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1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游击队进入摩苏尔。但因为当时西班牙和北非吃紧,加上丘吉尔认为伊拉克军毫无战斗力,所以把中东部队几乎全调往地中海参战。这个严重误判,导致哈巴尼亚空军基地快速沦陷,四千多名英军被俘。为弥补错误,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丘吉尔打起了中国波斯集团军的注意,但白崇禧却以进攻德黑兰的借口,拒绝了从科威特出兵建议。

    就在丘吉尔想尽办法夺回伊拉克时,希特勒却陷入兴奋。伊军攻占哈巴尼亚的当天,他就找戈林商量,组建‘中东军团’。戈林当然立马叫好,连夜找来空军上校沃纳容克,授权他组建特别航空队充当先头部队。戈林在给沃纳的命令中称:“元首希望行动能掀起阿拉伯人的反英圣战”。沃纳上校也没辜负元首重托,就在英国驻伊大使康沃利斯爵士离开阿瓦士时。刷上伊拉克空军标志的24架bf110c战斗机、7架he111h轰炸机、30架ju52型和7架ju90运输机取道南斯拉夫和维希法国控制的叙利亚,抵达巴格达机场,并带来340名精锐伞兵。

    6月15日,墨索里尼也突然插一脚,意军第155中队的16架cr…42战斗机和20架ju52运输机飞抵基尔库克,277名首批意大利伞兵加入‘圣战’计划。

    苏德意相继插手,白崇禧又无兵可派,丘吉尔只好去求助美国。沉浸在西伯利亚公投中的罗斯福也不希望伊拉克落入杨秋手里,所以立刻让艾森豪威尔想办法。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的艾森豪威尔哪还有办法,只好连夜用阿尔及尔败下阵来的士兵。组建三个步兵团,用运输机送往亚历山大港,然后让他们与当地的一千多名海军陆战队配合,帮助英军进攻伊拉克。丘吉尔也咬着牙,把埃及的第10英印师调往约旦。

    趁英美干涉伊拉克之际,白崇禧也没闲着,集结十五个师,耗时五天一举攻克库姆,打通了前往德黑兰的最后通道。同时。杜聿明率土库曼集团军六个师、阿富汗和伊朗四个师,也沿着里海向西进攻。七天内连克贝赫沙赫尔、内卡、萨里和巴博勒四城,逼迫巴甫洛夫只能沿达马瓦德山和尼兹瓦尔山据守,彻底丧失了伊朗战区的主动权。白崇禧攻克库姆后。并没有急于包围德黑兰,而是让李晋率三个师,在伊军的配合下,向哈马丹和库尔德斯坦省运动。从侧翼威慑巴格达的同时,也希望切断德黑兰和大不里士的联系。

    虽然德黑兰有被合围的危险,但中国土库曼和波斯湾集团军双双被牵制的局面。正是斯大林希望看到的,于是亲自打电话给前线的铁木辛哥,要求他抓住中国援兵不多的机会,全力进攻,夺回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就在他踌躇满志时,一份重要情报,却让克里姆林宫再度体验严冬的彻骨冰寒!

    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即将举行脱离苏联的地区公民投票!

    ====

    诺里尔斯克,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极北的边荒小城,以拥有高品位镍、铜、铂族等有色金属闻名后世。历史上,这里是大清洗时代最重要的罪犯流放地之一,但这个时空里却不同。自从1920年中国强行以武力控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切断苏联向东的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后,整个叶尼塞河以东的苏联地区,都陷入长期的游击战和动荡中。战争和饥荒造成上百万苏联移民离开或死亡,使当地人口从1918年的270万,下降到不足33万!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刺激经济。杨秋大肆举债,掀起振兴中国的基础建设**。在各种工程和金属石油加工业的带动下,大量汉族家庭开始移居赤塔、北海(今伊尔库茨克)和乌梁海等北方省份,人口也迅速膨胀到300万。为继续向北拓展,杨秋不顾苏联的强烈抗议,动用军队修筑价格便宜的窄轨便道,深入苏联的雅库茨克等地区,掀起极北淘金和开矿热潮。在报纸引导和巨额财富的引诱下,北方移民的脚步开始向北极寒地深入。1933年初,两艘中国海军破冰船更是在夏季成功走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抵达新西伯利亚群岛进行水纹勘测。

