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胜看中刘国正,让他挑人,是因为这小子资历、战功、水平都足够让黄家体系官兵服气,而且是个直肠子,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还不怕得罪人。

    黄家南下参战的三万高级乡勇经过一年半的鏖战全部获得了提升,最差也成为了辎重兵。

    成为正兵战士高达一万二千,一大部分战士会留在海南岛、交趾驻守,至于他们是否愿意迁徙家小来此不做规定全凭自愿。

    处理好了交趾防务,黄胜带着五个千总乘船来到广州转道回肇庆两广总督官署。

    楚儿被黄胜劝告留在交州城,前大越国的禁城和皇宫已经修缮一新,黄胜让楚儿入直接住皇宫,可惜她死活不肯,还是留在“安南城”府衙内院。

    看来楚儿还没有不久会成为皇后的觉悟,黄胜也不强求随遇而安吧!

    自从黄胜出任两广总督巡抚福建,两广、福建的治安良好,流民基本看不到,三省老百姓的产出由于黄家的后勤采购量巨大卖出的价钱都不错。

    没有了兵荒马乱,少了海盗、山贼袭扰,安心生产的汉人爆发出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因此这两年三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淳朴的老百姓已经有太多人家在家里供起了黄胜的长生牌位,人人都想这位“战神”从今往后就在南方任职。

    黄胜行使两广总督外加巡抚福建的权力,召集三省文武通报剿寇情况,衣冠禽兽纷至沓来,人人容光焕发。

    大明的文官补子绣飞禽,武官的补子上绣走兽,能够衣冠禽兽的人都是官老爷,可不是骂人。

    黄胜召集三省文武议事的次数有限,每一次都是形势逐步好转,上任两年没有开革一个文武,也没有弹劾任何官吏。

    再加上最令人头痛的灾民、流民问题被彻底解决,因此三省各州府都可谓河清海晏。

    百官没有傻子,两年的治理,三省面貌大不相同,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贪腐也要地方上拿得出才行,如今各州县财政宽松了不少。

    三省官吏官儿做得稳,财没少发,当然没人敢和两广总督较劲。

    三省文武早就听说总督大人连战连捷,见黄胜回到肇庆总督衙门召见,人人都猜测应该是南海战事尘埃落定。

    成功平定南海夺回海南岛,朝廷当然要给予赏赐,三省官员能够加官进爵的人不会少,当然人人期待。

    果不其然,黄胜热情招待大家饮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告知大家,郭怀一已经准备接受招抚,他已经同意接受朝廷海防游击官职,驻守临高,郭怀一已经把麾下战船和兵力情况写了折子。

    他还有八百料以上战船五十艘,四百料以上战船一百艘,拥有人马八千余,装备四斤炮子以上火炮七百门。

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复海南岛

    黄胜为了让三省文武不要动把郭怀一集团斩尽杀绝的心思,告知大家郭怀一的实力,也隐晦的透露自己能够招抚这个实力强大的海寇是多么不容易。

    三省文武众口一词,他们认为国事多艰能够在南海早歇干戈善莫大焉!一致表态上书朝廷招安郭怀一,给他一个微不足道的海防游击无伤大雅。

    条件谈妥了,是否招安郭怀一的决定权不在两广总督,也不是两广、福建官员可以做主,当天有直达天听权限的文武纷纷写奏疏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朝廷。

    朝廷已经被六百里加急惊扰怕了,不是流寇攻城拔寨就是后金军大举进犯,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好事。

