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9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竟然不知道吗?这年头的英国陆军各级军官,全部都是要花钱买的啊!”王秋答道。

    ※※※※※※※※※※※※※※※※※※※※※※※※

    ——虽然后世好莱坞拍摄的《爱国者》等电影,把十八世纪后期大英帝国红衣军的战斗力吹嘘得十分夸张。但事实上,眼下这个年代的英国陆军,在整个欧洲都是以战斗力垫底而闻名。由于英国政府长期侧重发展海军舰队,在海外殖民战事之中也乐衷于使用“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雇佣兵,结果,遭到严重忽视的英国陆军,就成了一支“让人怀疑能否有能力打败白雪公主的七个小矮人”的队伍。

    当时,英国陆军的各级军官职位和军衔,居然都是直接花钱买卖的!任何军官只要有钱就能升职,跟军功和资历的基本无关!唯一的例外只有炮兵,因为炮兵的军官要计算弹道,懂得一系列复杂的数学知识,外行人实在干不来,否则就有可能把炮弹倾泻到自己人头上。所以,当时英国陆军有专门的炮兵学院,只有通过了考试的人才能当炮兵军官。不过,这也仅仅是提高了买官的准入门槛罢了,若是炮兵军官想要晋升的话,一样得自己凑钱去买官,而不是凭着成绩好或者战功卓越,就有官可做。

    更不得了的是,跟中国清朝的捐班不同,充满商业精神的英国陆军军官,还可以把自己头上买来的官帽子再卖出去,依靠前后两次交易的差价来牟取暴利——各级军衔官职的售价,是会随着市场行情而剧烈波动的,比如某个团即将被派到什么太平洋荒岛去驻扎,那么这个团的军官价格马上就会暴跌。而若是这个团要被调动到首都伦敦这样的繁华地方驻防,这个团的军官职位的含金量自然就会相应升值。

    结果,很快就有精明的金融家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开始像倒卖期货一样倒卖军官职位,借助他们的内幕消息,将一个个少校、上尉不断买进卖出,把军官职位变成了好像股票证券一样的投资理财产品……在这种交易最兴旺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地下的军官职位交易所,简称“官交所”。

    所以,当时英国陆军军官的晋升正途就是在战场上拼命抢劫,凑足一大笔款子去买更高的军衔……而国王或首相想要提拔某个年轻军官的话,也得乖乖自掏腰包给他买官位,不能一纸公文下去就了事。

    总之,这个时代的英国陆军军官,在经受拿破仑战争的考验和磨砺之前,基本都是一群花钱当官的外行。他们花钱购买军官职位,多半也不是为了在军界谋求发展,而是为了在社交场上有一个“某某上校”、“某某上尉”之类的体面身份,可以穿着一身耀眼的军服吸引那些太太小姐的注意力。(所以在那个时代的爱情小说之中,才会有那么多整天跳舞泡妞不做正事的军官,其实不过是一帮花钱买官的花花公子)或者是为自己的某些灰色生意寻求一顶保护伞。还有些家伙干脆是对某个军官职位的市场前景看好,故而抢先建仓屯下官位,等着升值之后抛掉大赚一笔,跟现代中国那些买了好几套房子等待升值的家伙类似……

    如此一来,英国陆军的军官团,就变成了一个流动性惊人的交易场,所有军官都把自己头上的官帽子视为一种特殊股票,随时准备抛出。各级军官基本没有几个是称职的,绝大部分花钱买到职位的军官,都不具备最起码的军事素养,甚至根本不在岗。很多士兵从入伍到退役,都没从来见过自己所属那个团的团长——因为那位上校先生整天都在城里忙着跳舞泡妞,企图娶到一个富有的小姐呢!凡是每当某个团即将开拔出征的时候,总是马上就会有一帮养尊处优的军官急着低价甩卖掉自己的官职,以免上战场送命。而某些功名之心强烈的穷人则趁机一步登天,以极低的价钱买到军官头衔,憧憬着在战争中扬名立万。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陆军军官,就是这么一个被整天倒卖的状况,那么士兵又是怎么样的呢?

