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国正见钱猛依旧不松口,劝道:“钱将军莫要走极端,此事需从长计议,反正救下那人后时间足够,咱们莫要操之过急,当务之急是仔细部署,切切不能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钱猛道:“爵爷放心,那人每天的举动卑职都能够及时掌握,包括他吃了几碗饭,临幸了哪位嫔妃。在那人走投无路时及时出现救下他肯定没问题。”

    黎喜汉道:“现在贼兵还没有包围京师,估摸着我们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实地考察地形,钱将军的撤退计划没有问题,反正时间充足,本爵建议进行几次演习,也让我们的特战队跟军情处特工磨合几次。”

    钱猛道:“完全没问题,有五军都督英国公罩着,即便动静比较大也不要紧,就大大方方以京营操演的名义进行。”

    虽然有分歧还好在先救下崇祯这件大事上达成了一致,钱猛动用所有的特工密切监视皇宫,皇宫大内潜伏的特工也在时时刻刻关注皇帝的行踪。

    为了有备无患,钱猛已经物色了几个人关在一个已经歇业的钱庄内院,当朝皇帝的便服、常服、大太监的制服都分别搞了几套。

    钱猛在京师可谓手眼通天,要几个人做替死鬼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他留了心眼,不敢随随便便抓捕良民,而是在已经掌握的闯贼卧底里挑选了几个相貌、身材适合之人。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焦头烂额的皇帝完全乱了方寸,他手上没有银子,只能采取封官许愿的方法,希望各路总兵官为国杀贼。

    崇祯册封凤庐总兵左都督黄得功靖南伯,左都督总兵李栖凤平贼伯、援剿江楚应皖总兵马岱宁南伯、蓟镇总兵右都督王承胤定西伯、援剿先锋总兵高杰靖西伯等等、等等,各给敕印。

    大明是何等吝啬爵位,而此时为了各路军头能够替朝廷效力,崇祯根本不管什么祖制难违,也不管诸多文官反对,一股脑册封了十几位伯爵,可是结果属于然并卵,闯贼大军在高歌猛进,明军各路军头观望不前。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三月十五日,贼兵包围了京师,漫山遍野有不下于五六十万之众,其中应该有些是裹挟的老百姓和民夫,贼兵有可能在二三十万左右。

    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崇祯皇帝无计可施,此时他再也不信任文武百官,派出诸多太监去监督城防强化治安,可惜京师已经开始混乱,到处有人在杀人放火抢劫。

    这当然是混入京城的贼兵闻听己方大军已经兵临城下都按耐不住跳出来在兴风作浪,也难为这些匪类,在京师装孙子几十天,每天看着金钱美女流口水。

    大军终于到了,许多暗桩立刻挑选已经看好的目标下手,混乱一旦开始,当然愈演愈烈。

    每一座城池最不缺少青皮、混混、闲汉之流,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当然会跳出来趁火打劫。

    眼看着大明中央指挥系统完全失去了效用,崇祯心急如焚,他亲自提着三眼铳、拿着宝剑带着王承恩和十几个操太监头目巡视城防。

    三月十七日,闯贼大军开始攻城,虽然贼兵的纪律性和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可是这个时候有数量就有质量,因为对阵的明军更加不堪。

    京师有守城火炮,贼兵也有攻城炮火,京师霎时间炮声隆隆,虽然双方火炮的威力不值一提,但是巨大的轰鸣声还是让京师的混乱加剧了。

    没多久,混乱就已经蔓延到了内城、连皇城都渐渐地没有了秩序,许多太监、宫女开始打包东西准备逃亡,当然他们准备带走的未必是私人物品,更多乃是宫廷的财物,因为你拿多我拿得少还发生了诸多斗殴事件。

    此时崇祯顾不了许多,他只是密切注意官军是否还能够守住城池,急性子的他觉得在皇城苦等军情回禀是一种煎熬,再次拿起三眼铳带着一行十几人骑马出东华门实地考察防务。

    可是这时候已经不能成行,混战已经开始,他们被乱枪、乱箭所阻。

    崇祯只能重新选择跑去齐化门,驻守这里的成国公朱纯臣根本不相信皇帝会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来到前沿,不管是谁坚决不开门。

