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佗。确实已经很老了。

    他今年至少有九十六岁了!

    所以,他的牙齿掉光。皮肤干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他的整个人却看上去依然精神抖索,哪怕经历了这无数里的旅途,也未见什么太过疲惫的模样。

    这就让刘彻有些想要请教一下,赵佗的长寿秘诀了。

    但,这个事情,也就在他脑海里打了转。

    皇帝自古无长寿,无论是什么样的皇帝,能活到六十岁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也就满清的乾隆貌似挺会玩。活到了八十。

    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有多么的不靠谱,还十全老人,身为皇帝,活到八十岁?只能说,你是个没心没肺,从来没有考虑过问题的渣渣,真是丢光了他爹的脸!

    “宣诏吧!”刘彻对着身旁的王道吩咐一声,后者立刻会意。拍拍手掌,立刻有一个尚书郎,捧着一卷帛书出列,道:“天子诏。南越上下听命——”

    赵佗与南越使团成员以及其他汉家大臣贵族,连忙跪下来。

    但赵佗却被刘彻拉住,示意他躬身即可。

    “朕闻。昔者太公治齐,周公治鲁。唯在教化而已,夫三王以来。五帝以降,王者皆遣贤良以安四夷。故秦之时,大将军屠睢,南海都尉任嚣,奉秦皇帝命,统兵南服百越,屠睢死事,任嚣殉职。

    朕嘉此忠臣义士之行。

    乃追封故秦大将军屠睢为安南候;故秦南海都尉任嚣为定南候。

    准其入葬秦皇帝陵寝之侧,以秦王军旗覆骸骨下葬。

    以使天下忠臣孝子,明知朕意!”

    “臣等谨奉诏!”文武百官纷纷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追封两个秦朝的死人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左右不过是个哀荣而已。

    况且,中国自古就有新朝追封前朝忠臣的传统。

    这屠睢、任嚣,大抵勉强能算?

    若加上南越王赵佗入朝,这勉强二字就可以去掉了!

    但赵佗听了,却是感激不已,连忙跪下来谢道:“陛下隆恩,老臣感激涕零!”

    对赵佗来说,他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他的老上司任嚣了。

    当年,任嚣临死前,将全部权力与军队士民,全部托付给他。

    而不是让他的儿子继承。

    但他却没有护住恩主的那个儿子,使其死于疾病。

    数十年来,赵佗深以为憾。

    如今,能给老上司捞一个中国天子册封的侯爵爵位,享受祭祀。

    这多多少少,算是弥补了一下他的缺憾。

    “朕可不是看在南越王的面子上才如此……”刘彻笑着对赵佗道:“这是他们应得的奖赏,秦皇帝去的早,朕帮他补上!”

    “朕最佩服的人,是管仲与太公望!”刘彻望着远方道:“朕佩服的,不是他们的文治武功,也不是惊才绝艳的智慧——青史之上,能与此两人比肩者,如过江之鲫!”

    “朕之所以钦佩与尊敬这两位先贤,是因为,太公治齐,化夷为夏,令我中国后世子孙,能并有齐鲁,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我今日中国,不至于被发左袵,遍地膻腥!”

    刘彻看着赵佗:“屠睢、任嚣,虽为秦臣,但,为我诸夏拓土南疆,内战无英雄,外战无贼子!”

    “这就是朕的看法!”

    这样说着,刘彻就想起了陈汤。

    陈汤在史书上,毁誉参半。

    有人说他,发出了强汉之声,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之后无尽岁月,成为始终悬在在北方夷狄头顶的达斯克摩之剑,谁也不敢保证,万一吃罪中国,会不会引来大军征伐。

    但也有人以陈汤私德攻忤他,说他贪图名利,贪婪好财,简直不配为人臣。

    但在刘彻的眼中看来,对外作战的将军,无论是人渣还是君子,士大夫或者罪犯,甚至宦官。

    无论如何,都是英雄。

    最起码,也不算坏蛋!

    与之相比。内战打的再好,也不过是自相残杀。除非是吊民伐罪,或者如隋文帝那样。为统一而战,不然,就不值得称赞。

    “诗曰:啴々焞々,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易云:有嘉折首,获匪其丑。就是这么个意思!”刘彻负手而道:“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秦皇帝不赏。朕再不赏,何以令天下英雄,知朕内志?”

