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衣食无忧的富人起义才是革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农民闹起来那叫造反。

    造反头头李独眼开始发愁了,因为他估摸着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粮食无论如何肯定熬不过崇祯十七年的春天。

    他现在已经建立了国家并且称帝,不能给子民温饱也就罢了,总不能还如刚开始造反时那样杀妇女、儿童吃肉啊!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如何维持“大顺”**民的生计是个棘手的大问题。

    “大顺”国唯有在明年三月前得到大量的粮食补充,否则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根本熬不到秋收,不杀人而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

    哪里有大量的粮食?大明京师有啊!

    探马和细作早就回禀“大顺皇帝”,大明京师的粮行仓库内粮食堆积如山,连官仓都被各大粮行租用存满了稻谷。

    京师精米售价从来没有高过两个半银币一石,而“大顺”国都“长安”城内杂粮都要十两银子一石了。

    汉人都知道有粮自安,北方战局不稳,京师也难免被兵祸波及,不仅仅是官府和达官贵人开始屯粮,老百姓也不遗余力囤积粮食。

    本来京师全民屯粮会导致粮价直线飙升,但是有“南明”的进口粮食大量涌进,再有华夏粮行坚决执行最高限价,哪怕京师人的金银有许多用来恶性屯粮,也没有造成粮食恐慌。

    大家都储备粮食以防不时之需,反而给京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明政府财政枯竭,手里实际控制的粮食库存相当有限。

    但是在全民屯粮的氛围中,京师积存的粮食足够这个城池所有的军民饱食近两年。

    一群暴民头目闻报京师从来没有发生饥饿,那里有足够百万人饱食的粮食囤积一个个口水直流。

    贼骨头们会算账,京师粮食多,到时候不管是官府还是私人的,统统属于咱们的。

    几十万人马赶去京畿之地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山陕、河南的粮食危机会得到缓解,只要有了收成,人吃人的情况基本能够杜绝。

    伪“大顺”朝廷的朝议还是没有摆脱山大王议事的本来面貌,大家脏话连篇吵吵闹闹达成共识,往东攻伐一定要拿下大明京师。

    因为这符合集体利益,饿肚子的滋味大多数流寇都承受过,为了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贼兵做到了统一认识。

    见麾下向东攻伐拿下大明京师的热情高涨,李独眼认为军心可用一时间意气风发,他意识到如果拿下京城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大顺”皇帝取代了大明。

    至于“南明”会有什么态度?当然被顾头不顾腚的贼骨头们选择性遗忘。

    李独眼甚至异想天开希望跟“南明”划江而治,他没有深谋远虑也谈不上雄才大略,属于走一步算一步的流寇。

    他也不考虑后果,反正能吃的都尝过了,想睡的都弄上了床,他一个卑微的驿卒能够混得风生水起早就赚翻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历史上他如果放弃夺取大明京师,就在山陕自立为王也不至于死得那么快,因为倔强的大明还会跟建奴死磕,吴三桂也不会被逼无奈选择投降满清。

    李独眼如果不撕破脸皮在京师拷饷,就不会引起整个大明官僚集团的公愤,就不会暴露出他的贼性。

    李独眼的匪兵如果没有在京师抢掠、拷饷,也就不会因为抢了太多金银财宝变成小富即安没有了死战决心。

    一片石大战之时当然不会跟满清八旗和关宁铁骑一战就输光了家底从此后一蹶不振,最后连农民都有机会用锄头刨死了“大顺”皇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京师是个局,目的就是把李独眼装进去,这里有高大坚固的城池,有足够的粮食,无论谁来此地都会考虑凭借坚城固守。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热兵器战争的年代,坚固的中世纪城池已经不能成为障碍。

    这个时代正是热兵器和冷兵器战争的分水岭,太多将领还在迷信有人、有粮食再有坚固的大城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殊不知这个想法早就落伍,在炮火肆掠下曾经高大巍峨的城墙已经失去了往日辉煌,还不如纵横交错的战壕有效果。

    李独眼的主力大多数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暴民,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这些人当然舍不得京师城池、舍不得囤积在这里的上百万石粮食、舍不得抢到手的豪宅、美人、金银财宝。

