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粮,去赈济和安置那些远在陕西、山西的流贼呢?怎么样也得先管着自家眼皮子底下的地儿再说吧!

    而且,为了争夺那些建奴屠戮之后遗留下来的庄园田土,各路皇亲国戚、官宦大臣一起出手,闹出无数风波,有些争产业的官司甚至一路打到了御前,让崇祯皇帝想一想都觉得头疼——哎,真是悔不该当初听了那个广东蛮子袁崇焕的胡言乱语,说什么五年平辽?!才一年功夫就塞防崩坏,女真鞑子都杀到皇城根下啦!而且来了一回还有第二回,接下来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三回……把这罪人给千刀万剐了绝对不冤!

    ——席卷西南数省的奢安之乱,如今总算是渐渐进入尾声,叛乱土司屡屡遭到重创,已经缩回老巢,不复当初天启年间围攻贵阳,横行川滇的浩大声势。但这些叛军在老家盘踞险要,凭地利死守,官军也是一时难以攻入。关于接下来是怀柔招抚还是继续进剿,朝廷暂时还没有定论,甚至还因此爆发了党争。

    按照崇祯皇帝本人的意思,自然是想要招抚的,毕竟战争是个吞金兽,俗话说,刀兵一起,金银万两!而皇家内库已经没多少银两了,至于太仓(国库)里更是从来都入不敷出,指望不上,如果能省下几个银子,那么还是省下来的好,可惜出于帝王的面子,他又不好主动提出要服软,否则容易失了威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朝臣们吵嚷不休……所以,至少在短时间内,朝廷还没办法摆脱西南战事的军费开销……

    ——除了**之外,老天爷也是很不给面子,除了接二连三令人麻木的旱灾、水灾、蝗灾之外,今年夏天又闹起了大地震:崇祯四年七月十七日夜,湖广各府一起地震。常德府武陵夜半地震有声,黑气障天,井泉泛滥,地裂孔穴,浆水涌出,倒塌官署宫殿及城垣房屋无数,压死男妇六十人。澧州震声如雷,地裂沙随水涌,房倒树拔,压死人畜无数。荆州府坏城垣十之四,民舍十之三……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湖广的地方官府一直在哭哭啼啼地要求免税和赈济,而崇祯皇帝则一概驳了回去:朝廷这年头也没有余粮啊!

    总之,天灾,辽事,流民这三个天大的麻烦,一刻不停地骚扰着朱由检,还有其它各种稍次一等的疥藓之患,更是每年每月都在纷至沓来,让他颇有一种焦头烂额之感。这两年唯一让皇帝感到欣慰的好消息,就是山西那边的宣镇,在去年鞑子叩边之时还能报捷,一战斩首二百八十级,在近年来已算是极好的战绩,尤其那个叫王斗的小小屯长居然能斩获八十级,大明要是能够多几个这样的忠勇之士该多好啊!

    事实上,严格来说的话,好消息还有一份……朱由检转身拿起一份标注着来自福建的军务塘报,眼神复杂地再次阅读起了上面的内容——这是福建总兵黄石和福建巡抚邹维琏发来的捷报,声称前不久福宁军应琉球国王之请,由黄石领兵,邹维琏督师渡海东征,驱逐了盘踞该藩国的日本倭寇,并且随后继续追击,炮击了倭寇的老家,迫使倭酋跪地求和,发誓不敢再侵犯琉球和浙闽沿海。同时附送过来的,还有据说由琉球国王尚氏亲笔书写的谢恩表章《再造藩邦志》一份……按理来说,在大明王朝四面起火、八方冒烟的当下,这场胜利实在是能够振奋人心的一剂难得的强心剂,但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却是怎么看怎么刺眼。

    “……救藩国于危难,扬国威于海外?哼哼,写得真是妙笔生花啊!琉球国王身为外藩,不知内情也就罢了,黄石这厮难道还会不清楚,日本是洪武皇帝钦定的不征之国吗?如此擅动刀兵,其心可诛啊!”

