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肢被裹进衣服里边,人们自然是看不清楚的。但是因为束腰,对比着身边一些偏瘦的男子,都能看出来这群人瘦成了什么样子。明德门外的守城士兵就是最好的参照,这些人穿着铠甲,束腰能够达到四尺多。

    但是人们看到的对面这群人的束腰有多细?二尺过一点,简直就是形容枯蒿,连很多女子的腰都比不上。更不用说随着距离拉近,看到的接近于骷髅的面孔。

    看的越清楚,围观的人们哭泣声音就越大。很快哭泣变成了哀嚎,原本萧瑟的天空,在这哀嚎的声音里显得更加凌冽刺骨。

    而对面的这些受尽磨难归来的汉子们,看着长安城外一片哀声,情不自禁跪下来,抓着膝下的白雪,泪流满面。

    这样的情景,他们在多年前辽东大地上绝望的时候有过,在高句丽受尽磨难的时候有过,在被释放之后踏上国土的时候有过,今天,还是情不自禁把热泪洒向这万古长空。

    多年的屈辱和痛苦,就这样随着泪水一点一点表露出来。

    罗彦看着这些男子汉们,突然间就想起陈陶的那首诗来,情不自禁地,念着:

    “誓扫高丽不顾身,八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辽东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不是罗彦可以想把气氛弄得很僵,实在是他自己也被这种悲伤感染了。

    只是罗彦念诗的时候,虽然小声,还是被身边的一些人听到了,而这些人重复着罗彦的诗句,不停地散播着这种悲伤。场面,一下子有些不可控制了。

    李渊原本是打算把这些归来的俘虏安慰一下,就直接回宫去的。毕竟现在他是皇帝,能够这样前来作秀已经是不错了。谁想到现场的气氛会变成这样,等着吧,自己身体实在有些撑不住;不等,那好,作秀失败,民心尽失,还要被言官们各种骂。所以李渊这会儿也是在强撑着。

    罗彦一看,这不行,如果这样下去,以后大唐百姓反战的情绪越来越高,到时候可就不好收场了。

    也不顾周围的人一脸惊诧,罗彦拼命往前挤过去。一直挤到平民的最前边,再往前就是李渊和一众文武大臣了。

    顾不得请示李渊,顺着阻拦百姓的士兵化成的边界,罗彦慢慢的向靠近这些回来的士兵们的地方挤过去。好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只顾着哭泣,罗彦很是轻松就挤到了他想去的地方。

    这里是最靠近被俘士兵的地方,距离远来的人群也就是是十来步的距离。

    扯着嗓子,罗彦开始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没错,罗彦唱的正是《精忠报国》。

    这样的唱法,虽然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怪异,但是这已经算是后世最早的中国风歌曲了。满是热血澎湃的激昂,确实很是符合现在的这个场景。

    唱了一遍,罗彦感觉不够。那就再唱一遍,而且把声音唱的越来越大。

    第二遍,人群中少了几分哭泣,尤其是靠近罗彦的这些人,反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罗彦唱的内容上。

    第三遍,靠近罗彦的枯瘦汉子们已经开始默然不语。

    第四遍,已经有人跟着罗彦开始唱,虽然有些歌词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基本的调子已经能跟得上。

    第五遍,罗彦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嗓子嘶哑,唱的也没有原来那么好听。归来的将士已经有好多开始跟着罗彦唱。

    第六遍,罗彦开始嘶吼,更胜过歌唱。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罗彦去领着唱了,这数千汉子,眼中的灰暗已经消失,唱着这首歌,泪水和坚毅的目光一起从眼中迸射出来。

    等到罗彦耳中听到的第七遍,他已经无力唱下去,只能静静听着。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足够了,明德门前,此时此刻就剩下这首歌。

    原本李渊身后的一些将军还碍于李渊在场,强忍着冲动,只是静静听着。但是这样一首热血激昂的歌曲,岂是强忍就能忍住的。后世好多懦弱的少年听了这歌都能变得男人味十足,更别说这些本来就在沙场出生入死的人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将军起的头,武将这边反正是管不了那么多,不管嗓音有多难听,反正就是开始把这首歌吼了起来。

