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眼了的左守权把李中正和李家七个家丁的战马都征用了,不由分说让李中正自己找地方躲起来。

    他们连着甲都来不及,抓起装着装备的双肩背包就飞身上马疾驰。

    左守权亲自带着二十几人骑马奔到竹帛口南关门叫关,四个守关老卒认识他,没有多少废话就开关放他们进入。

    北关的火铳声还清晰可辨,左守权知道建奴正在攻打貌似没有得手,不急着去北关,二十几个人加入那是添油战术不可取。

    要干就要形成压倒才划算,黄家人马打仗都是如此,伤亡最小化是首选,利益最大化是次要选择。

    他们二十几人这才开始顶盔掼甲,检查弹药,装填燧发枪和双管短铳,做战斗前的准备工作。

    黄家人马真的不含糊,知道要打仗没有一个人退缩,都玩命奔向战场。

    不过一两刻钟,跑步赶来的人数有了一二百,后面的人会接踵而至,可是左守权等不急了,立刻匆匆跑来北关。

    左守权出现得相当及时,其实晚了也没什么,只是可惜了张修身会以身殉国,立足未稳的建奴照样会遭遇突然袭击,巷战中被左守权莫名其妙地打出去毋庸置疑。

    济尔哈朗久经战阵,他是打出来的将军,虽然不读兵法但是能够条件反射。

    他见了竹帛口外的地形就没有把八千人都带进谷口,而是在谷外安营扎寨,单等着前锋一个甲喇人马成功夺取了竹帛口关城再做打算。

    进入山谷的一个甲喇不满员,一千甲兵左右,加上随军的余丁、旗丁、包衣奴才也不超过两千人,裹挟了七八百老百姓。

    按理说有了这样的实力,以内地明军的战斗力,竹帛口这样的小关口理所当然会被轻飘飘被拿下。

    谁知济尔哈朗没有等来前锋通知大军跟进的好消息,而是等来了狼奔豕突的败兵。

    领兵甲喇额真的头盔都被挤掉了,狼狈不堪,他言辞凿凿中了明国“杀神”奸计。

    明军先故意先以三百余身穿破破烂烂甲衣的兵丁抵抗,用来麻痹我军,等儿郎们一鼓作气杀上城头之时,突然杀出了隐藏的“杀神”主力。

    我军以为竹帛口片刻就会拿下,后队自然懈怠,“杀神”人马乘胜追击,我军在山谷无法展开又根本没有装备铁盾,无法承受“杀神”火器打击,自然无法抵挡。

    济尔哈朗问明情况,倒吸一口凉气,他暗自庆幸自己不莽撞,没有急匆匆把队伍都塞进山谷,否则前队败退自相践踏损失就无法估量。

    如此布置很像老对手“杀神”的一贯作风,难道他真的在竹帛口?应该不是,有可能是“杀神”麾下大将在此。

    济尔哈朗没有过于责备败北的甲喇额真,火速向大汗禀告新出现的军情。

    “……竹帛口出现“战神”人马,具体人数不详,有可能在两三千左右,我军由于那里地形复杂无法奔袭丢了五六百人,如今如何处置请大汗示下。……。”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四十四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红歹是见到济尔哈朗派来的信使,读了书信,得知新情况大惊失色,连忙命令大军火速远离山谷。

