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坐镇宁远的茅元仪得到了黄明理通知,亲自带领三千余步骑来接应。

    茅元仪久在官场,知道自己亲自带兵接应到败兵,无论是不是遇上后金军出现战斗,功劳肯定混到了。

    辽东巡抚吃瘪,下场恐怕不会好,这个位置谁来坐合适?资历、能力自己都有,再加上军功结果如何焉?

    茅元仪干劲十足,为了前程当然要做足表面文章。

    黄明理用望远镜远远地看见黑虎他们带着大军退入宁远放心了,海军回师黄家湾岛。

    十月底,黄家湾岛来了李国助的心腹求见黄明理。

    原来李国助在日本抢地盘遭遇激战,他的水师没有压倒性优势,拉锯战打了半年毫无进展,如今进退两难。

    这完全是因为李国助被荷兰人阴了一把,他们是来了十几艘甲板大战船尝试夺取立足点,但是荷兰人只不过试探性攻击了几个岛屿就发现萨摩藩比较顽强不好惹。

    荷兰人做了海盗,抢劫了十几艘商船得了便宜,又打死打伤几百日本军人出了口恶气后扬长而去。

    荷兰人的基地远在大员,他们见难以成功可以便宜一把溜之大吉,李国助可做不到,他是坐地虎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如今跟日本幕府撕破了脸皮,如果夺不下平户也不可能在私港立足,失去了根据地岂不是变成流寇。

    李国助知道黄胜大人远在安南作战鞭长莫及,因此写信向黄明理求援,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去金门岛求助许心素派战船来联手作战。

    他信心满满,以他一家人马在没有荷兰人策应的情况下就能够和平户藩打得难分难解,黄家海军加上许心素的大明水师赶来增援肯定能够把平户藩揍趴下。

    黄胜临走时关照黄明理必须给予李国助方便,必要时可以根据留守兵力的能力协助李国助夺取平户。

    眼看着辽海即将封冻,黄明理可以调动的海军在这里也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

    他果断决定调动人马去攻击日本水师,准备工作开始,计划十一月中旬赶到“华夏岛”再次调兵后袭扰日本水师在平户的母港。

    由于去日本海战,当然是实力越强越安全,黄明理带走了所有的新式战舰,留守黄家湾岛的战船只有十几艘经过改造、加固的草撇船。

    黄家战船更新换代迅速,远航作战逐渐不带第一批战船,这些战船就成为了巡航近海的巡逻武装。

    带领战船、货船一直跟着黄胜大军服务的许心素接到了盟友李国助来信,立刻找黄胜请令出发。

    许心素也希望李国助能够得到平户岛,此时助他一臂之力报答上次解围厦门中左所的救命之恩义不容辞。

    黄胜当然同意许心素的水师北上,还利用两广总督的权力以委派许心素追击郭怀一一股海盗的名义出发。

    黑虎带着救援大凌河失败的明军退入宁远,兵备道茅元仪这一次没有妙笔生花写战报。

    他相当精明,知道损失如此巨大,可不是含糊其辞能够蒙混过关,如果自己的战报不详尽准确,天子正是怒不可遏之时,自己无端被迁怒问罪也有可能。

    茅元仪实打实回禀朝廷明军在长山战败的始末,当然会提及自己不顾危险亲自领兵救援,也大大赞扬黑虎将军反击后金军奋力冲杀得斩获几百。

第五百一十二章:这帮混账

    茅元仪还着重陈述朝鲜信海君麾下海军利用战船火炮远射救援大明官军,强调如果得不到信海君救援,恐怕黑虎将军不但不能建功,全军覆没也大有可能。

    战报送达兵部,很快出现在年轻皇帝的案头,三万余将士灰飞烟灭,让崇祯悲愤莫名。

    朱由检第一时间派出缇骑去宁远逮拿辽东巡抚丘嘉禾、总兵官宋伟,褒奖茅元仪、黑虎、马世龙等人。

    他得知之所以救援兵马主力被歼灭,偏师却小有斩获成功逃脱后金军的剿杀,完全因为又是朝鲜信海君的海军相助明军的结果。

    崇祯皇帝翻出十几位闲得蛋疼的御史、给事中的奏疏,扔进了废纸堆。

    这些七品小官如同疯狗,对什么事情都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段时间纷纷上书弹劾朝鲜信海君,目标直指信海君的“华夏大钱庄”。

