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琅琊王司马睿仔细地将封释的书信的看完,心中忽的一沉,他怎么也没想到辽东的局势竟然糜烂到如此地步。

    他沉吟了片刻道:“没想到小小的高句丽人竟然敢窥视我带方、乐浪二郡,此次多亏了卫大人相助,不然辽东必然大乱。”

    “大王所言甚是,如今辽东各地胡乱四起,辽民苦不堪言,东夷校尉封释老大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不得已才向朝廷呈上辞表,同时举荐卫大人代替他镇守辽东。”刘隗接着话茬儿道。

    “爱卿所言寡人岂能不知?只是以诸位看来,这辽地还守得住否?”

    “嘶……这……”面对琅琊王的垂询,刘隗竟然一时语塞,不知该作何回答。

    站在下首的裴嶷一看刘隗为难,忙上前躬身道:“启禀大王,刘大人从未去过辽东,不知辽东虚实,大王的疑问不如由臣来解答如何?”

    “嗯,爱卿言之有理,请裴卿家速速讲来!”

    “大王,辽地守不守得住全看有没有人能将辽地百姓给团结起来,如今平州境内尚有我汉民三十余万,若有人能将这部分人团结到一起,再辅以辽东各地的胡族为羽翼,必可安定住辽东局势。”

    “再说,幽州刺史王浚僣位称号,早有不臣之心!若朝廷能将辽东重新掌握到手中,就可从东面威胁到幽州,迫使王浚不敢再藐视朝廷权威!”

    果然,王浚这名字一出现,细心的裴嶷就注意到琅琊王眼中一紧,显然之前王浚在幽州私设行台之事已惹怒了琅琊王。若非如今朝廷对幽州有些鞭长莫及,且琅琊王还需王浚牵制襄国石勒,朝廷早就将王浚碎尸万段了。

    如今裴嶷提出让卫朔执掌辽东,从而在后方牵制王浚,不得不说这个建议让琅琊王有些心动。可是琅琊王还是有些舍不得放卫朔去辽东,原来琅琊王早就有将卫朔调到江东的打算,尤其是在炒茶、水泥出来之后,这个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看着犹豫不决的琅琊王,刘琨心中一动,劝道:“大王,如今江东暗潮涌动,有不少势力对卫兵曹不怀好意,若大王真有意重用卫兵曹,暂时还是将其放在外面比较好。等将来卫兵曹在辽东立下大功之后,大王就可名正言顺的将其调到江东,也省的让人说大王闲话。”

    “这……好吧!”

    在刘隗的劝说下,司马睿总算下定了决心,暂时放下将卫朔调回江东的打算。同时答应裴嶷、封抽二人,他将即刻上书朝廷任命卫朔为东夷校尉。得到了琅琊王的亲口承诺,裴嶷、封抽二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为了进一步巩固辽东与琅琊王的关系,裴嶷遵照来之前卫朔的嘱托,特意向琅琊王提出了以辽东马匹换取江东粮食的建议。

    “大王,来之前卫兵曹特意叮嘱在下,若是有幸见到了大王当面,就让在下转告大王:辽东上下愿意走海路每年往江东输送不下五千匹骏马,以供大王组建骑兵北伐中原。当然了,我们辽地偏僻,物产不足,这些马匹需要江东用粮食来交换。”

    闻言刘隗一脸惊喜,忙问道:“什么!?裴大人你说得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只要大王拿得出粮食,我们就能将马匹双手奉上!”

    俗话说南船北马,在辽东卫朔自然不会缺少马匹,可辽地因人口稀少,所产粮食根本无法自给自足。他正在推广的大农场计划,没个三五年积累根本指望不上。为了解决辽地粮食短缺的难题,卫朔与众人商量后,才想出这个以马匹换取粮食的计划。

    将马匹贩卖给江东,固然增强了江东的实力,但却让卫朔获得大量急需的粮食。这其中的利弊一时真不好说清,不过在卫朔看来,短时间内他与江东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大于对抗,区区几千匹马他还没放在眼里。

    琅琊王得知卫朔有意往江东贩马,不禁对素未谋面的卫朔更加满意,对于不能早早将其招致麾下颇为遗憾。

    “裴、封二位卿家,尔等回到辽东之后,请转告给卫大人,就说寡人在江东静候卫大人大驾,希望他早日安定辽东,尽快来江东与寡人一会。”当裴嶷二人告辞离去之时,琅琊王还拉着二人的手殷殷叮嘱道。

    裴嶷二人虽然心里不以为然,可面上还是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连连保证一定将琅琊王的话一字不漏的转给卫大人。

第134章 王敦之怒

    “哎,哎,王刺史,大王已安歇了,不如您明日再来?”