    崇祯无奈只能马不停蹄转向安定门,可是此地守军已经作鸟兽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崇祯见内城驻军都能够不战而逃,更加意识到了形势危急,他匆匆折返回紫禁城,命令太监去敲响景阳钟,想召集百官商议如何抗敌,奈何应者寥寥。

    有兵权的武官只赶来了英国公张之极,也不知是诸多武官需要坚守抗敌还是他们担心被皇上点将去执行一个送死的差事,全部选择了装聋子,听不见景阳钟声。

    文官赶来了阁臣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和十几个御史、给事中。

    皇帝见半朝文武千把人,如今国家形势危急连景阳钟都敲响了,只不过赶来了区区不到三十悲恨交加。

    他已知无力回天,瞧着唯一风尘仆仆赶来的武官张之极,见他身上居然也有斑斑血迹,知道形势是何等严峻。

    为何是半朝文武?这不奇怪,还有一半人去年就告假去了“南明”,此时正在赶回大明的路上。

    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看家国将毁,崇祯不由得失声痛哭,他叫过一直和曹化淳带领一千五百操火枪手坚守紫禁城的太子朱慈。

    崇祯命令司礼监秉笔曹化淳、厂督王承恩带上操火枪兵一千五百人跟随英国公保护太子杀出重围投奔南王。

    虽然到了最后关头,崇祯皇帝脑子还没有混乱,他知道唯有把太子托付给张之极才会有机会逃出生天。

    内军的教头依旧是十八位来自“南明”王妃营的川妹子,她们已经是第二次轮班来紫禁城训练内军,跟内操火枪手一起摸爬滚打有了小两年。

    早在二月份,她们就接到可以回家的通知,但这不是命令,这些川妹子都是诚实可靠之人,明知大明危在旦夕都不愿意在最需要用人之时抛弃已经成军的太监们归建。

    她们的举动赢得了内军心底里的尊敬。现在皇帝把保卫太子的重要使命交给内军,川妹子和内军都仰首接受任务。

    内军其实已经被“南明”渗透,太多火枪手已经是“南明”发展的特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不利于大明的任务,现在大家得到了保卫太子突破闯贼围困投奔南王的差事人人磨拳擦掌。

    张之极见皇上如此安排急了,连忙跪下道:“陛下,臣手下有数百家丁,还有两千敢战之兵,再有曹公公率领一千五百操火枪手协助,臣保证能够护卫陛下杀出重围走上京津大马路赶去天津卫。

    到了海边一定会有‘南明’战船、商船在港口,届时陛下扬帆出海闯贼只能望洋兴叹。”

    阁臣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等等文官也都跪下了,他们一致请求陛下暂避闯贼锋芒,突围去天津卫乃是上上策,他们可以追随陛下乘坐“南明”战船由海路赶去陪都南京以图东山再起。

    心灰意冷的崇祯长叹一声道:“不用了,朕承天御宇以来,十有七年,年年征战,加派日多,已经无颜见江东父老,朕决定与江山社稷共存亡,诸位爱卿能够保护太子周全朕已经感激不尽。”

    曹化淳、王承恩以及太子见陛下不肯同行,都不肯走跪下请求皇上一起突围,可是崇祯已经萌生死意坚决不肯去,这时远远地传来喊杀声。

    崇祯最后一次以皇权命令张之极即刻带上太子上路,要求范景文、倪元璐这些在最后时刻还赶来尽忠的文官以后好好辅佐太子。

    崇祯豁出去了,他把大内仅剩的马匹全部给内军骑乘,把自己一直御用的战马交给了太子。

    耳听喊杀声越来越近,形势危急再婆婆妈妈有可能谁也走不了,张之极只能抹干眼泪出发,一直枕戈待旦的内操火枪手行动迅速,他们即刻翻身上马跟着曹化淳、王承恩簇拥着太子往东而去。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张之极带上一千多人马往东而去,他的三百家丁和京营两千人马都在承天门外等着。

    准备突围的二十几位文官也应该有些能打的家丁追随主人,不指望他们成为战斗力,只要他们保护好自家老爷不给突围部队添麻烦就善莫大焉。

    预备突围的人马汇合后应该不会少于四千,这些人都是不肯投降主动作战,装备和战斗力都没有问题,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