    患得患失就会失去灵活性,当流寇不再流窜,他们的死期就不远了。

    被“战神”大军团团包围在京畿之地,最后的结果所有的积年老匪都会被困,被围歼是他们的宿命,当然他们投降后会被留下性命,不是大头目的贼兵流放去“新厦门”修建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运河最理想。

    这一招叫做引蛇出洞,免得满山陕追着李独眼打太麻烦,黄胜也采取一战就把李独眼的本钱打光的步骤,比“一片石战役”还要狠辣,因为李独眼的贼兵无处可逃。

    把敌人主力引诱到自己熟悉的战场,“战神”不仅仅有了主场优势,还有大量时间乘着贼兵夺取京师一时间忘乎所以的时候占领所有的要道执行关门打狗计划。

    有句老话说得好,“天欲令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不让闯贼自我膨胀到一定程度,怎么能够轻易消灭之!

    没有纪律性的贼兵夺取京师后当然会露出强盗的獠牙,拷饷、抢劫、抢女人等等坏事一件也不会落下。

    京师老百姓会发现所谓的不纳粮的“闯王”原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惯匪,最后李独眼是不是会被京师好人用板儿砖拍死都不好说。

    贼兵在京师吃香喝辣睡美女抢金银财宝战斗力会急转直下,等“战神”军人来围歼之时,这些贼兵犹如过街老鼠般,他们被包围在京城一丝逃出生天的机会都不会有。

    宋献策、牛金星这两个闯贼的狗头军师出谋划策,他们献计请“闯王”派出精明强干之人化妆成山陕、河南官吏的幸存子弟逃亡京师。

    让这些人带上金银在京师内城、外城购买宅院安家落户,以后攻打京师之时里应外合一定会事半功倍。

    大明军队毕竟是政府军,守卫的城池都尽可能放四乡八壤的老百姓入城躲避。

    太多不知变通进士出身的知府、巡抚等等文官都高调表态为民、为朝廷守土,谁也不敢承担拒绝老百姓入城避难导致老百姓被贼兵屠杀的罪责。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闯贼较好的利用了大明官员的无奈之举,太多城池都混入了暗桩,在攻城之战打响之时,往往都是城池内部陷入混乱,最后导致守军以为城破没有了战斗意志,最终落荒而逃。

    里应外合夺取大明城池,闯贼部已经玩得驾轻就熟,对付即将夺取的京师他们当然要把这样的战术发挥到极致。

    山陕、河南太多官吏被灭门,也有太多官吏投降了,闯贼得到的大明官印和相关文书太多,给去京师卧底之人开具的文书如假包换,任谁也瞧不出破绽。

    其实大明的路引制度在这末世已经形同虚设,各级官吏贪腐成风,只要给银子谁还会跟谁较真?

    就这样,今天三十明天五十,上千人带着金银悄悄地利用京城老居民大量流出,新居民大量进入的好机会潜伏到了京师。

    进入京城成为暗桩的贼兵很低调,他们大多数都是精细之人,为了不暴露身份都遵纪守法做老好人,人浮于事的大明官方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

    这些异常举动当然被“南明”北直隶军情处察觉,但是钱猛得到的命令是保障所有的“南明”官员、职员人身安全,其他事情只监督不干预。

    钱猛作为一个大特务头子在大明京师混迹小二十年,政治觉悟不低,他知道家主志存高远,也知道家主早晚会入主中原,现如今闯贼跟大明干得昏天黑地有利于“南明”,他在这个微妙关头当然会保持沉默。

    “南明”特工无所不在,钱猛调整了工作重点,他把精力放在了内城,重点防范王恭厂新区不被闯贼暗探渗透,他开始策划如何迅捷撤离“南明”工作人员,免得到了贼兵大举进犯之时忙中出乱。

    所以看上去风平浪静的京师其实暗流涌动,几方势力交错,各怀鬼胎,到了翻脸之时混乱程度难以想象。

    崇祯十六年十月十日,南明国都“新杭州”张灯结彩,国王黄胜迎娶大明坤兴公主的婚礼如期举行。

    王宫广场进行了大阅兵,七营全副武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