    “什么?!我现在就要见大王,尔等给我让开!”

    临近深夜,在琅琊王府门前,内侍正在与王敦争执什么,双方互相推搡,气氛一时有些剑拔弩张。原来王敦得到琅琊王任命卫朔担任东夷校尉一职的消息有些晚了,等他来到琅琊王府时,天色已晚,但为了改变琅琊王的主意,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只见王敦怒目而视,盯着眼前的内侍道:“尔等给某家滚开,否则休怪我对尔等不客气!”

    那个老内侍毕竟是侍奉过两代王爷的耋老人物,自然不会将王敦的威胁放在心上。可其他年轻内侍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琅琊王入主江东后才进到王府内任职,面对着赫赫有名的王刺史发出的威胁,不少人吓得两股战战,若非有老内侍顶在前面,他们早就把路给让开了。

    王敦将手放在腰间的长剑上,眼中杀气一闪而过,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一剑刺死眼前这个油盐不进的老家伙。

    可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后,王敦强忍着怒火委婉道:“老内侍,我有非常重要的事要见琅琊王,请您把道路让开。”

    面对王敦的退让,老内侍脸上并没有露出一丝得意之色,依旧面无表情道:“王刺史,今天无论如何大王也不会见你,以奴婢之见你还是回去吧!”

    王敦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抬头看了看夜色中有些模糊的琅琊王府,一时间竟然有些失神,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王敦站在门口足足沉默了有一炷香的时间,最后才霍然转身离去。

    等王敦离去之后,老内侍才慢悠悠回到琅琊王府内,刚一到内院就看到琅琊王穿着单衣站在庭院内出神。

    老内侍施施然来到琅琊王身后,轻声道:“大王,您交代的任务,奴婢完成了,如今王刺史已回去了!”

    “嗯,寡人知道了!”

    琅琊王语气莫名,让老内侍分不清其中的喜与悲。按说这一次大王好不容易压了跋扈的王敦一头,可看起来大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兴。自白日许了卫朔东夷校尉之职后,琅琊王就知道王敦早晚会找他算账,故他早早做了某些安排。

    对于王敦琅琊王是又爱又恨,既爱惜对方的才华,又愤恨王敦不知进退。上一次就是因王敦之故,才让他错过了卫朔,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想再错过提拔卫朔的机会。不过,他也因此狠狠地得罪了王敦,一想到王敦心怀愤恨而回,琅琊王心中就有些惴惴不安。

    不提琅琊王在府内担惊受怕,单说王敦带着冲天怒气返回王家,迎面正好遇见了嗣子王应。王应见父亲怒气冲冲而来,忙上前请礼问安。

    “父亲,这是从何而来?是何人惹得父亲如此生气?”

    王敦抬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心中的怒火不由得降下几分道:“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个青州小儿!”

    王应能在王敦的众多侄儿中脱颖而出,被王敦选为嗣子,承继其政治势力,自有其不凡之处。故尽管王敦语焉不详,但他还是仅凭寥寥数语就猜出让王敦如此大动肝火的人必是那个屡次让王家吃瘪的青州卫朔。

    “这青州小儿趁我今日不在琅琊王身边,不知如何走通了刘隗老儿的门路,竟然让琅琊王举荐其担任东夷校尉之职。哼!他不过一介寒门竖子,六百石的兵曹从事已是朝廷对他天大的恩赐,如何敢觊觎秩两千石的重职?”

    一想到卫朔在他眼皮底下得了好处,王敦就觉得浑身上下不得劲,否则他也不会在大半夜的时候上琅琊王府去闹。

    “父亲,以孩儿看来,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

    “嗯?应儿这话是何意?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阴谋不成?”

    “呵呵,父亲大人多虑了,阴谋倒不会有,可这件事却折射出琅琊王对父亲大人有了提防之心啊!”

    “嗯?”

    王敦虎目一瞪,眼中寒光四射,对面的王应顿时感到一股凉气自脚底传遍全身,打了个哆嗦道:“父亲且听孩儿把话说完,说实话就算那卫朔得了东夷校尉之职,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