    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建立起义务兵役制度,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想要募兵基本都只能靠抓壮丁,而绝大多数的征兵对象,都是遭到歧视的“社会渣子”,包括破产农民、城市贫民、无业游民、罪犯、黑帮分子等等——当时的欧洲各国普遍认为,工匠、农民、商人和学者,都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所以各国在征兵的时候,都尽量不考虑那些有正经职业的人。而那些整天在城镇里晃荡的无业游民、在酒吧里饮酒为乐的酒鬼,以及在贫民窟里穿梭的小偷、罪犯,则成了军队兵员的最好来源。因为各国执政者都认为,这些不务正业的下等人,并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反而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与其留着他们在社会上作奸犯科,还不如就地征入部队,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份正当的职业,被打死了也是为国争光。

    当这些“社会渣子”入伍后,可以想见那些阔佬出身的军官会对他们有怎样的负面印象。当时的首相就曾公开宣称:“你断不可在战争中培养他们,因为靠那个职业为生的人几乎不可能是个诚实的人或一个好的基督徒。另外,战争是一门用完就不再需要的学问,所以和平时期的战士就和夏天的壁炉一个样。”而指挥反法联军取得滑铁卢大捷的威灵顿公爵,则称他的士兵是“从全世界招募来的渣子,只知道喝酒。”

    而将这些“社会渣子”训练成战士的办法,就是无休止的的鞭打、惩罚和操练——十八世纪的军官们深信,士兵不用思考,思考权属于军官。军官对士兵不用讲道理,只需严加管束,通过不停的工作和操练使他们无暇他顾,消耗掉惹事生非的精力,就已经足够了。至于晋升则是纯属做梦,穷鬼哪里有资格当官?

    “……也就是说,这年头英国陆军的士兵是人渣,军官是股票?这么烂的军队能打仗吗?”

    听了王秋的介绍,南里香不由得深感囧囧有神,“……这个国家究竟是怎么样生存下来的啊?”

    “……首先,英国佬烂的只是陆军,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战斗力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而英国偏偏是个岛国,不打败英国舰队就没法入侵……其次,在如今这个年头,其它欧洲国家的军队也一样很烂啊!”

    王秋耸了耸肩,对南里香继续解释说——因为《傲慢与偏见》的剧情之中,有不少关于那个时代英国陆军“红制服”军官的戏份,所以这阵子他收集了不少关于十八世纪末英国陆军的资料,还跟几个研究相关课题的历史学教授进行了视频聊天,对同时代的其它欧洲国家军事体制也略有涉猎。

    “……这个时代的英国陆军是一切向钱看,有钱就能当大官,看上去似乎很不公平,但实际上相对于封建王国的时代,已经算是进步了——要知道,在这个年头的欧洲大陆,是军官出身于贵族,士兵来自于平民,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对于军官来说,出身越高贵,晋升的机率就越大,而能力和资历则对晋升的影响微乎其微。比如,在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法军的高级军官通常都是些既无军事素养又不求上进的贵族老爷。这些老爷们平时养尊处优,根本不在军营里住,也不了解属下的士兵,更不用说什么兵法了。

    至于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军官,却是上进无路——当时的法国有明确规定,任何想成为军官的人须经宫廷家谱专家审定,具备至少十六分之一的贵族血统才行。如果想要成为将军,更是必须要有大贵族的血统,小贵族出身的最多只能当个上校。至于完全没有贵族血统的人,比如中产阶级和资本家后代,在波旁王朝的法军里面最多只能升到中尉,想要指挥一个连都不可能,甚至想要像英国这样花钱买官都买不到。

    这已经不是什么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而是明文规定的钢铁装甲板了,所以法国资产阶级自然满肚子牢骚。而除了法国之外,欧洲大陆其它封建王国的军队,也是大同小异,一样的贵族至上,一样的压制平民。所以在大革命之后,翻了身的法国平民军官,才能吊打欧洲各国的废柴贵族封建军队……”

    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些红制服们已经全体通过了街道,士兵被关进营房严加管束,年轻的军官则在街头四处游逛,对着小姐们吹口哨,或是涌入酒馆买醉……伪装成“柯林斯先生”的王秋见状,不由得摇了摇头:“……说起来,按照《傲慢与偏见》的描述,这个民兵团最早也应该要到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