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大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从小好学,善于骑射。兼通汉文、契丹文。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大石中进士,取得殿试第一名,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成为《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由于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通常尊称他为大石林牙。

    如果是在太平年代,他或许只会成为一名擅长诗词的文人。然而,辽国崩塌的动荡乱世,却硬是把他造就了最后的契丹英雄,其军事才能历来为人称道——虽然屡遭失败,但均能善于把握时机,随败随起。先率一城哀兵破十万宋军于燕京,后领数百铁骑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国祚又绵延了近百年。

    ——耶律大石踏上仕途之时,正是辽国大厦将倾的时候,天祚帝耽于射猎游玩,不理国事。契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叛乱四起,党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女真人趁势崛起,犹如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北地。1122年,金军发动总攻击,其兵锋直指辽国精华腹地,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丢下大军不敢应战,从前线仓皇撤退,途中受到金军的偷袭,仓皇逃奔,“乘轻骑入夹山”,与外界消息隔绝。

    当天祚帝弃军出走之时,曾经下诏命令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留守南京(辽国南京,即燕京)。至是,因一连数日消息不至,谣传皇帝已驾崩,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合谋,立耶律淳为帝,据有燕云各州及上京、中京、辽西等地,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

    作为北辽政权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耶律大石军事才能出众,曾经与萧干密切配合,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打败了南线北宋军队的两次进攻,也就是岳飞曾经参加的“宣和北伐”,解除了南线的威胁。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虽然击退了南面的宋人,但北方的金军却又逼近长城。使得辽国局势再度恶化。1123年,耶律大石在居庸关之战被金军击败,沦为俘虏。几个月之后,萧干也兵败身亡,导致北辽政权彻底覆灭。但耶律大石却在被俘几个月之后,奇迹般地逃出生天,并且带着一支军队来到草原上与天祚帝汇合。

    此时,流亡草原的天祚帝收敛辽国残部。又得到阴山各游牧部落的支持,居然搜罗到不少兵马,于是自谓得了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此时不宜轻率反击,但是天祚帝不肯采纳,坚持出兵。

    耶律大石眼看着这位昏君铁了心要自取灭亡,于是便率铁骑二百,趁夜离开天祚帝大营,另谋出路。他走后,天祚帝出兵西京道,起先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果然很快被金军打败,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虏,辽国至此正式灭亡……此时距耶律大石的出走,只有半年时间而已。

    另一边,耶律大石在离开天祚帝之后,北上越过沙漠,行至可敦城,驻军于北庭都护府,接管了辽国最后的一片疆土,同时召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王之众,晓谕他们说:“我祖宗历经艰难创下大业,经历了九代二百年。金人作为臣属,逼迫我国家,残杀我黎民,屠杀毁灭我城邑,使我们的天祚皇帝陛下逃难于外,想到这些我日夜都痛心疾首。我现在仗义西行,想借助众蕃部的力量,翦灭我们的仇敌,恢复我国的领土疆域。你们众人之中也有顾念痛惜我们国家,忧虑我们的社稷,思量着共同救出君父,济助生民于苦难之中的人吗?”

    依靠重建辽朝的号召宣传,耶律大石成功赢得了草原各部的支持,从这些首领的手中得到了一万兵马,从而在可敦城设置官吏,编列排甲,准备仪仗器具,建立起“辽国流亡政府”。

    而金兵在俘获天祚帝之后不久,也得知了耶律大石在可敦城重整旗鼓的消息。但问题是,可敦城远在漠北,跟女真人的控制地域隔着广袤的沙漠,想要发兵追讨的话,后勤补给实在难以保障。加上此时金军已经决定跟宋朝开战,全都一心南下劫掠富饶的宋地,谁都不愿到苦寒的漠北去吃沙子挨冻,于是也就只好暂时纵容耶律大石在北方苟延残喘,准备留到以后再想办法进行解决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耶律大石将在漠北可敦城蛰伏数年,眼看着金兵横扫中原,国力日盛,恢复大辽再无希望。于是,他便转而掉头西征,通过一系列艰苦的远征和奇袭,在西域为契丹人重新打下一片江山,自立为帝,建立起所谓的“西辽帝国”,并且把国运一直延续到百年之后,蒙古西征的时候为止。

