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移民会在以后的劳动中得到报酬支付这些私产的费用,但是保守估计也要三五年。

    仅仅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当然不够,水利设施、堡垒、炮台、港口、仓库、工厂等等需要的资金又会达到三五千万个银币。

    投资会得到回报毋庸置疑,可是也不会一蹴而就,回报期可说不准是几年。

    如此辽阔的地盘,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必须不遗余力,规划中的道路就达到万里,投资路桥会使得大军机动力快速提升,会让整个“南华岛”快速形成中央集权。

    可是预算需要的路桥资金就高达三千万枚银币,这可是短期无法体现效益的投入。

    黄胜这几年是赚得不少,可是他一直是采取不断加大投入刺激经济的手段使商业繁荣提高就业率让民生稳定。

    毕竟这几年在交趾省、海南岛修建港口、仓库、工厂、水库、水利设施等等,许多都是先期投入巨大,短期根本不可能收回投资的项目。

    交趾省、海南岛的可持续发展黄胜做到了,但是再次投入大规模建设“南华岛”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毕竟有后世四个江苏省那么大,把这里经营成能够对抗海啸、水灾等等三十年一遇一般性自然灾害的一方乐土,仅仅有了吃苦耐劳的汉民还不够,还需要海量资金。

    因此黄胜谋而后动,利用“华夏发展”吸引投资,集中大明既得利益者的财富达到双赢效果。

    “南华岛”获得先期投入资金就可以大规模发展,黄胜的投资获得回报会再次增强实力。

    大明的投资者参股“华夏发展”获得红利会刺激观望的资本迅速进入,接下来的良性循环就会形成。

    大明政府确实穷得叮当响,但是大明既得利益者有太多是积累了二百余年财富的世家,地窖里的银子不要太多。

    崇祯十七年大明国都沦陷,想必不是每一个达官贵人都傻兮兮把家财全部留在京师的家中。

    据说大明国库可以饿死老鼠,李独眼费心劳力拿下京师相当于一无所获,一群惯匪老羞成怒,把达官贵人一个个逮拿拷饷,据说被榨出数千万两银子的油水。

    贤德的周皇后甚至亲自织锦帮助崇祯树立勤俭持家的榜样,皇帝、皇后都克己自律,连新衣都很少置办。

    大明朝廷财政近于崩溃,崇祯号召勋贵和官吏助饷,让周皇后的亲爹周奎拿出行动成为表率。

    这个守财奴哭穷不已,最后还是女儿找上门贴补了些,周奎才扣扣索索捐资两千两银子。

    周奎难道真的没钱?不是,他这个在成为勋贵前一穷二白要靠摆算命、代写书信的小摊贴补家用的秀才,在崇祯三年才被封为嘉定伯。

    崇祯十七年京师陷落,周皇后自杀殉国,周奎及全家都被李独眼匪兵捉拿,周奎的妻子、媳妇被迫自缢、长子被打死。

    他和次子、侄子被拷饷的匪兵严刑拷打几乎丧命,不得不交出七十万两银子巨款和全部家产。

    一个以前毫无资本的新贵嘉定伯,只不过花了十几年时间就成为拥有现银七十万两外加不动产、田产的巨富,由此可见,大明真的有钱,只不过被藏匿了。

    京师仅仅是一个城市,就被李独眼拷饷了几千万两银子,富庶的南直隶南京城会有多少财富?

    松江府、扬州府、淮安府、济南府、杭州、宁波……,太多了,大明立国二百余年,贵金属一直到亡国都是流进,怎么可能没钱?

    潜能在民间,大明政府捞不着,李独眼、后金、张献忠等等都是强盗,他们目光短浅只会抢劫杀人。

    黄胜是来自后世,“最看不上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黄家体系搞出一个“华夏发展”只要弄出赚钱效应,会导致地主老财翻箱倒柜把家里的钱财找出来生利毋庸置疑。

    大明的贵金属被黄家圈到手中,抢现金的流寇就傻眼了。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二十九章:诚信

    “华夏发展”的股份卖完了,为什么不可以搞“华夏钢铁”?再次集中大家的资本大炼钢铁。

    为什么不可以搞“华夏路桥”?吸引资本参与基本建设投资。

    连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股份制刮目相看,要是股份制早大规模爆发几十年,他们专心研究股份制,说不定就不会写什么《资本论》、《**宣言》。

