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添点儿堵!不过……那又如何?”

    王可冷哼一声,淡定地解释说,“……这大明朝廷近年来又是苛捐杂税,又是辽饷剿饷,又是连年大旱,现在又是黄河决口,当真是龙脉断绝,气数已尽。无数百姓受苦受难,为求解脱,都是烧香虔信本教,只要放手做起来,立刻就会有千千万万的穷人响应,不说席卷天下,至少横扫中原是没问题的。

    那些朝廷里的大官儿把咱们当棋子,咱们又何尝不是把他们在当猴耍?不管他们心中有什么计策,那送来的军械粮食可都是真的!而济宁城内存粮颇丰,守备薄弱的消息也是真的!只要我们打破了济宁城这个运河枢纽,手里就有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起码几百万石的粮食。有了这么多的粮食,咱们就能在这中原地面上点起一把大火,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民户都动起来,打下一片大大的地盘!而不是像十年前的徐鸿儒那样缩在一个地方等死!届时那些自作聪明的朝廷大官,纵然有千般谋划,万种阴谋,又能奈我何?”

    如此解释了一番之后,看着几个经历过徐鸿儒造反惨败的教门长老,还是一副信心不足的模样,王可只得叹息着摇了摇头,劈手下达了指令“……先让炮兵打上几响,然后全体擂鼓攻城!”

    ※※※※※※※※※※※※※※※※※※※※※※※

    崇祯五年七月,闻香教再度作乱于山东,纠集数十万饥民截断运河,围攻济宁,天下为之震动。激战六日之后,济宁方才陷落。贼军于城中纵兵大掠,夺得粮草、辎重、金银无数。旋即,教主王可亲率大兵沿运河南下,号称五十万众,直捣徐州。又派遣一支偏师入河南,沿途大肆裹挟河南饥民作乱。

    河南东部的地势平缓,缺乏结寨的地理条件,灾民聚集在平原上很容易被明军剿杀。然而,当明军无力进剿的时候,灾民们随之而来的反弹力量也就很是强悍。当河南官军被勤王令抽调去北京的时候,省内的“匪情”迅速恶化——此时河南境内已经遍地都是流民,到处都是绝望到疯狂的人群,等到闻香教乱匪一入省内煽动,瞬间各县都是遍地群盗蜂起,开封、归德各地连连告急,全省局势几近糜烂不可挽救。

    与此同时,西北数股流寇亦渡河东窜,经山西杀入河南,附贼者一时如云,中原乱象愈发炽烈……

392。第392章 、宣府内讧

    第八十三章、宣府内讧

    宣府镇,怀隆道东路,保安州,舜乡堡外的荒芜河滩

    如血的夕阳斜挂在山头上,将暮光投射到刚刚安静下来的战场。成百上千破衣烂衫的朝廷军户,还有少数衣甲鲜明的将领家丁,此时全都肠穿肚烂的纠缠在一起。人马尸体相互交枕,四处散落着毁坏的刀剑长矛,撕裂的军旗战鼓。成群的野狗在尸堆里面搜寻食物,不时由于分赃不均起了争执而互相撕打起来。

    这就是战场上最常见的光景——尸横遍野、腐臭弥漫、恐怖而又凄凉。

    而更加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倒在这里的战士,全都在大明朝廷的编制上。

    ——这不是什么两国相争,甚至谈不上平叛,只能说是朝廷官军的一次惨烈内讧。

    舜乡堡屯长(防守官),穿越者王斗带着几骑亲兵,沉默地巡视着这片凄凉的战场,同时回头吩咐部下,尽快组织一批民壮过来打扫战场,烧埋尸体,以防瘟疫爆发——如今已是大热天了。

    说起来,眼下各路大明边军自相残杀的这一场乱仗,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简而言之,就是白银惹人眼红啊!

