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这个佐贰官如果满三年考级全优也未必能够升一级,无他,竞争太激烈尔,人家的出身都是举人、进士,坐师不是这个党,就是那个党,他不是人家朋友圈里的起跑线上就输了。

    抚宁知县是南直隶人,同进士出身,地地道道的东林党人,姓吴名达字智德,朝堂上东林党人齐刷刷举荐大才子领兵出关救援锦州之事他已经获知,心里已经把黄胜大人看做同志了。

    黄胜大人一路疾行两日根本不打扰沿途任何州府,独独在傍晚进抚宁城打尖,大才子已经是正五品文官,吴知县自然按照知府来指导工作的标准接待。

    只不过黄大人比知府牛气,不仅仅是文官来客套一番送上仪程,所谓仪程也就是官员之间的馈赠,一种约定成俗小小的贪污受贿。

    明朝贪污受贿都是明目张胆,还有谱,什么品级送多少仪程都是有默契的,黄胜这一级来拜望的官员都丢下了八十到一百两银子左右。

    还来了许多在附近驻防的武官,他们的品级由正五品千户到从二品参将不等,送的仪程都是文官给的双倍。

    怪不得大明的兵丁战斗力每况愈下,这些带兵的把打折的军饷克扣下来搞了公关,哪里还有余力操练兵丁?

    武将最买兵备大人的账,虽然这些武官跟关前兵备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如果这位才二十出头的年轻大人,以后的职务换一个字变成了关内某道的兵备谁又说得准,所以武官们都来结个善缘。

    吴知县和成县丞自然一直在官驿作陪,看着忙前忙后的两人黄胜道:“吴大人、成大人,本官想让抚宁主动出五百石绿豆劳军,想请二位亲自征用且带领五百壮劳力出山海关军前效力,你们以为如何?”

    东林党人吴智德县太爷一下子就吓傻了,自己礼数周到,没有任何得罪这位黄大人的地方啊?他为何给本官小鞋穿?东林党跟他应该是友非敌他何故如此啊?

    吴知县连忙站起来带着哭腔道:“黄大人,下官有什么不到之处请您明说,要粮食要劳力也好商量,只是下官体弱多病恐怕不能军前效力。”

    成大事看着笑嘻嘻的黄胜心里已经有数了,他立刻跪下道:“黄大人,下官愿意亲自带着五百石绿豆和五百壮劳力追随大人效命,还请大人不要苛求县尊大人可好。”

    “本官本来就是跟你们商量,都是自己人哪里会强人所难,吴大人身体弱,你成大人代为其劳,本官断然不会反对。”

    吴知县见不要他亲自去了,马上来了精神,施礼道:“黄大人,容下官一天时间保证把人和粮食凑齐,下官还自愿赞助军饷三千两劳军。”

    抚宁是个好地方,可以跟辽东边贸搞走私,还可以出海跟朝鲜、日本贸易。

    这里得天独厚,土地很多且肥沃,水源充足温度适宜,就是后世的北戴河地区,大秦铁路的出海口。

    这位吴知县在这个风水宝地当官应该能够贪墨不少,他主动劳军付出的钱粮都有记录,根本不需要他真的掏自己的银子,黄大人当然笑纳。

    黄胜叮嘱二人,挑选的壮劳力不能晕船,家里是独子的也不可以征用就不多说一句废话了。

    以前征调民夫和物资,来敲竹杠的军人都会看着,东西不到手不罢休。

    黄大人是个另类,他第二天一大早只不过跟抚宁的一二把手说好了自己只能在山海关停留一天,希望他们及时赶到就带着十几人匆匆忙忙上路了。

    看着绝尘而去的大才子,吴知县松了一口气,他对成县丞好感大增,这位同僚够意思,在危难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不把自己拖下水,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他如果能够活着回来以后要多给一些好处和他分润。

    吴知县道:“成大人,本官有一些同年能够跟黄大人的好友孙元化大人说得上话,本官这就写信请他们帮忙,好让黄大人照顾成大人。”

    成大事知道黄胜的能力,知道黄家的家丁多么能打,也知道黄大人特意来骚扰抚宁就是因为自己在这里做官,他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嘴里不肯露口风,表态道:“吴大人,下官谢谢您的好意,无需如此,想当年在觉华岛,面对建奴千军万马下官也没有一丝恐惧,没什么,大不了为国捐躯尔。”

