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等到饭罢觉醒,斥候的回报也到了,就是西塞山城寨的巡逻与防备极其疏忽。当下邓艾也不作多想,马上就命令三千士卒全速前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奇袭。

    也该西塞山守军倒霉。疏忽大意也就罢了,邓艾发动攻击的时候,正赶上这些守军正在开饭……汉时人们的习惯是大食与小食的一天两顿饭,大食是早上十点至十一点之间,小时一般在下午五点左右,邓艾在登陆之后也是算好了这个时间点才发动的攻击。总之一句话,西塞山城寨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落入了邓艾的手中。

    初战小捷,邓艾却不敢大意,第一道命令就是喝令麾下士卒将千余辽东守军全部斩杀。邓艾可是个狠角色,清楚战场上不能有妇人之仁。特别是现在,如果让这些辽东守军有人逃脱,然后去公逊渊或是襄平那里报信的话,自己肯定会死得很惨。

    且说邓艾在正午时分占据了西塞山城寨之后,自然是命令麾下的三千士卒抓紧时间加固城寨,同时派人去通知副将把守好后方山道的出口,以免辽东守军有漏网之鱼回襄平那边报信,再就是还要把后继的粮草、器械什么的赶紧送过来。急行军带不了多少粮草与器械,而现在的目标是要用这不足三千人的兵力挡住公孙渊,没有足够的粮草器械那根本就是在扯淡!

    当然了,这个城寨里有一定的存粮,从数量上来算足够原有的千余守军食用半年左右。一般的人或许不会对此在意什么,但邓艾是多精明的人?细看了一下粮米的新鲜程度之后,马上就命人在城寨主帐中找出了粮草周转方面的记录。果不其然,城寨中的粮米是上个月才从襄平那里送来的。按照辽东这边的军方习惯,对这座西塞山的例行补给是每三个月一次,但由于现在的时节已是春初时节,大雪未消之前道路行走不便,所以一次性就运送了半年左右的粮草,下一次的补给得到开春花开,道路上的冰雪消融之后。简单来说,就是说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内,襄平方面不会有什么军队或人员派到这里来。

    “天助我也!”

    邓艾一想通此节,立时就大唿走运。之前他为什么会让副将带人对襄平那头进行封锁与警戒?还不就是因为西塞山要道的位置?城寨这里的漏网之鱼固然不能让其走脱,襄平那边要是正好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人过来,难道还能指望着副将率领的那点人马完全的封锁住?所以确切的说,副将带着的人对城寨这头是封锁,对襄平那边是警戒。一但襄平那边查觉到西塞山城寨这里的情况不对劲并有点什么举动,邓艾就要作好两面受敌的准备。

    可是现在呢?城寨这里不久前才得到补给,按辽东军方的习惯,只怕这两三个月之内都不会有什么人过来看看……鸟不拉屎的偏僻之处,再加上北境初春天气仍很冷,鬼才愿意往这里跑!再说得简单点,就是邓艾不用担心襄平方面可能会带来的威胁,因此邓艾才会如此的大唿一声“天助我也”。

    当然,为了预防万一,邓艾并没打算把副将的那边的人马也调到城寨这里来,毕竟除去封锁与警戒之外,副将那边的人马还要保证与舰队的联系。万一事有不济,邓艾有这招后手,多少也是有着一条退路。

    后方既然不用忧心什么,邓艾的脑汁就全挤到了前方。城寨在紧张的进行着加固,斥候也一早就派了出去。到临近黄昏之时斥候赶了回来,向邓艾禀报说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在距离西塞山西面五十余里的地方下了寨。

    对此邓艾并不觉得意外,他最怕的是公孙渊会在这个时候马上回军。公逊渊距离西塞山是一百六、七十里,现在还有五十里,也就是说公孙渊现在还没有收到什么消息,仍然在原地呆着。

    得到这个消息时,邓艾很明显的松了口气。之前按邓艾的推算,公孙渊的大军如果马上回军的话,五十公里的路用不了多久就能赶回来。就算是步兵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公孙渊手下另外的一万骑兵又难道是吃素的?

