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时辰之后,刺史府中走出了一班差役,在益州各个街坊要道的告示栏中张贴告示。

    当百姓们凑上来围观的时候,有认识字的士子,登时大喜过望。

    “招人五十,前来学习山蛮语言,以备不日市舶司所需。但我益州治下子民,不论蛮汉,但有此心,皆可来刺史府报名。一经录用,可以流外四品待之。”

    莫要小看一个流外四品,其俸禄也足够供养一个四口之家了。

    但是士子们关注的是,开口招人的,乃是当今的刺史罗彦。罗彦举荐贤才的美名,早就随着一些科考的士子传到了蜀地。何况这还是处理蛮汉事务,真要是做成了,只怕将来入仕为官,都是非常显赫的一笔政绩。

    有了这样的诱惑,源源不断的士子开始向益州刺史府涌来。

    招人的事情,罗彦自然不会亲自出马。他招来的三个幕僚,刘仁轨总理市舶司,刘长安另有任用,那么这些事情,自然就交给了甄廉这个本地人。

    士林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耳闻,知道这甄廉去了一趟长安,回来就被刺史收做幕僚。此时见甄廉出面,就知道传言非虚。

    当罗彦再次见到甄廉的时候,便发现他春风满面地走进后衙,很是自信地朝着罗彦禀告道:“东主,此次招录五十人,有汉族三十九人,山蛮十一人,都是在我益州官学进学过的。身家清白,素无劣迹。”

    对于甄廉的考验,罗彦在来益州的路上就已经做完了。虽然甄廉却是有那么一点得意忘形,但做事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

    点了点头,罗彦说道:“既然人员定了,那么告诉他们,三日之后,到我刺史府前来学习山蛮语言和朝廷关于山蛮的政策。”

    甄廉点点头,略一迟疑,随后问道:“东主,不知我可不可以也跟随他们一道学习这些。学生虽然是益州本地人,但是也素无学习山蛮语言的机会,更不用说专门了解那些朝廷政令了。”

    看着甄廉一脸的期待,罗彦笑了笑:“你要是有暇,便一起过来学习便是了。你也不要担心,将来总有你的用武之地。”很明显,这是刘仁轨的委任,让甄廉有些感觉紧张了。

    招录的士子,原本以为刺史府会专门寻找通晓蛮汉语言的人为他们教授语言,谁想到,第三日到了刺史府,赫然发现,堂中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年轻的不像话的刺史。

    罗彦看到士子们前来,点点头,指着下边的座位说道:“从今往后的三个月内,早间讲山蛮语言,下午讲招抚律令。每旬一次考校,连续两次考校不合格,即行黜退。”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招贤令中就已经言明了这些事情,士子们自然不会反对。

    当他们坐下之后,期待着夫子进来教授的时候,只听得上首罗彦开口说道:“今日你等要学到,乃是山蛮的日常招唿语言。益州,用山蛮话说就是……”

    士子们顿时惊呆了。

    合着,这刺史赫然要赤膊上阵啊。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罗彦说的山蛮语言,居然准确无比。他们既然能够在那么多士子中脱颖而出,绝非甄廉自己讲了人情。相反,甄廉做事的认真,绝对值得罗彦信赖。

    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山蛮语言的底子,有些甚至本来就是山蛮,归化后进入官学学习。两边的语言都精熟无比。

    士子们此时除了惊诧,唯有认真跟着罗彦发出那一个个奇怪的音调。

    然后,成都府城就传疯了。

    新来的刺史,居然通晓山蛮语言。这是第一件人们为止震撼的事情。这第二件,便是那刺史府教授山蛮语言的,赫然就是这位刺史。

    还有什么,能比一个大人物纡尊降贵这般关心蛮汉事务能够让人们震撼。

    “我益州究竟迎来的是怎样的一位刺史啊,原本以为他说要解决山蛮的问题,只是为了安抚人心,不想居然这样认真,会亲自上阵教授士子山蛮语言。”

    “你还别说,这下山的蛮子,还真是有可能在这位刺史的任上被解决。”

    “说起来,咱们也有半月没见着那位吴王殿下从都督府出来了吧。”

    “唉,你不说,还真没有注意到。自打听说这刺史将吴王打下马来,便再也没有见过吴王的身影了。”

    “那岂不是说,这位已经在我等不知不觉中,做成了其中一件事情?”