    崇祯皇帝重重地把奏折丢在桌面上,不悦地冷哼道,但脸上的表情倒是没什么愤怒,反而有些迟疑和纠结:黄石这个人打仗的本事,朱由检还是很认可的——此辈在当年先是以一己之力平定广宁叛乱,斩杀叛将孙得功,掩护数万军民安然撤退;之后又跟着毛文龙跑到东江,在长生岛立营练兵,很快就拉起了一营精兵,凭着一套长枪阵,在战场上捷报频传,陆续砍了不少鞑子的人头,逐渐扭转了辽东战场的颓势。到最后,黄石甚至单枪匹马闯辽阳,斩杀敌酋努尔哈赤而归,一度让辽东建奴闻黄石而色变,堪比三国之时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的赵子龙,风头甚至盖过了他的顶头上司毛文龙,故而很得先帝兄长青睐。

    天启六年底,鉴于辽东战局好转,朝廷论功行赏,黄石晋升福建总兵,加衔为“钦差平南便宜行事、挂平蛮先锋将军印、提督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军务总兵官”,调离辽东战场,率部南下,预备在福建备齐了辎重之后,就用这支精兵去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乱。孰料海贼于此时大举侵犯闽地,连番攻破州县,俨然当年倭患重演,黄石抵达福建之后,不得不立刻开始剿匪以固根基,远征西南之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然后,就在福建海贼被黄石率军逐步荡平的时候,天启皇帝突然重病驾崩了。

    接下来,虽然兄长(天启皇帝)在驾崩之前曾有遗言,要朱由检重用黄石,但在刚登基的崇祯皇帝看来,黄石此辈实在是让人很不放心:根据锦衣卫收集到的情报和文官的弹劾奏章,黄石此人极度的心狠手辣、翻脸无情,旧日上司孙得功分明对他有提携之恩,还准备把女儿嫁给他,在广宁之乱当中却被他眼都不眨地杀了全家,甚至逼得未婚妻上吊自尽——其人之天性凉薄,以及对权势之热衷,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据监军太监的秘奏,黄石此人居然不贪财不好色,甚至可以说是无欲无求,一向不蓄养家丁而与士卒同甘苦,从前的长生军,现在的福宁军,皆可整体视为他的家丁,很难说他有没有什么不轨之志。

    况且此人德行有亏,乃是公认的阉党大员,和魏忠贤那个奸贼长期勾搭。先帝尚在之时,就和朝中不少大臣私下过从甚密……对一手提拔他的先帝,黄石或许是忠心的,但是对自己这个皇帝,可就不一定了。

    “……可惜啊,虽有大才,却非正人君子,难为我所用!”那时还颇有些道德洁癖的崇祯帝,在心中对黄石如此下了结论,同时默许了文官集团对黄石的打压和攻讦,逐步削其权柄,先是撸掉了平蛮先锋将军的帽子,然后又从福建总兵贬到了福建北路参将,最后甚至有人建议将其下狱处决……要不是帝师孙承宗等人极力抗辩,声称当前国家战乱不断,绝不可无故而斩大将,或许黄石已经落到了跟魏忠贤一样的下场。

    接着,在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福建巡抚熊文灿又旧事重提,弹劾了当时已经贬为福建北路参将的黄石一大堆罪状,然后声称为了招抚海贼,平定闽海,需要用黄石的脑袋来立威和给一干“海主”们出气……

    可惜熊文灿这份奏折送到北京的时候,已是崇祯三年了,崇祯皇帝刚刚经历了一次建奴围城的悲剧,而且眼看着似乎马上还要经历第二次,京师西边的宣府、大同一带,烽火狼烟已是一处连着一处……前次鞑子南下的时候,由于关宁军的哗变叛乱,北京城都差一点陷落,最后崇祯皇帝只能千刀万剐了袁督师出气。这一次鞑虏再次破关南下,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此时看到熊文灿又要违反体制擅杀大将,顿时吓了一跳——袁崇焕号称“五年平辽”,擅自斩杀了毛文龙立威,然后就把建奴放到了北京城下。熊文灿现在说是为了平定海疆,需要斩杀名气更大的黄石来统一事权,接着莫非就会有哪一股海贼打破南京城?

    虽然南方和北方的情况截然不同,但架不住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的崇祯皇帝如此联想啊!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就把熊文灿的这个荒诞建议给驳了回去,回头想想不放心,唯恐熊文灿一不做二不休,学着之前的袁崇焕干脆伪造圣旨去杀人,又赶紧往福建发了一道密旨,声色俱厉地恐吓了熊文灿一通,让他不要忘了袁崇焕的下场……这份密旨看上去似乎还是有效果的,熊文灿之后就再也没提什么要杀黄石的事情,貌似从那之后就化干戈为玉帛,知道要彼此相忍为国的道理了。尤其是在去年海寇袭扰闽南,被黄石击退之后,即将调任两广总督的熊文灿还为他请功,让黄石恢复了福建总兵的官位。

    然而,崇祯皇帝虽然不打算看着熊文灿违反体制,擅杀黄石这样等级的武官,但心中同样也对黄石这个“先帝旧臣”不是没有芥蒂,至少是不准备把他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