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闻大王被杀,高句丽的将军们再也约束不住麾下士兵,大军顿时作鸟兽散。大批高句丽士兵丢掉手中的兵器,开始四散溃退,数万人马互相践踏,踩死的尸体百里相连。

    看到已崩溃的高句丽大军,战场上的晋军士兵纷纷高呼:“胜了,我们胜了!”

    卫朔拄着环首刀看着四周跪地请降的高句丽士兵,不禁长出了一口气,总算了一桩心事。这一战虽不可能完全摧毁高句丽国,但起码可使高句丽人数年内不敢南下侵犯辽东。

    有了这数年时间,卫朔有信心打造一个崭新的辽东,到时就不是高句丽进犯辽东,而是卫朔要灭掉高句丽国了。

    “主公,我们赢了!”这时,封奕等人也来到了城外,只见他兴奋地叫道:“主公,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此战一共消灭了多少敌军,但只看那黑压压一片俘虏,就不下万人。再加上数不清的军械铠甲,这一战可以说缴获颇丰啊!”

第120章 辽东局势大变

    永嘉六年,四月上旬,一条足以改变目前整个辽东局势的消息迅速传遍四方:晋军在西安平以寥寥数千人击破高句丽数万大军,斩断了高句丽人伸向辽东的魔爪!

    捷报传到襄平之后,还在床榻上苟延残喘的东夷校尉封释眼中精光一闪,将自己的儿子叫到房内,悄声吩咐了几句。没过几天,封家就开始暗中变卖城内的家产,并随后往西安平转移。

    与此同时,卫朔的大名开始在辽地流传,大批在辽地生活不下去的读书人和流民,纷纷前往西安平定居。

    在这股自发形成的迁徙人流中,除了破产的农户外,还包括大批世族子弟。这些人多是因中原大乱时,一部分青、冀、豫等地的世族大家北徒幽州时遗留的子弟。众人本打算投靠王浚,不料却发现王浚为政暴虐,在幽州倒行逆施,稍有见识的读书人都不看好王浚的前途。

    之前,幽平两州的读书人深受封释的影响,见辽地汉人无可依附的英雄人物,失意之下为生存不得不委身慕容鲜卑。今卫朔突然冒了出来,正好填补了辽地汉人心中遗憾。当西安平大捷传到各地后,辽东大部分读书人纷纷前往西安平,准备投靠崭露头角的卫朔。

    在这批读书人中,包括河东裴嶷、裴开叔侄、代郡鲁昌、北平阳耽、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姡А⑵皆胃谩捕ɑ矢︶А⒒矢Φ洹⒗剂赙砚⒒峄熳蟪怠⑻胶阋怼⒙彻鬃搿⑵皆踝摰鹊壤醋愿鞯氐氖兰乙约昂攀孔印

    历史上,正是这一批杰出人才统统被慕容廆收入囊中,才让慕容部落击败了其他竞争者占据了整个辽东大地,先后称雄北国数十载。

    此时距离卫朔击破数万高句丽大军已过去了三日,在这期间,卫朔一直忙于统计战果。此战共击溃高句丽人五万大军,其中战死约万人,逃走者不到两万人,剩余的统统被俘。

    除此之外,还缴获了大量军械,唯有可惜的是因大量粮草被烧,故缴获的粮草甚少。

    西安平大战之后,入侵带方、乐浪二地的高句丽人见晋军势大,很快就从两地撤兵退回了高句丽国内。

    不过,敌军退走时,不但焚毁了两郡大部分的城池,还将沿途遇到的一切房屋都烧毁。可以说经过高句丽人一番折腾后,短时间内带方、乐浪二郡怕是无法居住了。在这种情况下,卫朔只好下令张统带着大批民众从乐浪撤退回辽东。

    “主公,为了防止高句丽人偷袭,我看还是让张大人带人从海上撤离比较好!”封奕建议道。

    “嗯,子专说的不错,反正水师现在也没什么事,让他们前往朝鲜城接应张大人撤退吧!呵呵,真是没想到,此战竟然是水师得头功。”现在想起来,卫朔还有点儿庆幸不已。若当初不是他一力坚持培养水军,怕此战也不会如此轻易获胜。大战当中,水师不但为朝鲜城内输入了大量军械、粮草,鼓舞了守军坚守城池的信心,还一举烧毁了高句丽大军的粮草,为大战获胜奠定了基础。

    “是呀,是呀,真是多亏了刘参军以及王司马二位统领的水师。”

