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莽古尔泰立誓道:“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红歹是,尔等助我,事成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鉴之。“

    这个莽夫的言下之意就是成功夺权后,大家不分彼此一起分享大金国权力。

    莽古尔泰联络的几人都属于被红歹是政权排挤的对象,心中的怨恨如滔滔江水,当然一拍即合。

    琐诺木和莽古济立誓道:“我等在红歹是身边阳奉阴违,如不践言,天地鉴之。“

    其他几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后将誓书在佛前焚烧,按计划分头准备。

    莽古尔泰为了把根留住,他特地来到盛京密告自己的两个在辽东驻守的儿子,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让他们带领本部人马投降“战神”。

    两个儿子见父亲说得郑重,大惑不解,三子巴扎亥疑惑道:“父亲,如果大金国容不下我们,我们可以投降大明啊,为什么要投奔那个‘杀神”。“

    莽古尔泰道:“为父也恨那个‘杀神’,可是为父也最敬佩他,明国虚弱,早晚不会是红歹是对手,唯有黄胜才能够笑到最后,他如果不肯收留你们,他就不会笑到最后,你们早晚还是必死无疑。”

    这话很有玄机,两个儿子一头雾水。

    五子巴扎噶道:“我们投奔‘战神’肯定能够建功立业,只是这几年打生打死,恐怕人家不肯收留啊!“

    “没什么,东江镇孔有德、耿仲明等等以前不也是和我们死磕,如今又如何了?为父相信黄胜应该比红歹是更加高明,只要你们投奔过去绝无二心,肯定能够得到荣华富贵。”

    巴扎亥若有所悟道:“父亲,我明白了,咱们要投奔就选最强的,‘战神’是当之无愧的强者,有了我们兄弟投靠,‘战神’再次打红歹是会更加容易得手。”

    莽古尔泰见说通了两个儿子放心了,连夜偷偷地回“新京”,他是请令巡视金州、旅顺口绕道来此,不能被红歹是觉察。

    回去后莽古尔泰没有采取行动,他是猎人出身,他有耐心,他在等,等待机会。

    因为红歹是老是御驾亲征,只要他再次出兵,七个人中无论谁留在“新京”都会动手,跟随出征的人也会见机行事。

    红歹是很忙,他在忙着登基做皇帝,做皇帝可不是换把椅子那么简单,因为后金国有许多汉奸,他们言辞凿凿礼不可废。

    于是乎,从宫殿到服饰都要重新做,组织架构也要完善,时间短了当然来不及。

    二月中旬,亳州东的官道上,一彪人马高歌猛进,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战神’军人一定要牢记,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战神’军人是为了保国安民,人人都要奋勇杀敌……。”

    这是黄胜套用了后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调子,重新编曲后填词的军纪歌,倒是朗朗上口老少皆宜。

    田间地头的老百姓直起腰,混沌的双眼忽然有了光彩,“乡亲们快看,那是‘战神’的人马,那是菩萨兵。”

    已经升职为宣传队小旗官的秦淮来到几个老百姓身边翻身下马,高声道:“老乡们好,打听个事,你们知道左良玉总兵官的人马往哪里去了?”

    听到“左良玉”三个字,老百姓的眼神立刻黯淡下来,没有人搭理秦淮。

    一路上这样的事情多了,秦淮不以为意,继续大声道:“我家王爷得知左良玉部军纪涣散,屡屡杀良冒功糟蹋老百姓,今天就是追踪那厮为冤死的老百姓讨个说法。”

    闻听此言一众老百姓面面相觑不可置信。

    一个年轻人诺诺地问道:“琼崖郡王真的准备找左总兵替老百姓讨要公道?”

    这时身穿正三品武官常服的黎喜汉出现了,他端坐马上威风凛凛,他本来就长得高大,又骑在一匹骏马上,如同金刚般。

    黎喜汉道:“怎么,尔等不信?在我家王爷眼里区区左良玉算什么,本官就是奉命来逮拿那厮。”

    老百姓认识大明官服,知道说话的人官儿小不了,立刻跪了一地。

    一个老者道:“回禀大人,左总兵的队伍昨天路过此地往西了,按照脚程,现在估计应该离亳州不超过五十里,将军骑马去追不消半个时辰定能追上。”

    厚颜求月票、推荐票,请正版阅读,谢谢书友们,谢谢。

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贼将军

    一个后生听说是去逮拿左良玉,高兴道:“左总兵的人马有一大半没有骑马,他们走得不快,将军一定能够成功。”