    黄胜今年的资金缺口尤为严重,以后就不会如此促襟见肘。

    因为这一两年中原地区刚刚遭受流寇洗劫,流民一下子大规模爆发,黄胜搞了几百万人移民来到自己体系。

    年底黄家体系的人口将要到达一千五百万,基数大了潜力值自然与日俱增,明年再移民三百到五百万左右,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基数在每年递增的情况下,以后再接纳三五百万移民就会越来越容易,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轻快。

    黄家体系如果达到三千万人口时接纳三百万移民,只不过占比十分之一,那就应该根本不是个事儿,随随便便就消化了。

    其实大明祸乱是黄家体系的机会,否则最能够忍耐的汉人如何肯辞别故土抛弃祖业远赴东南亚拓土?

    中原地区的升斗小民实在活不下去,才使得黄胜的移民轻而易举,一旦局势略微稳定,移民就会锐减。

    黄胜目前不插手中原战局,而是替汉人抢夺更大的生存空间,只要中原地区的官军、流寇不刻意屠杀老百姓,都可以容忍。

    因为黄胜需要人口,兵灾造成满目疮痍不要紧,只要不造成老百姓大量死亡就有利于汉人以后的发展。

    接下来黄胜会布局,把历史上臭名昭著肆意屠杀老百姓的流寇头目和官军将领逮住斩杀,震慑交战双方的官、匪。

    “南华岛”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南部最窄处的人工港口已经在修建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石头修建的炮台命名为“六甲口”炮台。

    这里即将布防发射六十四磅炮弹的前装线膛炮三门,滑膛炮三门,三十二磅炮列装十二门,线膛炮有一半,其他小口径的火炮还有四十八门,线膛炮有三成。

    在建的炮台都是在混凝土掩体内,根本不是露天摆放,类似于后世德国占领青岛时时修建的中央堡垒。

    这里还是陆军的一个千总部所在地,拥有的武力绝对可以领先这个世界二百年以上。

    牢固度远超过鸦片战争时的满清军大沽口、倭国萨摩军锦江湾炮台,火力和射程更是这两个炮台的数倍。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凭借前装阿姆斯特朗线膛炮的射程优势,只不过花了一个时辰就摧毁大沽口满清炮台的布防火炮,打赢了战争。

    可是紧接着去倭国鹿儿岛找场子时却没有能够打下萨摩军死守的锦江湾炮台,虽然萨摩军死伤惨重,炮台火炮也大部分被干掉了。

    最后其实是英国人输掉了战争,退兵了,他们损失一艘军舰、旗舰负伤,那是因为有一门阿姆斯特朗炮炸膛。

    赢了保卫战的萨摩藩损失足超过英国人十倍,死亡军人更是几十倍,这里有萨摩藩敢战的决心,也有天公作美。

    战斗时暴发大风雨导致英国舰队的瞄准连连失误,命中率不高。由于风浪太大英军战列舰最底层炮甲板的射口根本打不开,使得一部分重炮无法参加战斗。

    有的时候真搞不懂,为什么老天都是帮着倭国,蒙古人遇到神风,使得日本免遭被灭国的命运。

    英国人遭遇恶劣天气,最终放弃了打下鹿儿岛,使他们逃脱了被英国人殖民,也间接地改变了倭国历史。

    而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明却在面临转折的紧要关头,遭遇极端天气小冰河时期,导致北方的游牧民族极度缺粮活不下去铤而走险南下杀戮,最后天灾**亡了大明。

    “六甲口”炮台火炮最远有效射程接近十里,这样的火炮全部配套炮镜,以最大仰角射击可以打到十五里外。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敌船走偏南的航线已经不可能。

    过一两年把马来半岛接着拿下,在对面再修建一座这样的炮台,不用海军就大体能够封锁该海域。

    大明内地糜烂千里,太多地主老财、达官贵人死于非命,他们的财富变成了流寇发展的资本。

    也是由于大明局势混乱,北方大地一日数惊,这段时间“华夏大钱庄”的存银暴增。

    内地土财主忽然争先恐后在“华夏大钱庄”存银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