    朝堂上,疲惫不堪的崇祯皇帝见黄胜果然不辱使命,才两年过去就即将收复海南岛,他急于让大明从南方抽身,见郭怀一投诚当然同意三省文武给的条件。

    圣旨马上披红下达,郭怀一成为正三品海防游击,历史上招安郑一官的官职被黄胜搅局变成了郑一官十八芝人马之一的郭怀一。

    兵部核准海防游击将军直领三千六百人马、一百艘战船驻防临高,余部交给两广总督调遣。

    六百里加急来往不绝,终于在七月初传来了黄胜大人带着一万余明军成功光复海南岛的消息。

    两广总督登岛后兵不血刃,郭怀一没有耍花招,明军顺利接管了九县,余临高一县交给郭怀一屯守。

    黄胜终于给朝廷上了第一份折子,内容大意是:由于琼州兵荒马乱两年有余,中部山区黎人纷纷作乱,如今的海南岛人口凋敝治安堪忧。

    自己因地制宜,所有的州县执行军官,由于平定山区之战将要旷日持久,为了士大夫的安全,建议朝廷三年后再委派文官来此地赴任。

    消息传到皇宫大内,崇祯皇帝再次去祖庙告慰列祖列宗。

    大朝会,文武百官议论是否同意南安侯黄胜所请,能否三年后再取消海南岛的军管派出流官进行文治。

    一番唇枪舌剑最后达成共识,衮衮诸公认为海南岛军管三年合情合理可行。

    文官老爷其实心里害怕自己的门生、故旧被派去海南岛任职。

    因为海南岛所有八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全部失踪,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两年多还没有消息,这些官员十有**死于乱军之中。

    现在连“战神”南安侯都认为海南岛凋敝,山区盗寇不绝,海边还有海盗残余不断打家劫舍。

    朝堂衮衮诸公都知道海南岛孤悬海外,出了乱子逃都逃不了,那里又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州”,没有什么油水,当然果断放弃在海南岛政局不稳之时派遣官员。

    他们不仅进言请圣上照准黄胜侯爷所请,还大大夸奖南安侯体恤士大夫,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善莫大焉!

    既然众口一词,崇祯皇帝欣然纳谏,圣旨下达,内阁批红同意两广总督所请,并且让黄胜回京述职接受封赏。

    黄胜的实力已经到了可以傲视天下的地步,去京师可不能草率,自投罗网简直贻笑大方。

    北直隶的特工全部活动,彩儿的夫人外交也是紧锣密鼓,最后得出结论,朝廷根本没有一丝对付黄胜的企图。

    有了情报收集,黄胜不会以身犯险,大明的朝堂谋事不密,如果有大动作只要有心人打听不可能没有觉察。

    况且有几位阁臣是自己死党,勋贵圈又是合作伙伴,老丈人乃是权倾朝野的英国公,有个风吹草动不可能每一个同盟都会同时背弃自己。

    黄胜笑嘻嘻准备北上天津卫进京述职,交还兵符印信拿姗姗来迟的南国公爵位,位极人臣已经注定。

    大明针对自己好像已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按理说下一步就应该束之高阁,或者玩功高震主者死的老规矩。

    可是内忧外患不绝的大明,接下来的年景每况愈下,崇祯皇帝恐怕腰杆子硬不起来,历史上他对于有兵权在手的军阀就是一忍再忍,许官位给粮饷安抚着。

    黄胜根本没有玩弄崇祯的想法,只不过拾遗补漏,竭尽所能少让汉人在这乱世死于非命,尽可能保持汉人的人口红利,到了厚积薄发之时有了大量海外殖民的汉人,日不落帝国才会长治久安。

    黄胜不会刺激崇祯,也没想过造反跟大明开战,而是选择温柔的蚕食,自己反正有了立足之地,目前是土地多缺人口,拓土之事当缓,移民之事当急。

    而大明由于过分的土地兼并,太多升斗小民没有土地,加上北方旱灾、蝗灾、兵灾不断,导致人口多土地没有产出生存空间不足,无法生产自救。

    黄家体系跟大明形成互补,会较好的解决大明内地流民转化成流寇的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是黄胜得到了子民,大明少了流寇,双赢何乐不为?

    当然这是一厢情愿,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渐渐地黄胜将要面对大明的反击,如何化解还需因势利导也要因地制宜。

    由于郭怀一的表现不俗,他是个海战好手,黄胜用人所长在攻击大越国时没有安排他参加军事行动,而是让他继续为祸南海。

    大越国那一点点可怜的水师随随便便就被收拾了,黄家海军为运输船护航用不了几艘战舰,如此强大的海军不利用好太浪费。

    因此让郭怀一趁着现在还是如假包换的海盗身份,把这个光荣的劫掠事业做大做强。“抢”在什么时候都比“挣”来得快来得多啊!

    资深海寇郭怀一不辱使命,这两年为了伏击商船、战船用尽了心思。

    他什么花样都用上了,守株待兔在航线埋伏,跟踪追击远远地瞄着海盗船去掏他们的老窝等等不一而足……。

    黄家领地“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