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如今这天下,武夫当国。执政者,清一色武将。列侯勋臣并不担心,几个文人博士进了武苑。就能翻天。

    但这太学与武苑交叉教学、交流,却是刘彻为打破文武界限而做出的决定,为的是防止日后,文武相轻,相互扯后腿,内讧和各种撕逼。

    “至于格物……”刘彻抿了抿嘴唇。

    老实说,这门课程,其实墨家上阵,最合适。

    只是。当前天下舆论,对墨家的认可与接纳能力,还不足。

    便是对墨家最友善的法家,也未必能接受墨翟的徒子徒孙,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遑论对墨家充满敌意的儒家跟充满了警惕的黄老派了。

    所以,格物这一门课程,暂时不能让墨家接手。

    “朕立此课程,本取《礼。大学》中‘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之意,乃意欲令士子知天下事物本来之面貌,明其根本,然后以诚意正其本心。修其身!”刘彻只好扯起虎皮,忽悠起来:“既是要明其根本,以朕看来。少府及大农诸司曹令丞,当是再合适不过的授课人选了。而少府丞臣毅,温文尔雅。知礼守节,向为朕之肱骨,朕意以其为太学格物教授,卿等当可无虑也!”

    博士们互相看了一眼。

    少府丞比千石,是少府衙门里仅次于少府将作大匠的最高官僚。

    但汉家制度,九卿诸令之下,一般只设两丞或者两中丞,有的衙门甚至只有一丞,独少府有六丞。

    只是因为少府实在太庞大了,下属的部门太多了。

    仅设一个两个副手的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于是,设六丞来辅佐少府,管理这庞大的皇家机构跟庄园作坊。

    这位被天子点名的少府丞,博士们并不陌生。

    因为他也是自己人。

    更是黄老派为数不多的年轻俊杰——相比现在动不动就六七十岁的黄老巨擘,今年才堪堪五十岁不到的成毅,真真是年富力强!

    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府丞,还是现在天子心腹,尚书令汲黯的仕途引路人。

    谁不知道,当初就是此人慧眼如炬,果断无比,毅然向当时还只是皇子的今上举荐了汲黯。

    汲黯至今奉成毅如父兄,一如当年北平文侯侍奉安国武候及安国武侯夫人一般。

    每次下朝,汲黯首先都要去成毅府邸请安,然后才会回家。

    每逢休沐,更是跟儿子一样,前去成毅府邸,陪同成毅说话聊天。

    哪怕是现在,汲黯官职越来越高,权柄越来越大,也依旧如故。

    以至于此事传扬天下,成为佳话,甚至有成为典故的可能——现在,民间就有将张苍汲黯,相提并论,认为是忠义相继,知恩图报的代名词和最佳榜样。

    因此,当刘彻提出让成毅去主持教授格物课程时,没有人愿意出头反对!

    开什么玩笑?

    谁敢得罪汲黯这样的巨头?

    不要命了吗?

    人家是尚书令,执掌的就是一切上奏天子的公文跟奏疏,并且负责整理和汇报天下郡国事务,朝臣杂务。而且,有迹象表明,天子在未来会不断的增加尚书令跟尚书衙门的权柄,极有可能未来尚书令将取代大行或者典属国这样的摆设九卿,成为一个全新的实权九卿。

    得罪了他,就不怕汲黯记小本本,然后来个秋后算账吗?

    即使汲黯本人是个君子,不会公报私仇。

    但下面的人呢?

    更何况,若是跳出来反对这个任命,更有可能挑起两个大学派之间的直接对峙。

    反对成毅=反对汲黯=对抗黄老派=挑起黄老VS本派的战争,更有可能波及池鱼。

    譬如说,儒家现在的未来跟期望——颜异就是汲黯的属下。

    若是儒家跳出来唱对台戏,没有人敢保证,汲黯不会给颜异小鞋穿。

    同样的道理,法家也不敢冒险。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很多士大夫名士,并不怕得罪皇帝。

    得罪了皇帝,皇帝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作为文学之士,本身并没有实权的士大夫,只要不去辱骂皇帝或者密谋诅咒刘氏祖宗,谋反什么的,皇帝顶多将之赶出长安,赶回家种田。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少博士,根本不在乎这个。

