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大钱庄”哪怕明明知道这没有背书的银票来路不正也只能给来人兑现,没办法,信誉才是钱庄立足发展的根本,破案抓盗匪那是官府衙门的职责。

    当然“华夏大钱庄”不会忍气吞声任由宵小横行,可疑的提款人会被军情处的特工调查,如果真的是盗匪或者是流寇,不明不白被军情处特工在隐蔽处沉塘那就说不准喽。

    现在京师的粮食生意已经被黄家做了一小半,黄家其实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垄断粮食市场。

    但是黄胜不允许这样做,黄家粮行只做精粮生意,只卖大米、白面,按斤计价公平买卖,折合成大明以石计价合每石大米两枚银币外加五百文铜币。

    但是黄家粮行不收银子和质量低劣的铜钱,只收华夏通宝系列金、银、铜币。

    这又是黄胜布局的暗棋,目的就是凸显出货币的存在价值而不仅仅代表它含有的贵金属价值。

    明末动乱不已天灾不断,物价马上会混乱不堪,粮价会高企不下,而黄家有海运的便利有交趾省这个粮食基地,大量的南方大米会运来北方销售。

    哪怕市场上粮价到了七八两银子一石大米,黄家还是会维持在两个半华夏通宝银币一石,这时华夏通宝的价值就体现了。

    没有华夏通宝根本买不到华夏粮行的米面,必须去“华夏大钱庄”兑换,一枚银币可不是每个人拿出一两银子就可以换取。

    享受这样的兑换比例只有“华夏大钱庄”的储户和客户,平时和钱庄素无往来,现在需要华夏通宝买粮食想着来兑换,哪有这样的好事?“华夏大钱庄”不予接待。

    钱庄工作人员还会大肆宣传权力和义务,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那时黑市兑换就会愈演愈烈,一枚银币说不定兑换二两银子也未可知,这一阵风过去,谁还敢用不靠谱的银子?

    谁还会不来“华夏大钱庄”开户办理存储业务?汇通天下自然水到渠成,大家都信任并且使用华夏通宝自然顺理成章。

    到了货币是以黄家信誉存在时,是不是使用贵金属已经不会有太多人在意,统一了货币还可以平抑物价,其实在明朝管理物价相对容易,只要严格管控好粮食价格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

    管控粮价就需要自己有大量的粮食资源,如果有奸商恶意收购哄抬物价,黄家可以从南方调集几十万石甚至几百万石放给他们。

    与此同时以平价往市场大量抛售,让胆敢拿粮食这样关系到升斗小民生存问题的生活要素,囤积居奇赚黑心钱的奸商们血本无归。

    搞商业竞争要有足够的实力,黄家实力在当今世界恐怕都不会落后于人,体系里有太多屯田,可以调拨的粮食不知凡几,把黑心商人玩亏得吐血没有什么挑战性。

    黄家搞商业竞争不会让升斗小民活不下去,家无隔日粮的穷苦人会得到黄家的救济口粮,只不过为了防止冒领,只能以施粥的形式让饥民当场吃到肚子里。

    想要摆脱饿肚子的悲惨命运吗?没问题,去交趾去海南岛啊,马上还会移民去马六甲,那里肯定会让所有人得到工作温饱无虞,只要不是懒汉小康的生活会等着你。

    黄家体系给大明带来了五花八门的商品,带来了管理城市的理念,进行了金融改革,得益者多不胜数。

    连皇家都沾光了,王承恩管理的内帑已经收获了七八万两利息,迄今为止内帑在“华夏大钱庄”的存款额度已经加大到了一百余万两,年底有望收入利息超过十万两。

    黄东山留在海南岛管理已经一年有余,他是个务实的领导,几乎不在琼州府衙当坐地虎,而是带着一个百总火枪手轻车简从沿着环岛大道去下面的县衙现场办公。

    海南岛的基础投入不断加大,康庄大道自然四通八达,小流域治理卓有成效,太多中小型水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量的水力机械解放了太多劳动力。

    繁忙的港口,相对先进的码头上,使用人力、畜力配合滑轮组的土吊杆、龙门吊拿后世比不值一提,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同样用工的前提下也提高了三四倍工作效率。