    吴知县想起这位县丞大人也是以军功做的官,唏嘘不已,不废话了,两人分头准备去了。

    五月十九日,黄胜只带着亲兵队乘坐低调奢华风尘仆仆早早的来到了山海关。

    现在的亲兵队多了一个使用燧发长枪的黎喜汉,这小子腰里插着双管短铳背上背着长枪,高高瘦瘦的,有些现代军人的感觉。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关

    山海关没有辽东经略,蓟辽总督阎鸣泰本应该来这里坐镇,可是这小子拖拖拉拉磨洋工,一时半会儿不会赶来,镇守太监刘应坤是这里最高长官。

    魏忠贤还是以国事为重的,没有派人通知刘应坤给黄大人穿小鞋,而是嘱咐他不遗余力给准备解锦州之围的黄大人提供方便。

    这也是因为黄大人弹劾魏忠贤有策略,没有傻兮兮一上来就不死不休,只不过轻描淡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告诉天下人自己看不惯熘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而已。

    有本事的人都有个性,九千岁咬着牙认了,他不是想看见大才子救援锦州功败垂成而战死,他期望黄胜能够解锦州之围凯旋而归呢。

    魏忠贤是皇家鹰犬,国事就是家事,对大明朝廷的忠诚度无可挑剔,在面临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上,绝对没有在阴山背后使绊子。

    马世虎早就知道黄大人指名道姓要带着他统领的人马出关作战根本不害怕,相反他还无比激动。而且主动把这样的消息如实告诉了麾下官兵,让大家早做准备。

    以前听说出征,兵丁们都如丧考妣,唯有这一次大不相同,他们听说是跟着黄家人马去跟建奴干,人人都磨拳擦掌。

    许多人参加过黄明理大人指挥的草原奇袭战,那一次不但拿了足额双饷,还分赃了不少劫掠,还有许多弟兄有幸被黄家看上了,成为了黄大人的家丁。

    如今好机会又来了,当然士气高涨,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今领头人是狮子,羊群变成了群狮也!

    马世虎又开始担心了,不是担心被建奴灭了,而是担心黄家又看上他麾下中的佼佼者。

    可黄大人现在是关前兵备,直接领导他,以后他的人马恐怕都主动以黄家马首是瞻,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呢?

    思前想后的马世虎最后决定老实人做老实事,一切听从黄大人安排,把自己定位成黄大人的人即可。

    朝廷京师的文武百官对黄胜大人才带几千兵马出援锦州根本不看好,可是山海关太多文武对大才子有信心。

    特别是镇守太监刘应坤,这小子见黄大人轻车简从不到三天疾驰六百余里赶到山海关上任,如此效率就不是一般文官可比。

    他不但大摆酒席为黄胜接风,在接风宴上当着山海关文武对大才子赞不绝口,对于黄大人索要的火器、火药、勐火油等物资都一口答应下来,基本做到了只要山海关拿得出,黄大人只管带走。

    第二天黄胜就准备离开山海关去忠明堡,这时朝廷兵部来了六百里加急。黄大人的任务有变化,建奴大军围攻锦州数日不下,留下部分兵马监视锦州,带着主力三天前把宁远围了。

    如今黄大人带着人马必须先解宁远之围,至于锦州去不去就要看看大才子是不是能够活下来了。

    这一切跟黄胜熟知的史一般无二,他当然胸有成竹,没有自己搅局建奴都主动退兵了,有了自己插一杠子狠狠爆八小的菊花,后金当然更加不会在宁远、锦州城下打成消耗战。

    这一次黄胜可不能太便宜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如此好事,总要红歹是留下几百人马才行。

    就在这时抚宁县丞成大事带着五百壮劳力和五百石绿豆来军前效力,镇守太监刘应坤很高兴,亲自接见并且好好夸奖了成县丞,表示会上奏朝廷给予抚宁表彰。

    五月二十日,山海关军民都涌出家门夹道欢送出关的兵马,黄胜很高调的告诉父老乡亲,让他们稍安勿躁,此去定然斩将夺旗凯旋而归。

    其他官员如此说几乎没人信,因为所有的大人都是话音未落就大败而归,有些还回不来,把性命交代关外了。

    大才子一开口,在场的军民立刻欢唿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