    黎喜汉道:“老乡们互相转告,但凡有被左良玉部祸害的乡亲们都可以写出状子,琼崖郡王一定会替所有人做主。”

    看着老百姓将信将疑,黎喜汉也不解释,他知道只要逮住左良玉,老百姓就完全相信了,现在当务之急是缉捕贼将军。

    洪承畴接替陈奇瑜任五省总督之后,开始组织围剿,卓有成效,短短几个月,多股流寇主力又被他赶到了河南,多地民变纷纷平息。

    接下来的过程应该类似,往往流寇被逼到死角被包围,然后就投降混招安。

    洪承畴可不是善茬,他有个诨号“洪剃头”,曾经一排排斩杀放下武器的流寇,丝毫不手软。如果投降的诸位贼骨头落在他手上就会弄巧成拙。

    此时的洪承畴暴怒,不不,用暴怒形容还不够贴切,应该属于狂怒,因为半个月前,流寇居然胆大妄为破了中都凤阳,挖了老朱家祖坟。

    自从皇帝的祖坟被掘了后,上到洪承畴,下到小军官,人心惶惶,唯恐朝廷拿这事开刀。

    洪承畴这个负责剿寇的五省总督难逃其咎,他连遗书都写了,就等着下诏狱问罪,等着菜市口一刀。

    可是洪承畴看到的是皇帝的罪己诏,崇祯公开表示,皇陵被烧,是他的责任,民变四起,是他的责任,用人不当,也是他的责任,总而言之,全部都是他的责任。

    洪承畴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天子如此待他,他当然要以死报之,五省总督下达死命令,谁负责的防区逃了流寇,直接杀头绝不姑息。

    当然,祖坟被刨,崇祯如果不杀几个封疆大吏交代不过去。

    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左副都御史杨一鹏、巡按御史吴振缨时运不济,成为替罪羊被逮拿进了诏狱问罪,结果恐怕不妙。

    洪承畴召集剿寇各路人马的总兵官、参将、游击来亳州共议聚歼流寇,各路人马的主将都来了独独不见他最为倚重的左良玉。

    左良玉在哪里?他此刻正被黎喜汉关在狗笼里招摇过市一路往河南腹地去了。

    左良玉被逮拿可不能就一刀杀了,这样起到的教育意义不大,要让他好好接受人民群众批斗几个月,要把他搞得顶风臭三里。

    黎喜汉不仅仅逮拿了左良玉,还把他的儿子左梦庚和十几位心腹将领一起拿获塞进了狗笼。

    左良玉貌似威风,可惜在黄家私兵面前不值一提,在亳州东五十里,黎喜汉带着一千五百骑兵追上左良玉部,这小子开个会还带着马步兵足五千。

    黎喜汉的骑兵根本不是黄家骑兵正兵,只有集中使用的二百余军官才是,其他人大多数是在河南、湖广、陕西、山西刚刚招募训练了不到一年辅兵待遇的骑兵。

    可是衣甲鲜明的一千五百骑士人人都有全钢胸甲和双管短铳,一面面“战神”大旗迎风猎猎作响,他们直接冲入左良玉的队伍居然无人敢反抗。

    左良玉的匪兵一个个如同傻了般,眼睁睁看着“战神”人马把他们主将包围。

    祖宽一马当先高声断喝:“本官奉琼崖郡王命令捉拿左良玉问罪,与所有的兵丁无干,给你们一息时间扔掉武器跪下免死。”

    黎喜汉的队伍包围了左良玉的中军,其实他们也等于被左良玉部包围在其中,可是那外围四五千兵痞子没有人愿意替主将出头,第一反应就是扔掉兵器跪倒路边。

    这不奇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凡肆意屠杀老百姓的军队战斗力都不值一提,属于军纪败坏欺软怕硬的窝囊废之流。

    左良玉的五百铁甲亲兵没有缴械,仓促列阵把左良玉围在中间位置,突然遭受攻击,左良玉大惊失色,等看清了“战神”大旗马上安心了。

    他思量,自己从来没有挑衅过“战神”人马,也压根儿没有得罪过琼崖郡王,这一定是个误会。

    左良玉大声喝问道:“是朝廷擒拿本官问罪否?圣旨何在?”

    祖宽大喝道:“左良玉,你别不知好歹,拿你还要什么圣旨,本官是奉琼崖郡王命令。”

    左良玉晕菜了,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