    为什么?因为“华夏大钱庄”侵犯到了一部分官绅的切身利益。

    “华夏大钱庄”的贷款业务开始广泛放贷,导致太多土豪劣绅的印子钱放不出去。

    “华夏大钱庄”大量铸币导致他们粗制滥造的低劣私钱没有了市场,当然又少了许多财源。

    “华夏大钱庄”的汇票业务已经汇通半个大明,方便、快捷、安全、范围广泛的“华夏大钱庄”本票通存通兑,又使得官宦家商号的银票业务直线下降,他们少了太多汇水收入……。

    官僚资本无法通过商业竞争获胜,他们当然采取不正当竞争,还好并非人人的利益都被黄胜侵犯,“华夏大钱庄”已经获得了大多数官商认可,但是还有一小撮跳梁在阴山背后使绊子。

    朝廷十几位给事中、御史弹劾信海君的理由不一而足,目的就是让皇帝下旨停止“华夏大钱庄”在大明开展业务,最好能够直接查封才好呢。

    崇祯皇帝没有发现“华夏大钱庄”的存在对大明有什么坏处,因为朝廷在金融领域完全是空白,连铸币都亏本得不到利润。

    可是民间需要有钱可用啊?这是刚性需求,朝廷倒贴银子也要硬撑。“华夏大钱庄”忽然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崇祯皇帝还比较满意呢。

    朝廷铸币其实应该有些利润,可惜被各级经手官吏漂没罢了,皇帝内帑没见着好处,朝廷户部也没有收入,直接导致崇祯不明所以这些弹劾信海君的奏疏,全部留中。

    皇帝今日见到了茅元仪的奏疏,想起了信海君忠于大明,屡次协助大明作战,顺手翻出弹劾信海君的奏疏扔了。

    疲惫不堪的崇祯揉了揉太阳穴,对在身边小心伺候的王承恩道:“那几个给事中、御史疯了吗?朝鲜信海君怎么了?他们为何针对信海君?”

    王承恩恭恭敬敬道:“回禀陛下,奴婢想来应该是那信海君的钱庄把汇票生意做了,害得他们家的生意没法赚银子。”

    崇祯怒道:“这帮混账,没本事跟人家比生意经,尽用坏心思,可恶!”

    “奴婢知道如今朝廷户部调拨银子也开始在‘华夏大钱庄’走流水,火耗银和押送的车马费已经省了不少呢。“

    “哦?竟有此事?承恩,信海君那个钱庄真的很好吗?”

    “是不错,做生意童叟无欺,放的印子钱一年只不过看一成利左右,奴婢想建议陛下把内帑存入‘华夏大钱庄’,陛下要用时取出也方便得很,奴婢可以让内帑每年生利一成呢。”

    “如此好事你为何不早说?每年多出一成银子能够做多少大事啊!”

    “奴婢也是最近才发现许多大人找门路存银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为了得一成利,‘华夏大钱庄’可不是人人去存银子都给这么多。”

    “既然取用很方便当然要试试,王承恩,你明天就去联系存银子的事情,先存五十万两吧!朕听说南安侯也是‘华夏大钱庄’的大东家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也是因为南安侯是东家,朝中的大人才放心存银子,大家都知道南安侯赚银子的本领大着呢,据说他家卖了王恭厂的那些住宅和商铺就赚了不低于百万两,他家卖的奇巧赚多少没人知道。”

    听到王承恩谈论黄胜,崇祯怅然若失,悠悠道:“南安侯?唉!可惜他不在京师,要不然哪里会有长山败绩。”

    “南安侯在南海打得海盗损兵折将,想必也应该快得胜回朝了。”

    “哪有如此方便,两广奏报,郭怀一那厮主力未损,依旧是南方心腹大患。”崇祯忽然觉得跟王承恩谈论得太多不合时宜,不再出言。

    王承恩乖巧地给皇上重新泡了一盏茶,继续侍立在身边,不再言语。

    崇祯皇帝实在不懂经济学,官商大把大把赚银子还会穷了政府?面对富贾豪商巧立名目收税啊!

    房产税、个人调节税、商税、矿税、车船税、遗产税只要收到一种税,朝廷就不穷了,而且那些需要交税的对象很明显交得起。

    可是大明政府只会收田赋,面对的还不是大地主,而是有可能交不起的佃农。

    这完全是因为大明朝廷的执行力已经被官僚集团掌控,万历年派出去收税的矿监居然被江南士子围攻,最后以东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