很值得人怀疑了。

    刘彻有时候甚至暗地里腹诽过:要是派直不疑去关东管理一个户数过万的大县,他能管的过来吗?

    反正,刘彻从未听说过直不疑曾经做过什么事情或者有过什么成绩。

    但是……

    这并不能证明,直不疑就是个什么滥竽充数的废柴或者纯粹运气好混到高位的庸才。

    恰恰相反,能从太宗时期一直屹立到今天,直不疑若没有几把刷子,早被人挖坑埋掉了!

    更何况,地位到了直不疑这个级别。

    能力跟手腕,反而退居其次了。

    心性跟为人,成为了评判其是否合格的标准。

    而直不疑是君子,天下公认的道德楷模。

    甭管这里面有没有注水,是否曾经有过炒作什么的。

    至少,这么多年来,直不疑始终维持着自己的君子形象。

    他翩翩有礼,谨守法度,从不越距,他温文恭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即使是对待下人,也从不摆官架子。

    看上去,直不疑是一个标准的儒家清流。

    但很可惜,他是黄老派的政治家。

    黄老无为,又无所不为。

    作为目前黄老派的中坚之一。直不疑就是一个典型的曹参式大臣。

    对类似曹参这样的黄老派政治人物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多么有才华,多么有能力或者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他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把自己手底下的专业人士跟有能力的家伙找出来,然后委以重任。

    剩下的,就是自己在家里喝喝酒,弹弹琴。欣赏风花秋月,四季变化即可。

    这种省心省力,而且,极易推广的为官之道,在过去几十里,曾经一度兴盛无比。

    著名的平阳懿候曹参为相国的时候,为了告诉天下人,他确实不想管事,干脆天天喝酒。将国家大政,全部委任给那些他提拔的手下。

    曹参不止自己不管,还禁止其他人瞎管。

    惠帝曾经就想要管上一管,然后被老曹喷了满脸口水。

    也就是最近十来年,法家力量的重新崛起,才打破了这个局面,让一潭死水的政局,有了涟漪。有了波折,也有了生气。

    而这个站出来的大农中丞。在名义上,是直不疑的副手。

    但实际上,满朝上下都心知肚明,此人才是现在汉室国库真正的掌舵人。

    跟少府、太仆这两个衙门不同,这个大农中丞,不是刘彻硬塞给直不疑的。

    而是直不疑自己挖掘出来的人才。

    看看他的履历就知道了。

    十年之前。他只是一个上计吏,每年跟着郡国的上计车辆,往来长安,无避寒暑。

    当时,他可能也就粗略的能认识几个大字。

    但今天。他已是汉室最强的几个财会之一,据说,他只要看一眼账薄,就能瞬间通过心算,得出结余亏空的数额。

    “番卿有什么要说的?”刘彻站起来,问道,对待专业人士,刘彻永远都保持着足够的敬重。

    番姓是很孤僻的一个姓氏。

    但在汉室的历史上,姓番的大臣,通常都以脑洞特别大而著称。

    譬如,眼前这个臣子有个儿子叫番係。

    未来会异想天开,居然想挖开三门峡,让黄河跪下唱征服。

    若只是想想,那也就罢了。

    但关键是,人家付诸了实际行动……

    虽然,最终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只留下了数十万亩渠田和一个异想天开的笑话。

    但,至少勇气可嘉。

    “臣训昧死启奏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陛下忧心天下,欲开源节流,也是极好!”大农中丞番训慢条斯理的一字一句的,极有条理和节奏的说道,这也是搞财会的人的职业病了。

    “只是,臣有两个疑问,不知该不该说……”他抬起头,看向刘彻,问道。

    “爱卿请说……”刘彻面带笑容的道。

    “那微臣就斗胆了……”番训叩首道:“陛下,高皇帝曾令有司,训曰: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今陛下欲开源,征商贾之税以济元元,臣微末之智,粗劣之言,难叙其美,只是……今陛下因用度而不顾祖宗法令,难保翌日不会有人,循陛下之例,横征暴敛!”

    刘彻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老刘家有两条祖宗法度,是宪法一样的存在,没有那个皇帝敢去动这两条祖宗法度。

    第一条,就是刘氏天下的根基和法统人心所在的‘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数十年来,无论是谁,地位多高,触犯这条铁律,绝对要被法律严惩。

    这第二条,就是番训所说的那道训令: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这条训令的意思非常浅显。

    那就是国家税收,应该是在先行计算了官员俸禄和国家开支后,再向百姓征收。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呆板、僵硬且缺乏灵活性的政策。

    但,正是这样一条呆板、僵硬的训令,保护了天下大多数的农民,使他们不至于连最后一口吃的都要被当官的抢走。

    数十年来,这条训令,一直就是汉室的国家税收指导精神。

    历代天子轻徭薄赋,最大限度的减免百姓负担和祛除不必要的浪费。

    如今,刘彻要加征车船和矿税,却可能在这条铁律身上开一个口子。

    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今天皇帝能不顾祖宗法度,只为自己爽,加征商税,那明天换个皇帝,想修个园子啊池子啊,是不是也能绕开这条训令,加点税到农民啊商人啊什么的身上?

    裂痕自然就会一天天扩大,最终,崩溃。

    而这是所有有良知的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也是长期以来,黄老派们所担忧和惊惧的事情。(未完待续。)

    PS:感冒还没好~~~~~~~~~难受~~~

    另外,这段剧情也好烧脑啊~~~~~~

第六百八十二节  笼子

    “大农中丞的担忧,确实很有道理!”在经过片刻的沉默后,刘彻抬起头,微微笑着表扬道。

    “臣不敢……”番训立刻就匍匐在地,用最谦卑的姿态来表明自己绝对不是来找茬的:“只是身为人臣,为陛下拾遗补缺而已……”

    就是殿中的其他大臣,此刻不做一声,全都跟乖宝宝一样眼观鼻,鼻观心,但偷偷的密切观察和注视着番训。

    大家都想知道,天子今天是真的要‘广开言路’还只是想要做做样子。

    只有确定了这个基础,之后他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站队和选择。

    一看这个情况,刘彻就在心里摇摇头,苦笑一声。

    这是去年秋天列侯串联后造成的后遗症。

    大臣们,开始变圆滑了。

    或者,更准确的来说是:这些家伙终于正视刘彻这个天子,而不再将他看成是一个可以被忽悠的少年郎。

    对这个情况,刘彻也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赐大农中丞帛一匹,以嘉其进言直谏之功!”刘彻对王道吩咐一声,用实际行动来告诉群臣:朕没跟你们开玩笑,放心大胆的直谏,提出意见,甚至是批评罢!

    反正,朔望朝向来就是嘴炮的地方。

    “臣谢陛下隆恩!”番训闻言立刻就拜谢。

    其他大臣见了这个情况,也纷纷把心放回肚子里。

    甚至有些人在心里想着:“陛下,这可是您让我们大胆的说的啊……”

    胆略瞬间MAX。

    “至于中丞所忧,却是不必担心……”刘彻微笑着对番训说道。

    回过头来。刘彻对一直侍立在他身侧的尚书令汲黯吩咐道:“尚书令,宣诏吧!”

    “诺!”汲黯严肃的大礼一拜。然后,恭敬的从一个玉盒之中。取出一份早就已经拟好的帛书。

    捧着这卷帛书,汲黯慢慢的走到御阶之上,双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