    相反,这可能还是一种荣誉——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证明了俺直言上谏,干冒天颜,也要坚持真理、正义的伟大人格。

    更证明了俺忠贞不屈,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的优良品德。

    真真是如今刷粉上V的不二捷径。

    譬如,前几年,那位被赶回家种田的辕固生,如今在他老家已是声名鹊起,为郡国乡里敬重,天下人敬仰的名士。

    他甚至得到了当今天下,最受人尊崇和敬仰的大名士,诸子百家所共同尊敬的大学问家,当代《尚书》传人,执天下话语权牛耳的第一大V,济南人伏生的慰问,伏生还特许辕固生可以登门拜访,授辕固生《尚书》。

    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

    要知道,哪怕是孔子的嫡系后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册封的奉祀君孔滕跟孔滕的儿子孔忠,也没有得到伏生的认可,得以传授《尚书》。

    直到十几年后,现在在家种田的孔安国,才得到伏生的儿子的认可,被授予《尚书》。

    就算是如今的当朝三公,御史大夫晁错,初入仕途时,也是靠的伏生的认可,得以沾光,授为《尚书》博士,才得以进入仕途。

    当今之世,伏生就是最大的学阀兼学霸。

    顺便说一句,此时《尚书》并非是儒家的独享的经典。

    它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和尊崇的先王著作,与《易经》一样,有着超然的地位。

    《尚书》跟儒家的关系,可能是孔子曾经编篡和整理过。

    但这并不说,孔子整理过,就是儒家的了。

    儒家,也还没有这么不要脸跟没节操。

    博士们不怕皇帝,但却怕那些执掌了权柄,尤其是汲黯这样年富力强,前途光明的巨头。

    旁的不说,汲黯只要稍微的跟下面的人暗示暗示。

    保证,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讨好汲黯,而来为难甚至打压博士官们。

    为难跟打压,或者不算什么。

    但,可怕的是,人家干不掉你,奈何不了你,但拿你的门人弟子亲朋好友出气。

    所以,很多学者跟文人,敢跟皇帝唱对台戏,却不敢跟权臣唧唧歪歪。

    因为,惹恼了皇帝,无非回家种田嘛。

    对博士们来说,他们来长安当博士,只是来镀金的,回家种田就种田,甚至很多人,更喜欢在老家当学阀,而不是在长安当博士。

    但,若是得罪了权臣,尤其是某些没节操没下限的权臣,那就要悲剧了。

    人家既然没节操没下限,那么专门走下三路,盯着自己的门人弟子跟亲朋上措施,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是,在沉吟片刻,思索过后,博士们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皇帝在自己的地盘继续掺沙子的举动。(未完待续。)

    PS:今天还有2更,起码6000字

第六百九十三节 制度(2)

    “至于生源……”刘彻停顿了一下下,看着群臣。

    在本心上来说,刘彻当然希望,这太学跟武苑的学生,都是来自社会各个阶级。

    一切唯才是举,如同考举一样,有本事,有能耐,你就可以过关。

    但这,是不可能的!

    考举,士大夫勋贵列侯能容忍刘彻这样玩,是因为,知识,被他们垄断着,话语权、解释权,在他们手上。

    寒门弟子,泥腿子,再怎么蹦跶,也蹦跶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历次考举也证明了这一点。

    几乎七成以上的考举过关士子,来自列侯士大夫勋贵阶级或者他们的弟子门人食客姻亲。

    而,最终能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的,迄今为止,几乎全部是列侯勋贵士大夫。

    寒门弟子,几乎全部在基层打转。

    想要杀出重围,这些寒门弟子,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于士大夫贵族阶级的努力。

    如此一来,胜负自分。

    即使日后,有来自底层的人杀出来。

    这样的人,也会很快被士大夫贵族阶级所同化、拉拢、收买,成为新的士大夫贵族。

    然而,若是在太学中,刘彻也这么玩。

    那么,士大夫跟贵族们,肯定会跳起来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种事情急不得……”刘彻心里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