    在人们严重最难的一件事情,被罗彦就这样做成了。他们可不知道,口中的吴王殿下,正在天威军中受苦呢。

    但是,有交口称赞的,自然就有极度失望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一些商贾:“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刺史,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铁钱的问题。我等行商,每每载数车铁钱,也不过是换同样的物品。”

    “是啊,要是首先解决铁钱的问题,我等决定交手拥护啊。”

    不过,显然要让这些个商贾失望了,罗彦既然说了要教授这些士子三个月,那就绝对不会在这段时间有什么别的举动。何况,在他的心中,解决铁钱的问题,最快捷的手段,便是在这益州境内树立极高的微信和声望。

    但,民间的议论,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在官场上,反而是另外一番风景。

    金水县县令的文书,自然在呈送的时候,便引起了其他各县的关注。至于内容,金水县令早就向阳安郡的另外两个县令通传了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也让其他各县知道了情况。

    罗彦的举动,无非是无声的反驳,你说不行,我偏要继续做下去。你的文书,我压根不管。

    可是,还有另外一重意思,那就是,这位新来的刺史,为人有些软弱。须知若是遇到强势一点的刺史,看到那金水县令的文书,绝对会专门下发谕令,申斥其人。

    但罗彦仅仅是将文书压下,再也没有其他的表示。那就说明,目前的这位刺史,说白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与他们这些县令交手。

    对于诸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既然刚来都没有什么手段,往后也就不用想能从他们身上割肉了。混迹官场到县令的层次,哪里有什么善于的人物。

    殊不知,他们这样的想法,正好步入了罗彦已经设计好的彀中。

    所以,到最后不论百姓和商贾们怎样评论,都为罗彦起了一个很是特别的名字,唤作:“不务正业的刺史。”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风起兮益州城

    三月为期,这不仅仅是罗彦给士子们定下的期限,同时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期限。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时间。就在农时到了时候,杨瑞匆匆自蒙阳赶来。

    “如今沲江的工程不日就可以竣工,不知刺史什么时候有暇,也好正式竣工。”杨瑞回来之后才知道,金水县的县令闹出了不少的幺蛾子。若是没有见识过罗彦的厉害,他倒是可以为这金水县令说几句好话。

    可罗彦显然不是什么善人,虽然不知道一直引而不发是什么意思。但正因为这样,杨瑞知道罗彦图谋甚大。

    九陇县,作为此次开凿河流的主要受益地区,也是此番兴修水利的终点,百姓多年来深受灌溉之苦。自从三月前刺史府发出谕令,征发民夫的时候九陇乡民便踊跃参与。

    这不,当宽阔的河道彻底从沲江引来清水,挂着红绸的闸板外,围拢着的百姓欢腾不已。

    作为此次主持兴修水利的官员,杨瑞走到人群前边,很是感慨地说道:“三月之前,当我从刺史口中听到要从沲江引水来九陇,内心是震撼的。杨瑞为官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官员,在甫一上任,就能这般明确地规划出这样详细的工程。”

    说到这里,杨瑞很是恭敬地回身朝着罗彦一拱手,这才转身说道:“此番成功,全赖刺史非凡魄力。方使九陇与唐昌百姓受益,有此父母官,乃我益州之幸事。”

    说完之后,朝着罗彦一引:“郎君,不如你来向百姓们说几句。”

    罗彦正有此意,也不拒绝,走上前去。看着下边争着往前挤着,要看他这位年轻刺史的百姓们说道:“如果你们以为,这是我或者是杨长史的功劳,那么我要告诉你们,想错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你们听不懂这句话,那么我便为你等做一个解释。老话说的好,天上掉官帽,脑袋要伸出去。”

    这句很是粗浅的俚语,一下子就拉近了罗彦和百姓们的距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