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太多阿瑜陀耶王朝的达官贵人迷信这里固若金汤,带着金银财宝躲在城里。

    阿育他耶城风光迤逦,宫殿寺庙众多,单王宫就有四处,每一处都占地不小,都是风水、景致最佳处,每一个宫殿都是以石材为主体结构,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日子好过的地主官僚没有战斗意志,当他们发现自认为坚不可摧巨石修葺的高大城墙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明军进攻,发现明军杀奔内城之时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抵抗。

    官老爷带头跪下投降,老百姓更加没有反抗的道理,军人早就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恐怖武力征服了,他们反而是投降最积极的存在。

    这个国家生活的汉人和汉裔更多,许多地主官僚都能够用生硬难辨的汉语表达归顺大明王朝的意图。

    这片大地上的居民和汉民族渊源不断,甚至历史上的吞武里王朝乃是中国广东汉人郑昭所建,是泰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王朝,郑昭被泰国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

    现如今这个风水宝地被汉人完全夺取不能暴殄天物,黄胜决定“南明”国都就在这里改扩建。

    于是乎,一座在后世曼谷市所在地崛起的“南明”城池即将诞生,城池名称叫做“新杭州”。

    后世的曼谷城内河道纵横,货运、客运船舶穿梭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港口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稻米输出港之一。

    今天这里也会被建设成为天堂般的好地方,有了“新杭州”当然要有“新西湖”,在城西治理水患的同时一个面积大于西湖十倍的“新西湖”已经纳入规划。

    由于“新杭州”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两米。

    因此要彻底治理科学施工,“南明”专攻水利建设的学者和园林设计师共同合作制定了蓝图,他们要把低洼处深挖蓄水,泥土用来垫高居住处,防止内涝。

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

    “新西湖”风景区主体工程完工之时,会有亭台楼阁回廊、宝塔、庙宇,书院、山庄。

    也会有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湖滨晴雨等等绝妙景致,可惜这里少了青山几座有些遗憾。

    还好这里有“新杭州湾”海景可以弥补,可以集中深挖“新西湖”的泥土堆成几座小山包聊胜于无。

    完整夺取的四座王宫也会修缮一新,黄胜准备留下一座作为“南明”王宫,一座用作国宾馆。

    一座作为驿馆接待本国来往的官吏,还有一座和阿瑜陀耶王朝王室诸多豪宅一起改建为对外营业的官驿、客栈。

    成为“南明”国都的“新杭州”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因为经过十几代暹罗人不断扩建、改建长达四百年的阿育他耶城没有如历史般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这个佛都完整保留下来即将成为文化遗产,以后纷至沓来的游人可以饱览异域风情缅怀古都遗迹……。

    十一月,中南半岛无大规模战事,拉网排查在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有条不紊进行。

    只不过这里山高林密,都筛查一遍也得花费一两年,不急,为了老百姓避免被游击队骚扰无法安心生产,“战神”子弟兵不怕麻烦。

    山地兵猎犬搜索队本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准备落地生根的移民组建的乡勇本着对自己对亲人负责的态度细心做事,绝无遗漏有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也不远矣!

    很快许多躲入山林的土著再也难以为继,他们成天采野果、野菜、捕鱼、狩猎是可以勉强充饥,但是得不到食盐人渐渐地就会没有了力气。

    土著们以为倚仗地形熟悉躲过一阵子,搜山的军队就会撤离,他们有经验,以前遇到入侵军围捕大都是如此,不会有军队不辞劳苦成天钻山沟、入密林。

    谁知以前的经验失效了,搜山的军队不但不走还越来越多,而且不放过任何犄角旮旯。

    最后太多受不了的土著主动跑出来投降,山地兵命令他们为大军服务,否则得不到盐巴和粮食。

    为了生存大都数主动跑出来投降的土著屈服了,然后他们成为带路党,更多很隐蔽的土著藏身地暴露。

    随着时间推移,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破坏和谐社会,勤劳的汉人开始大生产后会创造出巨大财富,“南明”国力再上台阶已是必然。

