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明理也留下了,他没有留在黄家领地,而是以武经略衔去广东出任总兵官,带去了一个千总人马,驻地新安县,就是后世东莞地区。

    在广东省广州府附近留下一彪人马作为种子,一两年完全控制两广明军完全有把握,因为接替黄胜两广总督职务的是言过其实的熊文灿。

    此人没有才能,历史评价熊文灿只有两样不行,分别是这不行那也不行。

    历史上,就是他招安郑一官这个拥兵自重黑白通吃捞足了财富,最后投降建奴的孬种。

    又是他在崇祯十年十月招安张献忠、刘国能部,相继又招降了罗汝才、左革里等部。

    他混账的地方就是根本没有能力解除张献忠等等反骨仔数万人马的武装,连抽调这些反骨仔的一部分兵丁都做不到。

    使得明军在剿寇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让这些反骨仔披上官军的虎皮躲过了覆灭的命运。

    朝廷费心劳力安置这些已经完全不是为了活下去揭竿而起的流寇,连一年的和平光阴都没有见到,熊文灿招安的各路贼骨头纷纷再次攻城略地杀人放火。

第六百二十三章:龙旗飘扬

    连流寇都能够在熊文灿麾下过得滋润,黄明理这个有赫赫战功的朝廷一品武官在两广当然更加好混。

    对付这个窝囊废领导太容易,把明军改造控制在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黄明理手里有强势的黄家私兵,两广有一两万曾经追随黄胜作战的明军,广东地界的几个大小总兵官、参将、游击都是黄家将领担任。

    虽然他们早就擅离职守,但是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南方,没有哪个给事中、御史弹劾,因为他们无法得知频频外出拉练的黄家军官究竟是去打山贼海寇,还是仅仅是外出演习。

    反正众所周知,两广盗匪大多数销声匿迹,治安一年比一年好,地方安宁当然没有人针对驻军。

    崇祯七年六月二十六日,拓土大军宣誓南下。

    黄家人马出动了足一半,海军大小战舰出动了近二百艘,商船出动了足七百艘,海军人数达到五万六千,商船水手出动了两万足。

    陆军出动了十八个千总,计有正兵、辅兵四万四千,刘国正当然再次选拔补充了已经提拔为基层军官下放到海军、陆军任职亲兵的空额,现在亲兵队拥有八个百总九百六十余人无辅兵。

    计划移民去马六甲的家庭有男丁二人以上者出一丁作为随军劳力,人数有二十万。

    一次性无法带去如此多的劳力,第一批有五万青壮上船随军南下。

    西夷来马六甲殖民,出动几十艘战船,上岸一两千陆军就算得上大规模入侵。

    黄胜来殖民的第一批军民就高达十七万,预备上岸抢地盘的军民有九万五千,马六甲猴子们的命运堪忧啊!

    从安南港出发到马六甲海峡大概一千四百海里左右,南下拓土的所有船只都是黄家建造的新式海船,速度已经达到了风帆时代的巅峰。

    由于选择出发的月份大多数是一路顺风,这一条航线先锋官郭怀一已经滚瓜烂熟,完全可以日夜兼程,船队每天航行一百五十至二百海里不是梦想。

    第一目的地,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后世的巨港,也就是大明旧港宣慰司所在地,永乐大帝时期这里是大明领土一部分。

    这里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是当时大明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大明那龙旗飘扬的浩大舰队又来了,浩浩荡荡无边无际,黄胜已经决定不去京师,因此无需藏着掖着,高调打出龙旗。

    龙在所有的汉人心中的意义不同凡响,归属感会让侨居海外的汉人兴奋莫名。黄家人马以后战旗的主色调就是黄色加红色,鲜艳且醒目。

    火红的“明”字大旗,嚣张的明黄色“龙旗”以后会插遍五大洲四大洋。

    苏门答腊岛现在是一个伊斯兰国度,全称叫做亚齐伊斯兰王国,信奉逊尼派教义。

    他们现在的苏丹伊斯坎达尔穆达曾经出动军队攻打葡萄牙殖民者占据的马六甲成功控制了对胡椒贸易。

    伊斯坎达尔穆达后来又征服了彭亨、吉打、霹雳、尼亚斯岛及英达腊普腊,其势力及于米南加保地区。其版图除苏门答腊岛外,还有马来半岛的一些地区。

    伊斯兰的苏丹应该理解为一个地区的统治者,也就是他们的王。

    伊斯坎达尔穆达这个亚齐国王把他的国家推向鼎盛时期,可惜他已经垂垂老矣,如今缠绵病榻。

    这个国家的首都叫做大亚齐,在苏门答腊最西北端,坐落在马六甲海峡北口西岸,滨亚齐河口南岸,地理位置重要。旧港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个大城市,也是一个商业城市。