    遗憾的是,虽然大辽的国祚得以延续,但位于潢水流域的契丹族发源地,却是永远的丧失了。

    因此,待到西辽被蒙古铁骑覆灭之后,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也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但在这个时空,一切事情的发展却全都不同了……

    ——在得知了契丹残部和耶律大石的消息之后,正苦于不知该如何继续搜集奖励点的诸位穿越者们,立即拍板决定,乘坐浮空城“第三新东京”到可敦城去碰碰运气!

64。第64章 、寻辽记(下)

    第四十三章、寻辽记(下)

    当然,在离开会宁之前,一些必要的准备还是得要做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每当国力不济,准备在某处战场抽身之前,都喜欢制造出一个烂摊子,以免给自己留下日后强敌。而穿越者们也打算有样学样:眼下的宋朝,自然是无力把手伸到塞北,而穿越者们同样没有心思在一片蛮荒的女真腹地久住,所以。撤退之前在东北地区制造一个烂摊子给女真人添乱,就成了眼下对于宋朝而言最好的战略决策。

    首先,对于那些坚持就地抗战的渤海人和奚族人,郭大仙人对他们勉励了一番,将大部分缴获的金朝军械和搬不走的粮食辎重都统统留给他们,然后还拿出大宋皇帝在临行前颁发的空头宣扎,随口封了一堆节度使、兵马使和指挥使,好让他们师出有名,方便于招揽同族——宋朝大将出征时,一般都会被赐予若干道空头宣扎,填上姓名年甲就可以给人封官,就是为了方便统帅在战场上封官许愿,招揽蕃部之用。

    ——他们这些“**武装”在东北打得越激烈,吸引的金兵越多,其他人的返乡之路就越安全。

    其次,那些高丽人和蒙古人虽然也想要重返故乡,但跟宋人明显不是同一条路。因此,郭京把大部分缴获的马匹都送给他们用于代步,又给他们配备了足够的兵器和干粮,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一路打回去。

    然后,准备跟郭大仙人一起行动的宋人和契丹人奴隶,加起来还有大约六千人。很显然,原本被盖成五层日式城堡的“第三新东京”,就算是挤成沙丁鱼罐头,也塞不下这么多人……幸好,典型日式城堡的一般结构,就是坐落在城堡最高处的天守阁外加周围环绕着的一圈圈城墙,从一开始就考虑了扩建的需要。每当城内人口增多,地皮不够用的时候,城主只要往外围再多修一圈城墙,圈下更多的地皮就行了。

    ——于是,哆啦a梦在会宁拿出神奇道具,就地“破天动工”,将原本的城堡作为“本丸”,然后在外面增修了“二之丸”和“三之丸”两道城墙,把整个云上浮岛的面积扩大了十倍,然后再在城墙与城墙之间建造了一堆简易屋子,总算是把这六千人和维持他们生活的粮食器具都塞了进去。

    虽然居住条件绝对算不上好,但至少比他们给女真人为奴时住的窝棚强多了。

    最后,为了保存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尸身,哆啦a梦又在浮空城里特意搭建了一个冰棺。

    遗憾的是,尽管在出发之前做了这么多的准备,“第三新东京”浮空城飞往可敦城的旅途依然是一波三折、很不顺利:在从会宁出发的第二天,“第三新东京”才刚刚翻越大兴安岭,就遇到一股狂暴的西伯利亚强冷气流,被硬生生地往南方吹出了好远——虽然“第三新东京”的基座浮岛扩大了十倍,但动力系统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功率(哆啦a梦口袋里没有更多的【风神扇子】了),导致其抗风能力大大减弱……

    等到哆啦a梦他们好不容易操纵浮空城摆脱了气流,成功悬停住的时候,却发现“第三新东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