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还在不断组织人马不间断出城偷袭清军,也顺带着抢夺敌人的粮食、马匹,制造出锦州粮食有可能难以为继的假象,让奴酋判断失误欲罢不能。

    何可纲知道引诱建奴在锦州城下干耗、吃风雪会影响敌人生产,从而达到削弱敌人实力的结果,毫无疑问,削弱了敌人就是壮大了自己。

    耿直的何可纲比历史上更加顽强,由于经常参加汤道衡、程时举他们组织的学习,使得他眼界更宽。

    他不担心自己被建奴困死,因为他无条件信任“战神”,他决定真的到了粮食告罄之时等不来援军,他会率领战士们袭击建奴杀了吃肉。

    这不是胡扯蛋,历史上何可纲带领麾下是真的吃人肉和建奴在锦州死磕,直到被自己人祖大寿忌惮何可纲阻碍他献锦州城投降后金而杀害。

    何可纲为了有备无患,已经早早的进行配给制以杜绝浪费,干嘛一定要吃饱,吃七成饱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汤道衡、熊兆等等文武都竭力支持主将的决定,认为宁可前期的节省全部做了无用功,也不能事到临头束手无策。

    锦州军民见文武官员和大家一个锅里就食,对于因为定量不能饱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公平和正义。

    锦州军民素质高当然跟汤道衡、程时举、熊兆、熊大他们经常带着手下深入基层交流和宣传的结果,夜校学习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茅元仪终于熬成封疆大吏,这几年在登莱巡抚任上兢兢业业工作。

    被孔有德祸乱后的胶东半岛百废待兴,因为这里有便利的海运,有黄胜最早经营的窗口城市之一浮山城,所以有发展基础。

    登莱离自由贸易岛“黄家湾岛”近在咫尺,发展经济当然得天独厚。

    山东是个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大省,只要来主政的官员用心做事,把登莱发展成为内外贸易的繁华商埠城市不在话下。

    这不是凭空想象,仅仅山东的商机就足以让登莱发展壮大。

    想有一番作为的茅元仪到任,镇守太监吕直又是自己人,没有人掣肘还有黄家顾问协助、还会得到贷款支持,甩开膀子干的科学家终于享受到了施展抱负带来的快感。

    茅元仪摒弃以往辽东将门的陋习,在登莱巡抚位置上从头再来。

    他安顿战争难民屯田、大修水利、发展贸易,扶持工商,几年经营登莱日渐富庶,他这个巡抚手里也比较宽裕。

第七百二十章:白杆兵很忙

    有钱就有个性,茅元仪不仅支持总兵官鲁承祖练就“青胶铁骑”,自己手里还练成一支看家队伍抚标营。

    人马有足六千,也是全火器装备,教官都是来自于“战神”军人。

    山东内地乱民四起,胶东半岛地区有浮山城、登州城驻扎强军屯守。

    “青胶铁骑”绝不浪得虚名,方圆三百里宵小无人敢来骚扰,这里成为一方净土,许多官宦和财主选择这两个富庶而且美丽的海滨城市安家落户。

    洪承畴用兵辽东之时,兵部考虑山东必须有拿得出手的部队应对突发情况,因为众所周知“青胶铁骑”主力已经被鲁承祖带回“南明”归建,登莱再派军队前去辽东未免守土人马不足。

    山东近几年是个祸乱不已的地方,邪教、乱民、叛军层出不穷使得朝廷很头疼。

    孔有德祸乱登莱造成的破坏和巨大的政治影响所有的重臣还记忆犹新,登莱好不容易在茅元仪打理下恢复了生机又能够给朝廷提供税赋,许多大臣众口一词“登莱不能再乱。”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镇守太监吕直走了干爹曹化淳的路子,因此诸多大臣替登莱巡抚说话,所以这一次登莱没有出兵、出饷援辽。

    茅元仪根本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训练的军队送去辽东填坑,他想有朝一日南王登高一呼,他可以挟六千抚标营征战四方协助南王平定天下。

    倭国刀兵四起,天草时贞的武装割据之势已经形成,并且有拿下西九州的战略意图。

    由于德川幕府横征暴敛,倭国百姓苦不堪言,暴动屡屡发生,没有被幕府完全控制的北海道完全失控了,许多外藩也是蠢蠢欲动。

    “南明”当然是形势一片大好,整个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成为新领地,大建设、大发展只争朝夕。