    气势汹汹准备来打仗的黄家私兵第一拳就落空了,一个个郁闷无比。

    因为蔓延几十里的船队,苏门答腊岛的土著亚齐王**民根本没见过。

    这里驻防的军队总共都不超过三千人,还大多数是冷兵器部队,他们望风而逃了。

    这也难怪,热带地区士兵的防御力几乎没有,他们用来远程攻击的弓箭杀伤力不值一提,这是因为潮湿的环境下弓弦太容易腐蚀。

    黄家舰队直接进入旧港时居然没有遇到抵抗,这倒是意料之外的好事。

    黄胜唾手而得立足点,即刻经营这个地方,林超平和特工们带着黄家私兵开始挨家挨户驱赶土著集中。

    由于没有发生战斗,海量的土著如何处置是个大问题,直接按照草原法则有选择地斩杀恐怕不合时宜,有伤天和。

    留下这些人也不行,他们的宗教文化黄胜比较忌惮,以后会跟良善的汉民摩擦不断。

    于是黄胜做出一个善意的决定,把所有的土著全部抓捕船运去爪哇岛,给他们活命的机会。

    胆敢抵抗者当然不客气,杀无赦,把所有的土著送去荷兰人修建的巴达维亚城所在地,让这些伊斯兰教徒去跟荷兰殖民者进行圣战值得期待。

    万历四十七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尔斯逊昆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三任总督,为荷兰东方商业殖民帝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荷兰殖民者在他的率领下袭击和驱赶了万丹军队,在巴达维亚城建立起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大帝国的总部,是荷兰统治爪哇以至整个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政治基础。

    永久占领和管理巴达维亚城耗费了荷兰人的巨资和精力。

    初期,该地人口稀少,缺乏粮食供应,没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边地区是荒凉的沼泽地,罕见村庄人烟,雨季洪水泛滥成灾。

    还常有老虎、野猪、犀牛等出没,同时四周也面临当地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

    荷兰人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石场运来巨石,从东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从当地采集珊瑚石,并从中国招募来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劳的华工,在废墟上建立起巴达维亚城的雏形。

    该城的主要建设工程,如运河与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湾的建造、城墙及防护要塞的修筑大多由中国人承包兴建。华工熟谙制砖和砌砖工艺,令荷兰人甚为称道。

第六百二十四章:明争暗斗

    可是荷兰人受限于人口,又由于他们的牙口好胃容量不怎么样,吃下的地盘太大,想要消化可不容易。

    东印度公司貌似强大,其实也只不过拥有超过一百五十艘千吨级商船、四十余艘甲板大战舰、雇佣员工五万多、拥有一万几千军队。

    荷兰人是海上马车夫拥有的船只超过一万五千艘不假,他们的商船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但这是整个国家的水平,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机构,不是国家的全部。

    巴达维亚城是东印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当然部署重兵,有三成海军正常部署在附近,驻守陆军达到两千余。

    黄胜不撕破脸直接打荷兰人,而是给他们的总部制造一些混乱,让东印度公司跟土著再一次打得难分难解再说。

    占便宜不吃亏是黄胜跟西夷明争暗斗的首选,荷兰人的台湾总督彼得奴易兹马上会跟西班牙军队进行完整控制台湾的战争。

    彼得奴易兹如果短时间不动手,马上黄家军情处会以大明愿意出兵共同对付日渐嚣张的荷兰人为诱惑挑唆西班牙人先动手。

    反正西班牙人在几年前夺取台湾北立足点,已经摆明了跟荷兰人争夺此地的态度,他们肯定有荷兰人会来驱赶的心理准备。

    远东台湾岛打起来了,爪哇岛又会爆发大规模土著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