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义气,不怕死,敢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

    他做的那些事情,却是人渣才会做的事情!

    堂堂两千石的代国丞相。闹市中纵马狂奔,践踏士民!

    事后不思悔改,反而为了掩盖罪行,对苦主打击报复,乃至于上刑罚。

    再加之前世这货的种种行为,让刘彻确信——这就是个无药可救的渣渣!

    灌夫要是不死,迟早窦婴要被他拖累而死。

    刘彻真的不想让窦婴重蹈他前世的悲剧。

    但,这些话,却不适合对窦婴说。

    “卿一定要救灌夫?”刘彻冷冷的问道。

    “陛下,灌夫,义士也!虽触法,但请陛下念在其有功社稷,且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许其戴罪立功……”窦婴不愿回答刘彻的问题,反而顾左右而言它,咬死了灌夫现在还有用,应该命令他戴罪立功的这个点。

    这是很符合如今士大夫贵族对官员贵族犯法问题的看法的。

    老刘家玩刑无等级。

    堂堂列侯两千石,犯法居然跟泥腿子一样,要接受法律的裁处?

    士大夫贵族心里面当然是满腹牢骚。

    但奈何这是祖制,皇帝不开口说要改,谁也不敢提。

    刘彻看着窦婴这个作死的样子,心里面真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刘彻也知道,统治是要讲手段的。

    所谓的‘法治社会’这个梗,哪怕是再过两千年,在中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领导一个电话,比法律有用多了。

    在中国,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才是永恒的主旋律。

    窦婴这样苦苦哀求,若刘彻都不肯给面子。

    那传出去,舆论界肯定要炸锅了!

    当年,太宗皇帝严格执法,赐死了自己的亲舅舅枳候薄昭,结果被人喷到现在。

    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被人喷。

    弄死淮南厉王,更是洗不掉的污点。

    可能对后世来说,灌夫这样的罪行,就算枪毙一万次,也该!

    但在此时,以现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来看,尤其是士大夫们的眼光来看——灌夫犯罪,固然当死,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计,为了大局,放他一马也是应该。

    更何况,还有窦婴求情!

    窦婴是谁?

    刘彻的表叔,太皇太后的亲侄子,还曾经帮着刘彻稳固了储卫。

    若刘彻连窦婴的面子都不给,传出去,士大夫们恐怕会嚷嚷着‘果然刻薄寡恩’。

    这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有了这个事情后,以后谁还给老刘家卖命当忠臣啊?

    大家跪舔皇帝。不就是为了皇帝能在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吗?

    皇帝要是一切都公事公办,那还跪舔他做毛?

    “朕就给大将军一个面子!”刘彻闭上眼睛,哪怕是皇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也需要对现实妥协,毕竟。地球不是围着皇帝转的。

    “但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彻冷声道:“削除一切爵位官职,废为庶民,永不录用!”

    “这样的将军,吾不需要!”刘彻一挥袖子,背身而去。

    什么戴罪立功?

    留着这样一个残暴的将军继续去祸害百姓吗?

    让你窦婴继续给他撑腰,让他家的子弟,去祸害颍川郡吗?

    刘彻一句‘吾不需要。’等于将灌夫的仕途和前途,判了死刑。

    灌夫。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这辈子,他就只能在窦婴门下混吃等死了!

    ………………………………………………

    翌日,当长安城的百姓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们愕然发现,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军人的城市。

    “快快快!”武库的大门,被几十名士卒拉开。露出了储藏在里面的无数兵器甲胄。

    成捆成捆的弩箭,被人装上马车。

    一柄柄的手弩。被装载到车厢之中。

    很快,从武库直到灞桥,数百辆运输军械的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以至于堵塞住了某些交通。

    而在城市的闾里,一个个官府的差役。穿街入巷,敲开许多人家的家门,将一张张加盖了官府印章的公文,交到了这些人家的家主手中。

    这些公文上,用着楷体书写整齐:某闾某户男某某。奉丞相之命,征尔从军,请于今日午时,至南军某校场报到!

