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10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

    于是,重庆的蒋某人看着在华日军已经暂时失去威胁性,便准备趁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在纸面上还有绝对优势,抢先对延安方面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尽可能打掉对方的上升势头,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遗憾的是,蒋委员长明显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却忘了如今他的地盘正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军火进口的渠道被完全切断,而国民政府自己的军工生产又堪称奇葩,居然在对日战争期间,还会有兵工厂破产倒闭的囧事……也就是说,他的军队弹药不能自给,也无处进口,属于打几仗就完蛋的“一次性军队”!

    所以,国民政府下辖军队的实际状况和持久作战能力,甚至比抗战爆发之前还要差,相当多的杂牌军连步枪都不够人手一杆,只能拿着长矛和砍刀打仗。即使是嫡系部队,弹药储备通常也只够打上一两次战役,然后就供应不上了。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飞机和坦克,既没有汽油也弄不到零配件,实际上早已趴窝。因此,在武器装备上,重庆政府军跟八路军和新四军相比,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士气和斗志则是远远不如。

    而中原的大灾荒和汤恩伯部兵团的横征暴敛,更是使得当地百姓群起造反,喜迎八路军前来解放。

    结果,在持续一年的全面内战之中,蒋委员长最铁杆的嫡系,胡宗南的西北兵团先胜后败,被迫灰溜溜放弃西安逃入汉中,秦岭以北全部易主。中原的汤恩伯兵团更是一败再败,几乎没有作出有效抵抗,就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洛阳、南阳、襄阳,一路逃到武汉才勉强站稳脚跟,四十万大军打得只剩了不到两万。

    而在前线崩溃的时候,蒋委员长的后院也起了火,广西桂军和云南滇军先后通电退出内战,宣称要抗日反蒋……一时之间,重庆国民政府一片风雨飘摇,仿佛已是四面楚歌声起。幸好,南京的伪国民政府,正处于汪精卫去世之后的混乱之中,否则就算日军不动手,那些伪军怕是也要来一起打死老虎了。

    这样一系列天崩地裂的打击,好不容易让蒋某人的那颗“花生米”冷静了下来,为了稳住对手,他重新打起了和平牌,组织各方代表在武汉召开和平停战会议。而史迪威中将也作为美方代表参与了此次调停,并且十分真诚而迫切地希望,中国各方势力能够尽快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合众国尽可能多地牵制住日本帝国的一部分力量,从而给太平洋战区美国海陆军的反攻作战减轻压力,也让他本人好歹捞到一点儿功劳。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随着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相继覆灭,以及英军和苏军在西欧的大打出手,反法西斯同盟在今年春夏时节濒临破裂,就连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也貌似随时有可能翻脸为敌。

    为了拖住美国人的手脚,克里姆林宫需要想办法暂时给日本减压,好让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流更多的血。故而在四月份派遣特使访问中国延安,授意延安方面在目前的有利形势下,绝对不要与“阶级敌人”妥协,而是应当先夺取国家政权,再设法反击日本侵略,就像苏联在十月革命前后做的步骤那样。作为交换,苏联可以给延安方面提供大批的军火物资援助,此外还可以提升他们在共产国际组织里的地位云云。

    如此一来,在苏联方面的软硬兼施之下,新一轮的国共停战谈判最终失败,武汉和谈彻底流产。八月份,延安方面恢复工农红军称号,重新对国民政府发起了全面攻势——在西线,二十万红军大举翻越秦岭,再次击败胡宗南,打赢了汉中战役,四川盆地已有红军游击队出没;在东线,十万红军冲下了大别山,轻易击溃了已成惊弓之鸟的汤恩伯兵团,目前先头部队刚刚打进了汉阳,正在展开激烈的巷战……

    ——美方调停失败,内战烽火再起,日军后方无忧,一时之间,史迪威中将只觉得万念俱灰。

    五角大楼和白宫如今还在不断发来训令,命令史迪威中将设法帮助中国的合法政府抵御“叛军”,绝不能让中国的布尔什维克颠覆重庆政权。可是,在国际交通线全部断绝的现在,他压根儿没法给重庆的那位蒋委员长弄来一粒子弹和一桶汽油,或者一个美国大兵……除了把这些电令拿去垫桌脚,他还能做些什么?

