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凭借帝都汴梁百年间不断加筑的宏伟城墙,守军有着高城固垒的绝佳地利,但是在金兵的抛石机轰击和箭雨攒射之下,守城宋军依然死伤惨重,损伤的人数甚至比仰攻城墙的金军还要多!

    汴梁守城战的主将之一,刚刚率领三万援兵突入京师的南道总管、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披着一身轻便的纸甲,带着一干随从巡视城头,脸色阴郁至极。

    ——对于城墙内外的惨状,张叔夜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他虽然是文臣出身,但一直都在带兵。当初做海州知府时,宋江崛起于河朔,转掠十余州,打得官兵一败涂地。张叔夜招募数千敢死士,设伏大败宋江。后来又带着一队精锐乘船偷袭宋江大营,一把火烧掉宋江水寨船只,这才使得日暮途穷的宋江接受招安——这也是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故事雏形。

    然而,眼下汴梁面临的战局,可要比他当年剿灭宋江匪帮的时候更加危急得多。

    ——连日来仰攻城墙的金军,虽然刚刚又一次攻城受挫,被守军用飞石劲弩给击退,但看上去依然气焰嚣张,斗志高涨;而守城的大宋禁军,虽然借助高大厚实的城墙和花样百出的守城器械,成功击退了金军的大举扑城,但却反倒被沙场的血腥和累累的死伤给吓得失魂落魄,士气低迷到了没法看的程度!

    回想起方才的战事,张叔夜这位靖康年间大宋朝廷少有的出彩将领,忍不住在嘴角绽开出一丝苦笑。

    ——刚才的金军仅仅出动了三百名神箭手,就成功地护着数百名工程兵硬冲到城下进行开凿,城头的大宋禁军根本不敢出城驱逐这一小股敌人,只敢用强弩劲弓加上石块滚油,拼命的丢下城来阻击。偏偏金军的神箭手也在尽力护持,在墙下用弓箭射翻了上百名冒冒失失的守军,吓得很多人不敢露头

    最终,尽管击退了金人的试探性进攻,砸翻了掘土的工兵。但城内守军依然充分暴露了自己的虚弱——他们几乎不敢从城垛后面冒头射箭,以至于汴梁城头布置的强弩虽然威力不错,但射手的准头却奇差,十分威力没有发挥出一分来。而攻城的金军却是堪称悍不畏死,一直冲到了打光为止。

    ——对于女真人来说,在攻城战之中损耗些人命根本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反正他们本族的女真勇士又没参战,死的基本都是最新在燕云弃宋投金的辽国汉人降军,女真人根本没必要替这帮无节操的三姓家奴心疼。只要到燕云、河北的汉地搜刮一番,用于蚁附攻城的炮灰就要多少有多少。

    这样一来,为了阻击金兵,守军只能不要钱似的往城下掷石泼油,让石块在墙根处堆得有两尺高,潺潺的热油汇成了小溪,大肆浪费了有限的守城物资,却没能给敌人造成多少伤亡。

    可是,对于宋军来说,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大宋的禁军,就是这样一帮无胆无能无用的窝囊废啊!

    虽然北宋有八十万脱产的职业禁军,国防力量貌似空前强大,但问题是,北宋的禁军并不是真正的军队,而是一个难民收容所。每到地方上哪里遇到大水大旱之类的大灾,为了防止流民造反,,朝廷就把受灾地区的壮年男子,一股脑都招收到禁军之中去,使他们能够当兵吃饷,从而消除****。

    ——至于那些老幼妇孺,就算再没有吃的,也造反不起来……

    而这些军队在招募成型之后,为了省钱,往往都是当猪一般的养着,根本就不操练,完全没有战斗力。结果导致禁军的规模一个劲的扩大,可是战斗力却一直下降。到了北宋末年,光是禁军数量就超过了八十万,再加上厢军,足有一百四十万之多……按照一个人五十贯一年的军饷,哪怕什么都不做,光是养活八十万禁军,每年就要花费四千万贯了。要是放到财政悲催的明朝末年,估计朝廷早就破产好几回了!