    见众人纷纷称赞,刘总、王维不禁面露得色,尤其是王维作为崂山水师元老,总算是轻松下来。自水师筹建日起,水师就是崂山上最耗费钱粮的地方,可以前水师除了运送物资和兵力外,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今日这一战,水师才算是为自己正了名。

    “好了,好了,众位不要再夸了,再夸这水师可真要翘尾巴啦!”卫朔看着洋洋得意的刘、王二人,忙打断道:“此战虽然水师功劳甚大,可其他人同样功不可没。鉴于目前水师规模不大,我决定再招两千人加入水师,正好凑齐一厢水师。”

    “谢主公!”王维一听水师即将扩充,大喜道。其他人也没什么不满,毕竟众人不是傻子,都看出了水军在战场上的特殊作用,尤其在水网密布的地带,水师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此战之后,想必东北方向的高句丽人会安稳一段时间,可西边的鲜卑人以及平州刺史崔毖怕是要睡不着觉了。今后一段时间,除了防备高句丽人外,我们还要派人监视鲜卑人以及崔毖。不过,眼下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幕民分田,开发辽东半岛。”

    “等张大人带着数万带方、乐浪二郡的民众返回后,就将他们安置在辽东半岛南部去开发旅顺港,那两万高句丽俘虏全都送到那里去做苦力。”

    说到这儿,卫朔扭身对沓氏霞客道:“沓氏大人,营建旅顺港口的任务就交给大人了!”

    “请主公放心,属下定不负大人所托!”沓氏一抱拳道。

    “嗯,对于沓氏大人的能力,卫某还是很有信心的。民政这一块暂时先放下,等日后我从祝其县调些文书过来再说。另外,大战之后,我军损失颇大,为了威慑敌人,需尽快补充新兵。”

    “速丸指挥使,我希望你能发挥曾为乌丸首领的作用,前往游说辽地的乌丸人,鼓励他们前来西安平接受整编和定居。不过,步兵就不要再扩军了,暂时保持在三千人就可。”

    “诺!”速丸躬身领命。

    打败了高句丽人,辽东东部地区迎来了和平发展机遇。卫朔准备在辽东继续推行均田令,不过考虑辽地胡汉杂居,对于愿意接受整编的胡人部落,也将推行‘均田令’。

    速丸的部落是第一批接受‘均田令’的胡人部落,尽管曾有长老和部落贵族对此不满,可在卫朔、速丸的坚持下,他们再怎么反对也没用。

    卫朔以‘均田令’的名义将部落中的牧场分成大小数百块,然后按照抽签的名义分给各户乌丸人、汉民。此次参与分牧场的不但有乌丸人,还有很多辽地汉民。汉民多年生活在胡汉杂居的辽地,多少也受到了胡人影响。

    这均田令一出,彻底打破了乌丸人中原有的部落奴隶制度,利益受损的只是极少数上层部落贵族,大批地城牧民跟着受益,成为卫朔的支持者。

    经过这一番改造,速丸对归附乌丸人的影响力大为降低,反之,卫朔的影响力则急剧增加。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归化胡人,卫朔还打算在西安平内建一所书院,专门用来教育辽地胡汉少年学习汉家文化。同时,卫朔还鼓励胡人学汉话、穿汉衣、起汉名。他相信经过数年努力,辽东大地再也没了胡汉之分,全都是我炎黄苗裔。

    就在卫朔在忙着安排战后事宜时,一直待在襄平的崔毖却再也无法坐视下去。说实话刚开始崔毖真没将小小的卫朔放在眼里,可眼下他也不得不承认,卫朔对他的威胁已大大超过了老迈的封释成为他当前最大的敌人。

    尤其让崔毖感到嫉妒的是辽地的流民、读书人宁愿远赴西安平投奔卫朔,也不愿留在襄平帮助他。在崔毖看来,与卫朔相比,他出身名门,背后还有姐夫幽州刺史王浚为外援,辽地的汉民应该将他视为领袖才对,怎能被一介寒门竖子给比下去?

    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大批辽地民众在南下不得情况下,纷纷向东部去投靠卫朔。崔毖为了避免日后卫朔威胁到他在辽东的统治,不得不想办法除掉对方。

第121章 裴嶷来投

    在辽东这股汉民东迁的风潮中,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颇为引人瞩目。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荣阳太守裴嶷。

    裴嶷清廉公正,很有办事的才能和谋略,初在西晋任职,经过多次升迁至中书侍郎,后来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