    建奴已经被神出鬼没的“战神”虐习惯了,见到“战神”出现选择跑路远离,后金军事贵族都认为是明智之举。

    没有一位后金军将领不服气想要再去攻击竹帛口找回场子,连发出豪言壮语的都没有,大家的共识是别惹“杀神”,因为那样做真的很危险。

    建奴的调度已经被黄家斥候用千里镜躲在山上瞧得清清楚楚,他们把探报的军情回传竹帛口。

    后金军退了,他们居然不敢来报复,竹帛口守军欢呼雷动,张修身和李中正都乐得见牙不见眼。

    此战明军得建奴正兵首级三百余,其中有拔什库三级,巴牙喇二十八,斩杀余丁、旗丁、阿哈二百多,救下被裹挟的老百姓五百足,有三百余老百姓死于乱军之中。

    缴获铁质铠甲三百余,皮甲、棉甲四百副足、还夺下战马二百六十匹,由于建奴抢劫了许多地方,这些强盗都随身携带金银财宝,因此缴获财物以白银计高达六万余两。

    由此可见建奴这一趟劫掠大明又是大有收获,平均每个强盗都得到了一二百两银子。

    李中正极度亢奋,他即刻写了奏疏和捷报派出家丁火速呈报天子和兵部。

    李中正属于道德君子,他没有夸大其词,捷报内容都是经过他亲自核实,因为他曾经在兵部任职七八年,是内行,那些建奴的首级和腰牌,他都一一验看过。

    老夫子聊发少年狂,和八个家丁一边看建奴首级一边忍不住开怀大笑,他萌生了设法留住左守权在身边当大将的小心思。

    李中正生怕虚报战绩,已经亲自核实了战果,即便如此,捷报送到京师还是引来一片哗然。

    自建奴再次入寇以来,大明诸多边军总兵官拥兵成千上万都大败亏输。

    竹帛口守军才是一个千总,人马恐怕只有三五百而已,协助守关的左守权只不过是一个挂名千户,家丁能有几个?

    他们齐心协力不仅成功坚守住竹帛口关隘,还追击建奴斩杀五六百级,迫使后金大军逃遁得第一大功?

    这纯属讲故事,哪有可能?衮衮诸公没人相信,都认为又是哪个利欲熏心虚报战功。

    黄家军情处的武官大多数都有朝廷的官职在身,当然不会是什么大官,只不过是因为这年头有官身的办事方便,没有功名或者官身寸步难行而已。

    左守权就是一个挂名千户,正五品武官罢了。

    竹帛口离京师不太远,“竹帛口大捷”如果属实会提振大明军民士气毋庸置疑。

    崇祯皇帝很期待这个胜利是确确实实,他在接到李中正奏疏的当天就派遣三个中官疾驰竹帛口查验真伪。

    结果当然是十足真金,来查验的三个宦官每人得了左守权三百枚银币贿赂更加高兴,连酒都没喝连夜回去了,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眼巴巴等着呢。

    临走时,三个宦官来拉左守权的手表示亲近,其中一人道:“左大人,您其实无需给咱家好处,咱们这些人都念叨琼崖郡王的恩德,这一次建奴犯境皇上可愁坏了,如今咱们把‘竹帛口大捷’火速回禀,圣天子不知该如何高兴呢。”

    军情处属于黄家最会做人的存在,左守权谦逊道:“几位公公言重了,日后回京师请大家去‘人间仙境’耍子。”

    还是那个宦官打趣道:“就怕左大人马上就会飞黄腾达,到时候早就忘了我们这些废人。”

    左守权道:“哪里会,咱们王爷何等尊贵,他可曾忘了哪一位公公?”

    “那是,琼崖郡王重情重义没的说,放心吧,咱们回去一知道如何回话。”

    崇祯皇帝得到中官确认,龙颜大悦,朝廷大力宣传“竹帛口大捷”,张修身成为了英雄,李中正成为了榜样,左守权当然是楷模。

    后来李中正被朝廷火线提升为大同从四品兵备道,本来在伊阳就义的他自从遇上“战神”麾下就转了运,一年不到连升三级,离巡抚只有一步之遥。

    张修身连升三级当上了正三品茨沟营游击将军依旧驻守竹帛口,只不过由原先属于茨沟营领导变成了领导茨沟营。

    他还得到了许多缴获分到了两万两雪花银,感动得眼泪汪汪的,拉着左守权的手表态这辈子就认准“战神”了。

    英雄惺惺相惜,左守权感佩张修身的忠勇,愿意和他结交,把所有缴获的铠甲和冷兵器都给了竹帛口守军,黄家人马看不上落后的建奴装备,可是竹帛口守军都视为珍宝。

    左守权被李中正盯上了,硬生生塞给他正三品大同游击将军实授,并且表态他在大同任兵备道,会保证左守权的游兵营粮饷足额。

    李中正是真心实意保举左守权出任大同游击将军,也下定决心给足钱粮让左守权的营头兵强马壮,现实最具备教育意义。

    他相当于两次得“战神”麾下救援死里逃生,如今建奴、流寇祸乱大明,自己没有一支敢战的人马早晚还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李中正亲眼看见“战神”家丁打流寇如虎入羊群,打建奴如雄狮战群狼,感同身受,他认为大明如果还有希望,唯有“战神”能担当。

    建奴饱掠几个月后退兵了,掳走了二十余万老百姓,这一次确实收敛许多,大屠杀没有发生,许多失去家园的老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