    回头看看,发现在这场有史以来人类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中,自己扮演的角色除了失败者,还是失败者……

    更可怕的是,根据小道消息,那位陷入绝境的蒋委员长在走投无路之下,似乎有投靠日本,以求苟延残喘的打算……如果事情成真的话,他这个美国中将接下来或许还要到日军的战俘营里去走上一遭……

    望着长江对岸,暮色中炮火连天的汉阳城,史迪威中将不由得愈发垂头丧气。

    ※※※※※※※※※※※※※※※※※※※※※※※※

    中国,上海

    在近代史上,这座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最为浮华的城市,被西方人称作“东方巴黎”,或者“冒险家的乐园”,它那独有的东方底蕴,混合着舶来的西方气质,吸引着无数人为之心醉神迷,趋之若鹜。

    一提起它,就会让人想起雄伟的高楼大厦,仿西式的华丽建筑;堆积着梧桐树的街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黄包车;女人低挽的头发和长长的旗袍;仿佛油画般的广告画报;纸醉金迷的百乐门和大世界,回荡着舞女们疲倦而动听的歌声……这个时代的上海,是全中国最时髦的地方,以及中国对外交往重要的窗口。西药、汽车、电器、小五金等各种外国工业品,还有各式各样的外国来客,都从上海涌入内地,而从内地输往国外的茶叶、丝绸、矿产等农产品,也沿着长江、铁路一路到达上海,再从这里装船转运到世界各地去。

    然而,到了一九四五年,上海滩却在战火中褪去了纸醉金迷的锦绣,变得凋零枯萎、黯淡无光。哪怕是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也不复昔日那种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奢靡气象。

    ——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尤其是太平洋战争之后,日军强行接管了整个上海租界,使得这座摩登大都市完全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断了联系,上海与欧美、南洋各地的航线完全断绝。从此再也没有洋油、洋面和各种洋货从遥远的西方世界运来,使得上海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地位迅速停摆。而唯一还能跟上海保持“贸易”关系的日本帝国,对待中国人的一贯态度,都是敲骨吸髓的压榨和掠夺。

    于是,日本占领时期的上海,万马齐喑,百业萧条。大小工厂纷纷破产,外贸公司相继倒闭。香烟、糖、油、煤饼、肥皂等绝大多数生活日用品,都执行了配给制度,而且分量极少,质量也很差。作为主食的白米几乎从市面绝迹,或者仅限日本人可买。市民只能以玉米粉和土豆、山芋充饥。汪伪政府偶尔配给的“平价粮”,最初还是糙米和碎米,到了四五年的时候,多半都已经变成了拿掺有沙子的豆饼渣、变质的军马料和腐烂的杂粮磨制的混合面,不仅让人难以下咽,而且还有食后中毒的危险。

    如果谁真的按照日伪殖民当局的配给粮食定额生活,那么可以断定和慢性自杀没有区别。

    一时之间,兜售香烟和梨膏糖的小贩从街头消失了,商店里也是货品稀少,金发碧眼的洋人被关进了敌国侨民集中营。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停止了行驶,夜晚的街灯也不再亮起……上海这座不夜城的风姿,顿时褪色了大半。犹如一位憔悴而贫病的美人,被坎坷的命运折磨多时,不复昔日的绝代风华。

    但尽管如此,当运载着日本陆军大阪第四师团的商船缓缓驶入黄浦江,在十六浦码头靠岸的时候,这些被热带阳光晒得黑黝黝的日本士兵们,还是好奇地打量着外滩的高楼大厦,发出阵阵兴奋地欢呼声。

    虽然此时的上海已经是繁华不再,但对于这些大阪士兵来说,好歹也要比锡兰岛那个鬼地方强得多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海军的咖喱饭确实挺好吃,可是咖喱的原产地却实在不怎么适宜日本人生存。在锡兰岛驻扎了几年下来,第四师团全体官兵人人身上都散发着咖喱的味道,总是抱怨着印度大米吃起来不合胃口,很多人还深受登革热、疟疾、皮肤瘙痒等热带盛行病症的困扰……当真是苦不堪言。

    相对来说,上海的水土跟日本故乡就相似得多了,让他们有种回到了家的舒适感觉。

    伴随着呜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