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枪,把全部机枪都集中起来!”

    “掷弹筒,我需要掷弹筒!”

    “炮兵。。。。。。目标小姑岭正前方。。。。。。。”

    迅速察觉到异状的余德海抓起野战电话就下令仅剩不多的步兵炮全部扭向小姑岭,与此同时方维也组织起了全部的机枪,一挺仿mg08/15汉二型重机枪率先嘶鸣起来,每分钟600发的速度在阵地前形成了一道金属屏障,紧接着十余挺轻机枪也加入了怒吼中。步兵们也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到了,抄起全部可以作战的装备堆在面前战壕上,一枚枚手榴弹全被拧开了盖子。…;

    “小心别被他们突进来!给我打!”

    一声暴喝后,阵地内轻重武器全开,猪突的日军步兵如割麦子般倒下,可日军不愧是以顽强著称,居然不顾伤亡继续狂突,眼看就要突入阵地时,师属警卫连的冲锋枪发威了,被视为最后一道屏障的他们因为弹药不多,加上距离和射程第一次支援后就被雪藏,现在这个最危险时刻自然已经没人在意补给问题。

    小姑岭本身正面就不宽,按照每5米一只冲锋枪的部署,双排弹匣32发又提供了远高于斯登20发弹匣的火力和速度,顷刻间那些眼看就要完成突击的日本兵纷纷倒下,让山脚下的荒木贞夫等军官纷纷倒吸口冷气。。。。。。。中国人已经富裕到人手一支机枪的地步了?这***还突个屁啊!

    眼看自己的精锐步兵一**倒下,花田少佐牙都快咬碎了。不过紧接着到来的第二波冲锋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近百位埋头猛冲的日本步兵一下子冲垮了防线左侧,眼看那边缺口越来越大,荒木贞夫刚想下令集中力量时,一团团火球却陡然从不远处腾空而起!

    “怎么回事!”

    “哪来的炮兵?”

    “该死的,骑兵连为什么不回报!”

    从得知国防军有重炮后,荒木贞夫就把骑兵侦查圈扩大到12公里,以提高对重炮的预警,但现在骑兵居然没报告就出现了重炮,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经验丰富的炮手立刻根据炮弹呼啸的声音和弹丸爆炸后火球判断出,这应该是一款105毫米大炮。

    105毫米这个口径日军暂时还没装备,但从欧美各国型号看撑死了也就10公里左右射程,完全在骑兵的预警范围内,怎么会连一点点信号都没发回来呢?几百骑兵总不会全被悄无声息的杀光了吧!荒木贞夫此刻已经顾不上继续撕扯小姑岭防线了,立刻下令各部回缩,躲入掩体前还将骑兵队长臭骂一顿。但这位骑兵队长也是很无辜,因为此刻国防军的炮兵阵地远在15公里外!

    摩天岭东侧15公里外一处山包已经被工兵平整出了一块空地,深深地拖拉机轮印尽头是101师直属炮兵团3营刚刚准备的12门最新湖北产战锤14乙型105毫米加农炮,这种炮模仿与后世大名鼎鼎的日本92式105毫米加农炮,虽然口径不大但却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同口径加农炮,射程达到了18200米!

    更难得的是,这么大射程情况下日本设计师硬生生将重量降到了3。7吨,而类似的捷克斯柯达 m1935式105毫米加农炮却重达5吨还多。

    当初在炮兵建设时,杨秋就很详细的考虑过需要什么武器,考虑到需要面对对手、财政、后勤和工业水平等等,首先在70毫米改进型步兵炮出现后就剔除了其实性能还能急需发展的75毫米野战炮,以步兵炮和迫击炮作为步兵火力补充,而师级压制任务交给了较轻的105毫米口径。

    105毫米口径炮有很多,他选择了德国le。fh18 105毫米榴弹炮和日本92式105毫米加农炮交给湖北进行仿制,由于后者的45倍身管国内不具备加工能力,所以一年前从德国进口了250根l45炮管和250根l31炮管,后者主要是补充湖北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由国内仿制炮架和机械瞄准具,并最终在四个月前定型,分别被命名为战锤14甲型105毫米榴弹炮和14乙型105毫米加农炮。