    十二月初,驻军暹罗国都阿育他耶城的“南明”国王黄胜接待了来自广南国的使者胡明山。

    由于“南明”露出獠牙,曾经不可一世的几个东南亚大国被消灭,广南国主阮福源知道再也无法偏安一隅。

    再加上阮福源发现许多大越国富贾豪商和官僚都已经在“新苏州”置业安家,日子过得滋润。

    阮福源想与其广南国被“南明”撕破脸攻破,不如主动派出大臣试探“南明”的态度,看看“南明”能不能允许一个没有威胁的小国并存。

    广南国主召集群臣议事,共同决定广南国何去何从,最后以重臣胡明山、有着皇亲国戚身份的大将军阮福康为首的八成以上大臣建议广南国归顺“南明”,免得刀兵四起生灵涂炭。

    阮福源虽然不愿意也只能如此选择,国力无法比,战斗力相差十万八千里,不明智地选择投降那是自寻死路。

    选择归顺的阮福源没有被虐待,他被册封为“南明”一等安乐伯,私产被允许携带十万银币的价值,居住地为原大越国都“交州”城,以前郑的府邸赐给他居住。

    极力串联大臣谏言国主归顺“南明”的前广南国大臣胡明山被黄胜册封为二等“识时伯”荣勋,实授“新港”知府协助新领地平稳过渡,他的私产得以保全,日子过得安乐。

    广南国大将军阮福康也得到了二等“识时伯”荣勋,他没有被剥夺兵权,成为实授游击将军,他的麾下是从广南国战士之中挑选的不仇视大明身体强壮之人。

    这个用来千金市骨的营伍只有镇抚官和一部分军官是“战神”子弟兵,名称叫做“广南营”,接下来会来马来半岛清缴游击队。

    对待降国大臣当然要拉一批打一批,效忠“南明”的给好处,貌合神离的给大棒,不服不行。

    三个月后,“南明”安乐伯阮福源居然接受了南王一个外交任务,带领使团出使澜沧王国。

    具体任务是劝降该国国王迫提善归顺“南明”,当然还有副使阮诞率领一个千总作为卫队一同前往。

    澜沧王国常年处于周围国家战争之中,忽然周边的国家一个个消失了,如今只有一个强大得可怕的国家“南明”王国虎视眈眈。

    澜沧王国的边境已经无法设防,因为被灭国后的周边国家有大量溃兵和难民涌入,许多侥幸逃出生天的各国权贵也纷纷前来避难,请求庇护。

    国王迫提善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庇护这些亡国之人,大量难民涌入使得本来就难以为继的澜沧王国食物匮乏,导致治安混乱,抢劫、偷盗已经白热化。

    迫提善深知形势不妙,再这样下去单单饥饿就会流民四起,国家即将陷入内战泥潭。

    边境的守备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国王派遣援兵以防不测,因为出现了高举龙旗的“南明”军队,他们虽然目前没有被攻击,可是谁也不能预料明天是否还会相安无事。

    这样的告急军报从四面八方送到迫提善国王的案头,貌似他的国家已经被重兵十面围困,连广南国方向也出现了至少三支军队。

    澜沧王国的军队和“南明”军队交过手,下寮城的争夺战就是迫提善的噩梦,现如今那凶猛的明军消灭了所有的周边国家,澜沧王国早就独木难支。

    在这个国家人心惶惶的时候,“南明”劝降代表团粉墨登场。

    使团成员很杂,有前广南国主阮福源和广南国几位大臣,马来半岛的前苏丹也来了七八个,还有东吁王朝的大将军三四位,当然少不了阿瑜陀耶王国的一干重臣……。

第七百一十四章:汉奸谄媚

    来劝降迫提善国王的大都是东南亚被灭诸国的遗臣,好几个国家的实力远远强过澜沧王国。

    这个中南半岛硕果仅存的王国选择玉碎还是瓦全?

    迫提善召集文武群臣朝议王国何去何从,结果让国王无比灰心,王国的将军们毫无斗志,竭力劝国王放弃抵抗早日归顺“南明”。

    许多文官还请求国王早做决断刻不容缓,因为再拖延下去王国有可能因为粮食短缺爆发内乱,暴民一旦开始抢劫王公贵族首当其冲,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