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腾原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饿是饿不了,一年下来的辛勤早已换回足够的食物支撑过完这个冬季,但是每天这么闲着在家避寒,倒不如外出砍点木材回来,拖到长老院那里卖点钱要好点。

    原本,原始人对货币和积蓄这些没有什么概念,大多都是饿了就去打猎,打够了就老实呆着,减少热量的消耗。但自从华曦推行货币政策以来,经过一年来使用接触,族人现在对货币的理解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的肤浅。

    于是,在整个寒冬里,中华城展现了其他部族所没有的惊人活力。整个城镇内以及城外,到处都是嚷嚷囔囔的人群,和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相比于中华城,铁壁和日落堡就要冷清得多。大雪封山,水流结冰,都是铁壁和日落堡冷清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二城毕竟在目前只属于分城,聚居的族人不多。二城加起来的人口二千不到,中华城作为主城,人口是二者之和的四五倍,人气鼎盛。

    掐指算算,距离开春约莫也就四五十天的样子。虽然距离开春不远,但天气却比以往都要寒冷,已经有几名在野外伐木的族人活生生地在森林内冻死,倒在薄薄的雪地上长眠不起。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度发生,华曦下令所有族人都要呆在屋内度过这个寒冬。

    两个月后,天气虽然还很寒冷,但不远处大树上,往昔被积雪积压得有些沉甸的枝头,如今已经仰首挺胸地挺起身子来,嫩芽业已钻破了还挂在枝头上的少许积雪,露出嫩绿色的笑脸向人们微笑。白茫茫的大地和树林,此刻已经有不少的绿色斑驳不一,点缀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春天来了,小鸟叫了。尘封已久的各类作坊和城内外的事物,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春之女神的魔法洒过,焕然一新,到处都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

    憋足四五个月的人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因为他们家的米缸,食物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可以支付的中华币早就花光了。因此,当华曦在元老院与长老和将军、祭司们讨论商议完后,一名祭司站在广场的大石碑下,肃穆庄严地对着广场上聚集的人们宣布:开春了!

    开春的信号一经祭司的口中传出后,几乎所有的族人,无论是有身份的还是平民,抑或是奴隶,都迫不及待地撒开脚丫子朝那许久没有去过的作坊、农田、森林、沙场中跑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兴奋的笑容和激动的神色。

    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去年努力了一年,饥饿和寒冷都离自己远去,今天再努力,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生活用品等私人财产,将不再遥远。每个人在今年的愿景都有所不同,奴隶、平民、富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盘,人人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

    这也正是华曦希望看到的。华曦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一种东西叫做‘盼头’。

    为了纪念开春,华曦同时以新的一年里,立春前后一个月的几天时间,定位春节。并将春节的由来和意义命祭司记录入中华法典内。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对联和写对联的纸张,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无碍新年的喜庆。华曦让长老、将军和祭司这些手里掌握着一些生产资料,日子过得不错的阶层都必须杀猪宰羊来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相信,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时间的推移,新年这一美好的节日会被人们所渐渐接受,并延续下去。

    单是以身做法还不够,华曦还以族长的身份,祭司以神明的旨意,在宗庙前举行有史以来,空前盛大的春节祭祀大典。每个到场的族人都可以在宗庙前得到一小碗的食物,未满16岁的小孩,均可从祭司学徒的手中获得一角钱,寓意为一本万利,身体健康之意。

    有得吃,有得拿,加之是神赐下的节日,族人对新年这一节日的理解和认识,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中华法典的载体,也从兽皮卷扎换成了一本厚厚的a3纸大小,二指厚的纸张所代替。并用处理过的兽皮包裹封面,用青铜金属汁烙上四个大字:中华法典。

    纸张的诞生,虽说拥有种种好处,使用纸张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要想大规模的使用纸张,平民化显然还不是现在的生产力所能负荷做到的。纸张因为制作费时费力,也就赋予了它高昂的价格。

    短时间内,除了一些极其重要和紧急的文件,才能用到纸张。族长尚且如此,遑论底下的权贵和平民了,兽皮、竹简依然是记载文字的载体。

    因为造纸术先不说是是中国四大文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最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光是超越这年代所能理解出来的性质,就足够华曦对造纸术的保密和关注。

    造纸作坊的地方,距离中华城也就二三里的距离,毗邻南门外的农田。华曦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规模小,但储藏着足够粮食的村落。村落占地只有半顷土地(一公顷=1万平米),居住着三十多名专职造纸的族人。

    维持一个部落的稳定繁荣,温饱是根本;但要部落在此基础上发展,那就需要知识。只有得到文明传承和积累,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传播的载体。

    纸张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目前没有能力大规模的生产纸张,不过兽皮和竹简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在整个腊月寒冬里,华曦让长老团下面的人在部落里做了个关于文字普及的调查。调查显示,部落的识字率不到20%,认识文字的族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掌握一点生产资料的族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大部分族人都处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尴尬阶段。

    有个正常现象,和华曦在网络中看到的历史一样,有钱人受到的教育总是比穷人要好得多。穷人为了一口粮食奔死累活的,不太可能有多余的精力来学习文字,也没有钱供自己孩子去宗庙里,给祭司跟孩子进行教育。

    不过可喜的是,虽然大部分人都是目不识丁,但他们交流的话语,从多个不同部落有差别的语言,统一到了现在的普通话。语言的统一,对生产力的提高和政体的稳定有很大影响。

    目前,部落的实力已经比去年要好上许多,华曦决定今年开始,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提高族人的识字率。对于这个伟大的决策,元老院的长老和将军们一致投票通过华曦的决定。虽然有小部分长老对平民也能学习文字的决定持反对意见,不过,少数服从多数,到了最后他们也只能选择赞同。没有人会傻到与族长做对头的。

    华曦也在私底下招来祭司长,商量出一个不错的办法。祭祀宗庙这个神圣机构下面,新设立一个机构“传教会”

    传教会,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将文明的种子撒向普罗大众。里面的人员称为传教士,每天都必须走访各个阶层,负责向族人教授普通话,文字等知识。按照教授的文字,族人的识字率和广泛程度,每个月底可以从审核祭司的手中获取数量不等的中华币。

    当然,要想进入传教会当上传教士,首要的条件那就是懂文字,识法律。如果熟读祭司的一些经义(部落目前还没有宗教),那被选中过关的几率将大增许多。

    华曦从来都认为,人性是贪婪的。只有你有实际的东西拿出手,那给你卖命的人自然就多,落力的程度自然也深。

    消息一经传出,宗庙前的广场上挤满了几百名闻讯赶来的族人,其中不乏一些长老的子女。(上学的资格,男女均可,只有够钱支付学费即可。)不过,大部分的族人都是平民百姓。

    传教士的工作,获利丰厚,且没有其他劳作那么劳累,深受这些原始知识分子喜爱。

    除此之外,华曦还颁布了一项法令:但凡能够熟练地读出和写出100个文字的人,无论何等身份和性别,都可以从宗庙里一次性获得50元中华币的奖励。如果能够识字过千,并能诠释文字的意思者,不但可以获得过百不等的中华币奖励,还可直接进入宗庙,跟随不同祭司学习不同的知识,称为祭司学徒。

    双重措施下,全民点起学习文字和普通话的热潮。你可以在田地里,一边耕犁的农民一边跟随传教士大声朗读着华曦整理好的教科书内容。当然,教科书只有一本是正版的,载体是用白纸。传教士所携带的教科书,乃是竹简或是兽皮书写的手札。

    携带虽然不方便,但这丝毫不影响广大族人的传教和受教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