    截止目前,不包括赤塔等中国北方省份,总计有约五十万中国移民居住在苏属东西伯利亚地区,占当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其中大部分都是工矿企业的员工和家属。斯大林对此恨之入骨,一度打算修建北极铁路,但终因技术无法实现而告终。

    3010计划启动后,国内对珍惜有色金属的需求开始加剧,促进了“西北地质大发现”进程。诺里尔斯克也是在那时,被发现有大量镍铜和铂族矿,最终由中国北方矿业公司接手开发。经过数年开发,不仅修建起火力发电厂,冶炼厂和食品加工厂,还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业居住区。目前约七千居民住在这里。百分之九十都是矿业公司的工人和家属,剩余也都是游牧的埃文基族。因为实在是太偏,所以每年只有5到10月可以从叶尼塞河前往这里,其余时间均要靠定期航班来往。为防止苏军袭扰,这里还常年驻有一个警备营,并有一个大型室内机库。

    卡瑞斯搭乘中国空军运输机抵达这里时,天空还飘着小雪花。

    “啊!这里真美,快看,再下雪。”一名来自国内的女记者显然没见过六月飞雪的景象,禁不住呼喊出来。

    记者们很快被士兵安排上了一辆卡车。卡瑞斯坐在前面,目光在身边陪同他们的辜玉文身上绕了几圈。“卡瑞斯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辜玉文的英语很好,扭头询问道。

    卡瑞斯知道,这个年轻人和霍普金斯一样,是杨秋最信赖的私人顾问之一,参与过很多国家决策。所以也想从他嘴里套套话:“辜先生,贵国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投票呢?这里是苏联国土。”

    “这里确实是苏联国土,但那只是过去。卡瑞斯先生,您忘记了?我们目前的工作。士兵们付出鲜血好和牺牲,不正是要打破独裁和野蛮吗?所以总统认为,既然我们解放了这里,就应该给这里的人民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辜玉文的口才很好。说话滴水不漏。

    “但这里是贵国公司投资的矿区,工人也都是贵国公民,他们部应该获得投票权。”

    “不不,您错了!既然他们居住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就有应该和当地人一样,拥有选择的权利!这里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获得。这不正是我们两国一直在提倡的自由、公正和民主吗?”

    卡瑞斯动动嘴角,辜玉文犀利的言语。让他一时找不到辩驳的言词,总不能说美国不民主吧?

    辜玉文笑笑,手指着摆在士兵身边的选票箱:“听说您在二十多年前,与总统一起见证了《程城法案》的诞生。那么您应该能感觉到这个国家,同样不缺乏自由的权利,不缺乏公正。今天,您将再一次的见证到。”说完,车子也到了目的地,他率先打开车门,转身向记者们招招手“来吧!大家一起,用你们的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苏联国土上的第一次公正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卡瑞斯无奈的笑笑,只好跟着大家一起下车。

    走下车后,选票箱早已摆放在醒目的市镇大厅门口,数千名工人和游牧居民排成长龙,挨个的进入遮掩的填票处,然后走出来将选票投入票箱。

    “快快,瞧见没,洋人都来了。就不知道是那美国佬,还是英国人。”

    “咋就能肯定是英美呢?说不准是其它国家的。”

    “笨死,咱大总统眼里,除了英美,还能待见谁?依我看,怕是请他们来观看投票的。算了,不说这事,你小子一直马虎,等会可别勾错了。”

    “头,你别瞧不起人。我康子平时糊涂,可好歹也是得大总统照顾,念过中学的人!”

    “你小子,就是一张嘴。来,大家在合计一下,这可是大事,咱万万不能耽误了总统的大事。”“对对,要合计,要合计!开疆辟土,呵呵,几百年不见的大事呢。”

    记者们的到来,引发了居民们的好奇和议论,大家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反反复复的提醒自己千万别选错。

    没有争吵,没有哄闹,一切都和卡瑞斯来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不要说那些兴奋的中国移民,连那些当地少数民族都兴高采烈地享受第一次选择的权利。公开透明的填票、投票,让他找不到半点瑕疵。当然,除了占多数的中国脸庞。。。。。。。几小时后,投票结束。当他拍下票箱被贴上封条,由全副武装的士兵搬上运输机的画面时,又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那次,他亲眼见证了奠定现代中国,甚至是大国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