    顾山海领导的联合钢铁厂产量日新月异,黄家工程师已经舍得把大量的钢材、螺纹钢用于混凝土。

    混凝土由于有了足够的加强筋,桥梁承重梁的长度和跨度有了突破,黄家修建的桥梁越来越长跨度越来越大。

    修桥铺路谋发展,如今海南岛可谓条条大路通环岛线,没有需要摆渡的渡口,取而代之的都是坚固的混凝土浇筑的大桥。

    崇祯五年底,崖州押解来了悲悲戚戚被流放海南岛的六七百口犯官家眷,这是流放罪官三族来崖州已经开始进行。

    他们大都是孙元化和张焘的三族亲属,有一小半是两个在孔有德破州县时望风而逃的县太爷家眷,当这些准备在蛮荒之地苦挨下半生的人们见到了欣欣向荣风景秀丽的崖州一个个目瞪口呆。

    孙元化刚刚下船就被赶来的顾山海邀请去了钢铁厂参观,这小子有意身穿正六品文官服饰来接待孙元化。

    他认识孙元化,但是人家根本不认识他。

第五百八十章:总兵官当城管

    想当年在宁远城之时,孙元化是文官大老爷从六品朝廷命官。

    顾三一家子只不过是个卑贱的匠户,当时十八岁的顾山海见到孙元化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如今的科学家已经毫无生气,他从云端跌入地狱,还差一点点丢了性命,已经心灰意冷,被热情的顾山海拉着去参观也不敢拒绝。

    因为孙元化现在是被革去功名的白身,还是被发配海南岛的罪人,顾山海很明显是朝廷正六品命官,他一个罪人哪敢不听话。

    孙元化当然不知道顾山海这个六品文官是黄胜私自委任的,根本不是什么举人、进士出身,居然是一个蝼蚁般世袭匠户家的打铁匠。

    这就是黄家体系和大明本质上的区别,黄胜不对大明读书人抱有成见,只不过要看大家是读了什么书,有没有读傻了。

    读书不是都能增长知识,读了某些政治宣传书会变傻,读了邪教的书会变疯。

    黄家人都读书,都是读实用的书籍,现在黄家体系的人民都知道。苦读大明士大夫口中的奇淫技巧书籍在黄家一样能够成为官老爷,读技术书的热情高涨。

    曾经的铁匠做了正六品文官,虽然朝廷不认,但是黄家体系都认,而且一个个争相效仿。

    在海南岛像顾山海这样匠户出身,根本不会四书五经的文官占绝大多数,正九品到正六品都有,他们都是毕业于新学堂的文化人、或者是去成人夜校完成了学业,都具备专业知识。

    黄家体系不搞跪拜那一套,老百姓见文武官员只需抱拳行礼即可。

    意气风发的顾山海在以前如高山仰止般存在的孙元化面前总算大大的满足了虚荣心捞足了成就感,他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自己付诸心血的一个个车间一座座小高炉。

    才跟着顾山海走马观花三天,死了心的孙元化又心痒难耐了。

    他被太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吸引了,有许多是他曾经幻想过可惜由于所需巨大没有能力付诸实践,现在都一个个出现在眼前。

    他以前就构想过如何生产钢板,见到了海南岛热扎车间,瞧见了一张张宽一步、长三四步厚度在半寸内的钢板,顿时觉得大开眼界。

    热扎就是轧钢过程中或轧钢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加热把原材料再次改变形状的一种工艺,一般要把钢锭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

    在上下相对旋转的轧辊间,通红的钢锭、钢坯不断被挤压变薄边宽。

    说简单点,轧钢板和擀面杖擀面条差不离,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钢铁同样如此,轧辊的多次挤压钢板就渐渐地形成了。

    关键就是轧辊要有足够的重量产生挤压力量,经过笨重的上下轧辊挤压钢锭,渐渐地钢板雏形就出现,再多次挤压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厚度在十六毫米以下的钢板黄家就能够得到。

    后世不值一提的工艺,在这个时代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当然壮观,扎制钢板的车间壮劳力多达一千余人。

    带动一个笨重轧辊的齿轮组和链条就需要十几根,靠水力加人力、畜力辅助来驱动这些联排的钢铁轧辊当然效率低下。

    因此钢板的产量上不去,超过十六毫米厚度的钢板根本无法生产,但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