    易之折首!诗之雷霆!

    赵佗自然不陌生。

    这可是中国对于大臣武将的最高褒扬之词了。

    屠睢、任嚣,这两位老上司,能获得如今中国天子,这样等级的赞美,对赵佗来说,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连带着,他对如今这位少年天子的观感也开始无限的好起来。

    军人。基本上都是如此。

    他们总是会爱戴和拥护那些支持他们扩张的君王。

    现在的这个天子,虽非秦皇,但,已是天下共主!

    “陛下天威。老臣感佩……”赵佗很认真的对刘彻道:“先将军,先都尉,若九泉有知。亦会愿为陛下执戈!”

    “呵呵……”对赵佗的马屁,刘彻一点也不在乎的全盘接受。

    ………………………………

    第二天。赵佗才知道,他对那位中国少年天子的话。理解的还是不够深刻。

    此刻,赵佗身在骊山的秦始皇帝陵寝之前。

    骊山上下,已经被修葺一新了,山上,还出现了几座为历代秦王祭祀的神庙。

    这差不多也是历代中国王朝会做的面子工程。

    派几户农民给前朝的君王祭祀守陵,成本不高,但效果很大。

    通常都能安抚住前朝遗老。

    虽然如今,秦国已经没有遗老了,但这样做,也能让天下人看看不是?

    真正让赵佗肃穆的是,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一幕:

    他从南越国带来长安的当年秦军将佐棺椁,那些没有找到家人接受的无主棺椁百余具,被统一覆盖上了秦帝国的黑龙旗。

    汉军禁军,身着当年秦军的黑袍甲胄。

    以十二人为一队,十二队为一列,抬着那些秦军棺椁,一动不动的站立在骊山脚下。

    十二辆秦朝时的战车,满载着士卒,从这些站的笔直的军列之前驶过。

    “肃立!”战车上的军官,大声下令。

    所有方阵的士卒全部肃立,挺胸。

    然后,自骊山之上,走下一整队的汉军士卒。

    这些士卒踩着整齐的步伐,穿着明亮的甲胄,手持着一柄柄寒光闪烁的陌刀,沿着骊山上的道路,一步一步,极有节奏的走下来。

    每一个士卒之间的步距,都是丝毫不差。

    这队士卒走下山道,走到那列队的军阵之前,一个带头的汉军校尉向前一步,将手里的陌刀郑重的放到左侧,然后一个漂亮而精彩的转身,面朝自己的属下:“立正!向故秦征越大军阵亡、殉国将佐致敬!”

    数百人的军队,立刻就挺起胸膛,高声的唱起了那首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一曲无衣完毕,这支军队,立刻就分列到道路两侧,持着手中陌刀,抬头挺胸,陌刀微微前斜,仿佛在欢迎凯旋而归的同袍。

    十二位来自太常的文官,站到了那些棺椁前面,他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叠厚厚的帛布。

    在赵佗的注视下,这些文官,捧着这些帛布,然后,各自站到一具棺椁前。

    “故秦国尉,征越大将军,汉安南候屠睢!”一位文官走到屠睢的棺椁前,大声展开一张帛布,念道:“君虽秦臣,亦为朕卿,朕命卿,永褒常祀!”

    然后,两个士卒恭敬的上前,接过那张帛书,然后,郑重的将之放到屠睢的棺椁上。

    “故秦南海郡郡尉,征越大将军,汉定南候任嚣!”又有一人高声唱诺:“君虽秦臣,亦为朕卿,朕命卿,永褒常祀!”

    然后,照样有一张帛书被放到了任嚣的棺椁之上。

    “起!”

    与此同时,两位汉军司马走到那两具棺椁前,笔直站立,抽出腰间的佩剑,然后平举在胸前,踏步前行。

    身后的抬棺士卒,踩着准确的步点,跟上前面的军官的脚步,一步一步,穿过陌刀组成的刀阵,走上骊山。

    几乎在同时,不远处的鼓乐响起。

    足足由数百名关中百姓以及士绅组成的唱诗班,迎着乐声,唱起了那首闻名遐迩的《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