    原本还悲戚的场面,在几刻时间之内,就大变了模样。

    李渊静静听着明德门前上万人把这首歌唱了好几遍,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也是深有感触。

    又过了几刻,终于这些人都唱不动了,李渊这才摆手,让手底下的侍卫拥着自己走到了那形容枯槁的数千人面前。原本打算说的那些场面话,此时此刻李渊也说不出口,只是站在这数千人面前,躬身一拜。

    这可了不得。

    李渊作为唐唐天子,这一拜代表的含义可是太重了。

    这几千人也不顾自己身体不好,直接刷一下全都跪了下来。不仅是李渊面前的人,明德门前,除了李渊,没有一个站着的。

    等李渊一拜之后,他就让众人起身。

    所有人都开始哭泣,但是这个时候不再是原来的悲戚。

    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志,是报君黄金台上意的誓言。唐唐天子,能够为一群俘虏施礼,这是事先谁都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一拜效果出奇地好,想必今天过后,只要是汉家儿郎,没有不愿意为李家天下效死的。

第六十二章 唱完歌还得捞点好处

    没有在明德门前多说一句话,李渊一副高冷的样子转身就走。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一应官员去做。

    不过,此时此刻没有人会起来。虽然是大冬天,虽然跪着确实很冷很不舒服。当然,罗彦心里头不会这么想了,他可是丝毫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李渊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个政客偶然间的感性流露。

    但是罗彦不知道的是,李渊在进入明德门之后,就派人去打听到底是谁唱了这么一首歌。

    回到太极宫,坐在精巧的暖炉旁边,李渊听着内卫的汇报:“圣人,根据属下对当时值守的士兵询问,确定当时唱那一曲的人,是前秘书省校书郎罗彦。”

    “嗯?罗彦,这个名字倒是听起来很熟悉啊。”李渊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似乎想起些什么,但是记忆又不深刻。

    “此人乃是本年进士科甲等,四月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被国子学陆德明助教收为弟子。写过《权书》,名动长安,但是前些时候以精修学问为由,自行辞官。如今就寄居在陆府。”

    听到《权书》,李渊开始有了印象,所以顺带着把罗彦之前的好多事情都想了起来。

    面对这样一个人才,李渊想着把罗彦拉出来继续做官。不过想到罗彦才自己辞官没几天,自己就巴巴地跑上门给官,那也显得朝堂没有了威仪。更何况,罗彦才十几岁,时间还长着呢。

    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渊吩咐一边的中书舍人:“拟旨,前中书舍人罗彦,谦恭好学,才德俱佳。念其家境贫寒,赏钱千贯,蜀锦五匹,十二经一套。”

    反正李渊的意思已经传达到了,至于这圣旨上面怎么写,文字怎么写出花样来,这都是中书舍人的事情,跟李渊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本来以为可以抽身而去的罗彦,此时此刻却被一群大老粗给拦住了。

    这些武将眼尖,那会儿咱就看清楚了罗彦的所在,这不,一等到李渊走人,立刻就有人把罗彦给堵了。而且,堵他的这个人罗彦还认识。

    没错,罗彦最开始是被屈突诠给拦住的。这货凭着跟罗彦喝了几碗酒的交情,硬生生把罗彦拖到他老子的面前。

    “阿爷,我就说了,这个人我认识,庐州罗彦,前些天我们还一起喝过酒呢。”屈突诠一脸显摆的样子,就差直接说来夸我了。

    没有理会自己家的混小子,屈突通领着一帮子武将把罗彦给围了起来。

    “罗小兄弟,你刚才唱的那个曲儿不错,要是有空,给咱们十二军的兄弟教教呗?”为了套近乎,屈突通是刻意忽略掉了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

    李渊根据地域把天下兵马分成十二军,虽然屈突通不是这某一军的主官,但是这个时候屈突通可是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也是统管地方兵马的高官。虽然说陕东一地近期战争很少,但是像罗彦所唱的这歌,用来鼓舞士气,绝对是好东西。

    其他的将军也大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