    现在公孙渊没收到消息,就意味着邓艾还有一些时间进行布防和休整。有这样的一点时间,已经足够邓艾玩些花招的说……

    转眼便已是两天后的近午时分……嗯嗯,这是公孙渊在昨天收到菊花港的战况之后心知情况不妙,马上就命令大军拔营回军辽东。

    蹄声隆隆之中,约有数百骑出现在城寨之下,当先骑尉远远的便向城寨喝喊,要城寨打开寨门,准备迎接公孙渊的大军。只是喝喊许久,城寨之上并无一人应答,骑尉怒气上涌,立刻就拍马上前准备开骂。

    说起来也可能是因为最近一直驻军野外,生活条件不好,再加上今天天没亮就开始快速退军的缘故,这一路赶下来这骑尉累得有些昏了头,也不想想这城寨之上的气氛有那么些的不对头。他这里靠近之后几句话才刚刚喝喊出口,城头之上便有一支羽箭激射而出。骑尉于啐不及防之下,这支羽箭不偏不倚的正中其心口,接着自然就是坠落于马下。

    骑尉身后的众骑立时愕然,还不及反应过来,山道两旁人旗影闪动,漫天的箭雨亦随之而来。不过片刻之间,这数百骑就全都成了刺猬……不过最后面的几骑总算是反应快些,而且前面有人挡着,一见势头不对立时就掉头开熘。百忙之中回头一望,发觉墙头的旗织正在换成夷州军旗。再听呐喊之声响彻山间,一时间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军兵,只能是落慌而逃。

    邓艾在墙头见少量有意放走的辽东战骑已然逃远,立刻命令打开关门,让之前埋伏在山道两侧的千余士卒退回城寨之中。至于留在那里的军旗什么的,邓艾也懒得理会。本来就是放在那里吓人用的,撤掉干嘛?

    到一千人撤回城寨之中,道路上的布置也于时完成,邓艾又下了一个命令:

    “把关门给我彻底堵死!”

    早就准备好的木料、石块、泥土在不停的送入关门廊洞之中,用不了多久关门便已被完全堵死。邓艾是要挡住公孙渊,这关门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用处,万一被攻破反而麻烦,不如干脆堵死。而关门堵死之后,要做的就是等待公孙渊大军的攻击。

    另一头,公孙渊没用多久就接到了逃回来的战骑的回报。至于这番回报,当真是听得公孙渊心惊不已……其实说白了不外乎什么“我军退还之路已被夷州军兵截断”、“夷州军兵极多”之类的。邓艾先来这么一下,目的就是要让辽东军兵搞不清楚城寨中的实际兵力,进而扰乱辽东兵马的军心。

    很不幸的,公孙渊还就真的上了这个当。说实话,公孙渊会上这个当也不意外。陆仁的夷州海运能力之强,辽东方面作为夷州的贸易伙伴之一,自然还是比较清楚的。其实早在公孙渊出兵之初,公孙渊就有考虑过陆仁随时可能会到来的报复,所以即便是这次的出兵,公孙渊带在身边的人马也只有三万,有留下相对充足的兵力驻守辽东。

    而按照公孙渊的设想,陆仁的夷州毕竟距离辽东太远,自己这里只要抓紧时间打下菊花港,

    陆仁的北方军团肯定会被打残,至少也是失去了辽西的立足点。哪怕菊花港是落到了步度根的手里,自己也同样能赚到足够的好处,也不怕已经没了立足点的陆仁从海上进行什么报复……

    当然菊花港落入自己的掌中那更好不过。搞掉了陆仁在辽西的重镇,那辽东还能怕了陆仁的沿海攻击不成?了不起把沿海地带的百姓什么的全都迁回内陆。而且陆仁是属于劳师远征,一但把陆仁的锋头给拖住,相信江东的孙权就肯定会有什么举动,介时陆仁自顾不暇,哪还有力气来辽东辽西搞东搞西?等到陆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搞定的时候,他公孙渊早就坐稳了,更加不怕陆仁才对……(未完待续。。)

卷三 第一百零一回 西塞烽烟(二)

    前文有述,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在通过了西塞山之后,在西塞山西侧五十公里左右的地方驻留了下来,本意是想等步度根和菊花港先打起来,到了差不多的时候他再带兵过去捡便宜,但是因为菊花港的战事出乎于公孙渊的预料,所以在收到步度根军团已经全灭的消息之后,公孙渊知道自己再在带兵过去绝对讨不了好,加上甘宁的舰队在辽东海域露了面,公孙渊就决定退军回襄平去保守辽东。

    五十几公里,换算成汉制大概是一百二三十汉里的样子,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如果是全力赶路的话,一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