    这些都是被征调的民夫,作为给大军输送和保养各种后勤物资和军械。

    而在城外,更大的规模征调,也在进行。

    要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在高强度的战争环境下作战,至少需要两倍以上的民夫负责各种杂事。

    于是,无数妻子,开始默默为丈夫打点行装,无数的母亲,急忙为儿子准备远行的干粮,无数的兄长,将之的弟弟妹妹叫到身前,叮嘱家里事务。

    关中人对这种作战动员,一点也不陌生。

    相反,他们非常适应这样的节奏。

    从商君开始,关中大地上生活的百姓,就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

    对关中人来说。

    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

    从军,哪怕是当一个民夫,也可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能获得一个军功。

    自己和家人甚至子孙后代的未来,就将彻底改写。

    所以,没有悲伤,也没有不舍,更加没有撒泼打滚,死活不去。

    妻子为丈夫系上配剑,背上弓弩,含情脉脉的叮嘱着:“夫君此行,无忧家中,妾自会照看好家中父母与诸小子,只待君归!”

    老父亲持着拐杖,教训着儿子:“且当见机行事,若有机会,当速执之!”

    儿子叩首而拜:“诺!大人教诲,小子铭记于心,若遇北虏,必取其首级!”

    匈奴的脑袋,可比其他任何敌人贼子的脑袋值钱多了。

    汉律,得一匈奴首级,可直接升爵一级!

    而在关中,过去,就有过许多的穷小子,在战场上捡漏,杀了一个受伤或者掉队的匈奴人。

    马上就被人看中以为是勇士,特招入伍,吃上了皇粮,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北军或者南军士卒。

    在战后论功行赏,于是被任命为队率或者司马。

    从此一家人都有了保障,在乡中亭里,更是备受尊重。

    甚至,有着无数媒婆,走上门来死活要塞一个士绅的女儿过来。

    在关中,穷人要逆袭,其实只有从军这一条路!

    拿自己的命,去给家人和后代,拼一个光明未来!

    所以,除了那些被官府征召的农民子弟外,其他关中的豪强家族也是暗流涌动。

    许多的豪门子弟,在听说了关中动员后,立刻就跳了起来。

    他们比贫民们更喜欢战争!

    “还读个鸟书!”华阴县的地头蛇,黄家的家宅中,一个年轻的士子模样打扮的男子,将手里的书简往地上一扔:“大丈夫当执剑披甲,建功立业于万里之外!”

    他将头上的进贤冠扯下来,丢在地上,然后,走进自己的那件小房子里,将一件件他的珍藏取出来。

    甲胄、配剑、弓弩还有绑腿。

    然后,换下身上的宽大长袍,穿上紧身的武士服,系上配剑,拿起弓弩和箭袋,走出房门,对着自己院子外面的几个年轻的下人,喊了一嗓子,道:“今吾欲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可有愿从者?”

    “公子!”一个赤着身子,正在院里烧着炉火的壮汉立刻就跑过来,拜在他脚下,道:“小人黄大,愿从公子!”

    周围其他下人里,也走出三四个男子,拜在他脚下,道:“我等皆愿从公子从军,为公子护佑左右,建功立业!”

    这些人,都是黄家的下奴,他们非常清楚,只有抓住现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不再为人奴婢。

    况且,这位公子,与他们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大家都知道,公子打小就是以武安君为榜样,想要投效军旅的。

    而且,家族中的长辈,从小就请了汉军中的退役士卒,教导这位公子进行各种训练。

    然而,三年前,考举兴盛后,家里的长辈觉得,还是读书更有前途,于是,让公子去读书,更勒令他不许再舞枪弄棒。

    可惜,这位公子虽然拜在关中名家杨氏门下学习,还改了个文雅的名字,取上了表字。

    以论语中‘政者有所改匡正’为意,改名为黄匡,表字政。

    但奈何,他天生与文学绝缘,读了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