    席卷东南亚缴获的贵金属以白银计超过亿万两,掠夺的物资太多价值无法统计,得到的大好河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

    为了长治久安,超过五十万战士和乡勇在清缴山区抵抗力量,估计再有一年半载会河清海晏。

    黄胜每年都在打仗,虽然大多数时候规模不大,但是也让许多新兵和乡勇见血了,得到了锻炼的队伍在快速成长,“南明”军队的战斗力每年都在提高。

    中南半岛八百万移民已经到位,其中大部分是汉民,有一部分是壮族、苗族、彝族等等大明南方少数民族。

    他们被“战神”善待老百姓的行为感召了,自觉自愿追随南王接受新学教育、学习汉语、汉字。

    “南明”新领地上,建设家园的行动每天都在进行中,这里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以全年施工也是全年有收成。

    现在有太多云南、贵州、四川、两广的老百姓主动移民来“南明”王国,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建设家园的劳动中。

    马祥麟、张凤仪夫妇率领的八千白杆兵乃是蜀中石柱子弟兵,是秦良玉赖以称雄的精锐。

    秦良玉获知女婿出兵收复大明三宣六慰激动不已,派出儿子和儿媳以及秦拱明、秦拥明等等子侄鼎立助女婿成功,这当然是一个民族英雄的爱国情结。

    当秦良玉得知女婿拿下的地盘太大,需要太多老百姓移民后又积极发动蜀中百姓几千里大移民,如今白杆兵已经转战万里历时近两年。

    秦良玉办事黄胜当然放心,因此四川移民的安全保卫工作全部交给丈母娘安排,“南明”政府把需要的费用统一交给秦良玉支配。

    秦良玉拿到钱粮当然不会贪墨,她组织护送老百姓南下移民的人马也有七八千。

    石柱兵的精锐都在忙,留下的人马也只能坚守要地抵挡流寇入川,要出川追逐李自成部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

    马祥麟接到母亲的来信,知道山陕流寇再次泛滥,可是他不急于带着人马回四川,因为他也厌恶同室操戈,极度讨厌打内战,认为自相残杀毫无意义。

    况且白杆兵在山陕打仗苦得很,由于不劫掠百姓经常饿肚子,为大军筹备粮草,秦家、马家不知倒贴多少银子。

    如今跟着妹夫在东南亚作战,装备精良、待遇好、钱粮充足,赏赐丰厚,来自石柱的兵将都乐意在这里效力,太多将士想以后就留在“南明”发展。

    白杆兵在东南亚每天都在打仗,虽然没有了大规模的会战,但是积少成多获得军功也不少,也得到了许多缴获,太多猛兵得到了铜质勋章得到了赏银。

    马祥麟夫妇亲眼见到“南明”拿下的新领地逐步扩大,见到这里有肥沃且一年三熟的水稻田,知道这里足以养民千百万。

    四川民多田地少,老百姓勤劳朴实,人人期望拥有自己的良田。

    “南明”开出的移民条件太丰厚,不仅仅承担移民路上的吃用还每一户给田五亩作为私产,而且不需要缴纳税赋。

    新移民在过度期“华夏大钱庄”还会给予低息贷款扶持他们创业、置办生产、生活用品。

    妹夫已经是“南明”国王,马祥麟有了带领白杆兵来“南明”效力的打算,只是不敢和母亲商议。

    因为他知道母亲的性格,母亲根本不可能在大明内忧外患之时改弦易辙。

    黄胜也知道丈母娘的为人,当然不会奢求如此忠臣良将见异思迁,泰然处之即可。

    介于白杆兵在山地战中功勋卓著,大舅子马祥麟得到了“南明”二等汉威伯册封,“南明”不歧视妇女,张凤仪也被册封为三等忠勇伯。

    白杆兵诸多将领得到了封赏,战士们得到的赏赐也不少,石柱兵将归心“南明”已是必然。

    他们短期内不会去大明山陕内战的浑水,而是写信回家让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拖家带口来“南明”安家落户。

    大明兵部多次发文要求秦良玉北上袭击流寇,可是秦老夫人有小两万精兵在为“南明”服务,手上实在无兵可派。

    她只能答复兵部,白杆兵自保有余,仅仅能够固守四川,出川剿寇实在力不从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