    北宋朝廷虽然比明末的崇祯皇帝阔气一些,可是养着这般多不会打仗只吃白饭的兵。也是有些吃不消。满朝文武就想着这些禁军不能白养活了,总要让他们制造一点经济效益才是。于是就让那些禁军当工匠、当脚力、当店小二……总之是让军队去做生意、打零工,尽可能自力更生,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

    像这样的事情,后世只有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里搞成功过。但养尊处优的宋朝士大夫,可不是带头牺牲奉献的八路军政委,没有那种组织大家义务劳动的号召力,更没有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逆天大能。一支军队被他们这般乱搞成了劳动队,又没有抗战八路军的思想觉悟水平,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总之,“大生产运动”这种逆天的玩意儿,可不是封建王朝能够玩得转的——硬要这么搞的话,要么就是军队失去了战斗力,要么就是蚀了本钱……或者更惨,让军队既失去了战斗力,也亏光了本钱……

    尤其是汴梁的禁军,上百年来父子相继,军官也是家传的居多。百年无战事,又在这繁华的东京城里,大宋朝廷一年发给禁军的军饷都有五十贯之多。平均每月料钱500文,月粮二石五斗,春冬衣绸绢6匹,绵12两,随衣钱3000文,三年一次南郊赏赐,平均每人15贯。如果禁军士兵能活到退伍,或者因伤退伍,退伍后还必有一比安家钱和归路钱。虽然不多,但年老的足够安度余生,年轻的则足够你找老婆成家。对于军队,如此全面、优厚的经济待遇不仅在中国,即便在全世界都是空前绝后的。

    想想这些京师禁军,世世代代从来不用打仗,却偏偏驻扎在这天下最为繁华的纸醉金迷之地,娱乐享受极为丰富,军饷又宽裕,结果自然是养出一群八旗子弟似的老爷兵来!没有一点军队的铁血煞气!

    可以说,在北宋的百万大军之中,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只有在陕北常年跟西夏干仗的几万西军而已……

    偏偏这仅有的几万西军精锐,早就已经在一系列战事之中损失殆尽,只剩下了一堆百无一用的窝囊废。

    尤其是在眼下的汴梁城中,即使是窝囊废一样的京师禁军,也只有区区三万,其余守军干脆是临时招募来的市井浮浪子弟,其中还有不少强行从寺院和道观拉来的僧人道士,怎么看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模样。之前,在张叔夜还没有率领援兵攻入汴梁的时候,分明这些金人已经在城下运石伐木准备攻城,而他们居然呆在城墙上看着,完全没有进行什么骚扰。只是任凭敌人修筑好了攻城阵地,并填平了护城河。

    不但如此,这些家伙还三天两头起哄闹饷,反正一句话——不给钱,谁来帮你赵官家厮杀啊?!

    直到金人开始正式攻城,战火烧到自己头上时,这帮人见势不妙,才开始打起精神作战……然后不出所料地打得扑街至极——要靠这样一群由社会闲杂人员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打退金兵,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张叔夜同样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在京师能够调集起来的兵力就只有这么多,他从南方各州郡募集起来的三万兵马,论素质也没比京师禁军强上多少……偏偏四方勤王大军又被主和派大臣擅自遣散,弄得连援军都没有指望,最要命的是朝廷上下关于是战是和一直举棋不定,这样的战争该如何去打?

    亏得眼下时值寒冬,黄河水位低落,昔年秦人攻灭魏国大梁的水攻之策无法实施。若是金人在汴京郊外与朝廷王师一直相持到水位高涨、春汛爆发之时,再决黄河大堤水淹汴梁……那可就更是不堪设想了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大宋吗?张叔夜忍不住绝望地哀叹起来。

28。第28章 、改天换日

    从城头俯瞰下去,金人虽然暂时撤出了城墙根,却又把无数的投石车给一座座地竖了起来,一群群金军壮汉们热得浑身大汗,都光着上身使劲地绞动绞盘,装填手大声喊着号子,将一块快巨大的石头装到投石车的长端的竹筐中。只等一声命令,就将这些磨盘大小的炮石,毫不犹豫地朝着汴梁城抛射出去。

    ——说来也是好笑,原本金军从幽州千里远征,一路挺进汴梁城下,行动仓促,根本没有携带笨重的攻城器械。谁知主和派当政的大宋朝廷文恬武嬉,一直拖拖拉拉不作战备。结果等到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军只来得及关上了汴梁城门,却把刚刚打造好的几百具投石车和不少笨重军械给丢在了郊外……于是,金军刚到汴梁城下,就缴获了大批现成的攻城器械,正好拿来对付城里的宋人……对于南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