    至于重要的150毫米级别,由于国内道路和后勤等问题不是非常急迫,加上杨秋自己也在选择150毫米和155毫米之间犹豫,所以只暂时向德国进口了八个营的s。lh13型先顶着,后来考虑到缺乏远程压制手段,购买两辆总计10节装甲列车时额外向斯柯达订购了l43/150毫米炮管,但这种炮管实在太贵了,加上是这个口径已经是军火市场上的大头利益,所以就连关系不错的斯柯达打折后也要每根8万美元,最后只定了16根。

    除了海军还有76和120毫米两个口径外,其余口径已经被暂时剔除或改为技术储备,毕竟目前国内钢产量还不到欧美一个零头,没有雄厚的钢铁资本任何国家都玩不起装甲和大炮兵。

    战锤14乙是国防军核心远程压制力量之一,加上炮架和附件制造速度不快,所以目前仅装备了两个机动炮团和四个中央警卫师,就连1师和2师想拿到也必须再等一段时间。

    全速开火的炮兵营威势是吓人的,旁边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杰罗姆少校是此次美国派出的观察员之一,当第一轮炮弹打出他举起望远镜后就已经张大了嘴巴。

    好像。。。。。。它的射程超过了16000米?!

    上帝!

    。

    #c

第二九三章 神话破灭(十二)

    炮兵¨是这个时代的陆军王者,是陆军的魂,是步兵的胆!

    从国防军建立之初,深受后世大炮兵影响的杨秋就在想尽一切办法组建自己的强力炮兵,作为陆军中最重要的技术兵种,炮兵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速成的,优秀炮手决定了炮兵的数量和能力,有时候连他都羡慕日俄战争中得到锻炼的日军炮兵人才,而在这方面国防军暂时没有任何可比性,幸亏有资料机图纸,再加上欧洲采购炮管等主要部件后能取得了技术优势。

    此次作战往大了说是国运争夺,往小了说是各军种的一次大考,数亿元堆砌起来的新式装备能否发挥出效用还没人知道,虽然建军以来就以夜校,军营文化课等各种形式增强士兵的自身素养,但能否度过这次考试他心里还是没底。对一支军队来说,没什么比实战能有说服力的东西了,所以101师直属炮兵团3营为了检验训练成果,直接把大炮架在了1米外,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目视距离,完全需要靠野战电话和远处山头的炮兵观察哨进行盲射。

    “风速修正一¨。”

    军官们根据电话那头的数据写写画画飞速计算,连旁边充耳不绝的炮声都似乎忘记了,很快新的坐标就被提供个炮班,然后炮手们就根据一连串数字对大炮进行微调。对于数学底子很差的中国炮兵们来说,这样的工作方式显然有些困难,这点不仅杰罗姆看出来了,其它两位德国观察员也看出来了,不过他们和袖手旁观的杰罗姆不同,而是主动参与到了炮兵们的行动中,其中一人还趁着炮兵调整机会详细观察了这款火炮的细节。

    德国也有差不多的105毫米加农炮,射程上虽然相差不大但重量却比这门大太多,所以他们对这款加农炮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双轮开脚式设计,要不是战时或许会用自己的身份想办法亲自试射来体验。

    一次普通的弹道修正,3营用了一分多分钟,换做德军只需要三十秒·而这就是现实的差距。不过让三位观察员点头的是,炮兵们非常用心,适应能力也很快,渡过了开始阶段的紧张后已经能自如发挥。

    实验数据战锤14乙型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68发,此时虽然保持每分钟4发匀速,但每分钟60枚15公斤高爆榴弹依然对荒木联队造成了极大伤害,尤其是没得到预警的炮兵阵地更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炮弹刚刚落下时·不少日本炮兵为了挽救自己的野战炮奋不顾身拖拽撤离,甚至还有陆军士兵去帮忙,抢救大炮是好的,但他们还是估错了对手的火力强度,杀伤半径高达20米的高爆破片榴弹爆开后往往是横扫一大片,绝大多数暴露在外的士兵都死于破片和内藏钢珠。最要命的是两门150重炮,虽然在仿造时就努力减重,但两吨的重量在骡马无法上来的情况下对步兵来说实在是太重太重·加上又被重点照顾,所以不到五分钟两门重炮就化为废铁。

    幸运的是,由于三天来消耗了大量炮弹·学习英国习惯将炮弹堆在炮位旁边的日本炮兵没出现大规模殉爆的事情,几门75毫米野炮终于被拖入掩体藏了起来。但这不代表事情就好转了,反而随着林家台赶来的1师直属炮团抵达预定位置,步兵迅速扫清四周的日本骑兵布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