    ——虽然依靠超越时代的见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王斗成功建立起了一支精锐的舜乡军,不仅可以盘踞堡垒坚守,还能够在野战之中正面击败女真鞑虏,以此作为他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但不管是再怎么彪悍善战的军队,也要丰衣足食才能打仗……可他的舜乡军不是辽西的关宁军,朝廷显然不会发下来那么多的军费——相反,作为世袭军户,王斗的舜乡军不仅必须自力更生,甚至还得倒过来向上面缴纳各种苛捐杂税。通常只有到了快要打仗了的时候,才能得到上面的一些接济。

    面对入不敷出的困境,王斗也曾经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修水利、挖鱼塘、拓地垦荒等等,可惜在肆虐的天灾和无尽的战火之中,这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和平时代的人,很难想象乱世的可怖。所谓乱世兵火之苦,那可是眨眨眼就要死尸遍野的。崇祯年间的宣府,郊外盗贼盈野,县城无赖成群,一丁点安生的地方都找不到。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想要搞什么营生都很危险,动不动就被抢个精光。

    最后,为了解决舜乡堡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王斗只得祭出了绝招,利用他来自后世的记忆,开发出宣府保安州境内,后世的涿鹿县的相广银矿和上井沟银矿,储量总和据说接近三百吨。

    在明末的时候,保安州的这些地方都还是荒无人烟,地下的银矿自然是无人知晓,所以王斗成功地圈占了那两块不毛之地,又经过一番辛苦摸索,总算是在崇祯四年秋天开始采出了白银。

    但采出白银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王斗和舜乡军需要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在各路仇家的觊觎和上面那些权贵官宦的巧夺豪取之下,设法保住这个救命的财源。

    对此,王斗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并且早已搞好了行贿上官、疏通关系的事情。

    但他却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在宣府镇内的几个对头,即使是在天子脚下,居然也这般肆意妄为!

    (明末大同镇位于今天的山西,宣府镇则是今天河北的地界。而宣府镇的东半部分,已经进入了今天北京直辖市的范围,紧贴着京师,看着像是乡下地方,其实距离北京的路程比天津还要更近一些。)

    ——宣府镇内的其余几个军头,先是跟舜乡堡因为争功而一向有宿怨,又眼红王斗最新获得的银矿这个聚宝盆,最后又在官面上争不过大把撒银子的王斗,于是便按照明末时代的潜规则,起了动用武力解决的心思——这几家军头倾尽旗下兵马,又网罗了几路山贼土匪当炮灰,此外还不知通过什么门路,从西边的大同镇也拉来了一位参将帮忙,拼拼凑凑纠集起了两万多人,号称十万之众,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

    在猝不及防之下,由于众寡悬殊的缘故,舜乡军派驻在外面的少量护矿队被打得大败,只得丢弃了两处银矿和冶炼出来的银锭,裹挟着幸存的矿工,连夜狂奔几十里逃回了舜乡堡闭门不出。再接下来,前来抢夺银矿的几路边军,不知怎么搞的又迅速爆发了火并,在银矿坑边互相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最终,外来的强龙居然还是压过了地头蛇,那位大同镇的参将最终在这场内讧之中笑到了最后。于是,他一边高兴地清点着沾满鲜血的白银,一边点起五千兵马,掉头直扑舜乡堡而来,准备一口气斩草除根……结果,在距离舜乡堡不远的一处荒芜河滩,与王斗率领的一千二百名舜乡军迎头相遇了。

    然后,不出意料的是,貌似兵微将寡的舜乡军,在野战之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时至明末,朝廷的兵制早已败坏,各级军官皆贪墨麾下额兵的饷银,以国家之财豢养亲信精锐,俗称家丁。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旗下家丁的强弱既反映了每一位武官的实力,又是任何一位武官临危救难、建功立业的保证。然而家丁精锐归精锐,其耗费也胜过寻常军户募兵十数倍,一名家丁的饷银衣食,就要从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军户卫所兵头上刮出来。

    所以,此次来犯舜乡堡的大同镇官军,明面上拥兵五千,能够作战的仅有一百多名骑马家丁以及五百多名募兵,其余不是沿途裹挟来做活的民夫壮丁,就是被驱赶来凑数的军户,跟叫花子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这五千来犯之敌之中,真正能打的不过六百多人,并且由于长途跋涉的缘故,已经十分疲累。

    而王斗这个穿越者带出来的一千二百舜乡军,却全都是实打实的战兵,个人武艺纵然不如那些家丁,但列阵而战的时候,可不见得会差多少,等于是以二打一。此外,舜乡军既是本土作战,体力充沛、士气高昂,还有从堡内推出来的火炮助战,事实上在各方面都占了绝对优势。

    于是,经过一番短促而激烈的厮杀之后,那位大同镇参将被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