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皝有些不甘心的道:“父亲,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吗?”

    慕容廆叹道:“不放弃又能如何?王浚势大,封释又不愿站在我们一边,仅靠我们慕容部落的实力根本无力与崔毖相争。”

    “要说最可恨的还是封释,本来与我们合作的好好的,不知为何突然中途变卦,导致我们全盘计划陷入被动之中。”

    提起封释,慕容部落每个人都不陌生,当初就是靠着封释慕容部落才能在最近几年内势力得到迅速发展。然从去年开始,一向与慕容部落交好的封释却突然斩断了与慕容部落的联系,当初双方商量好的协议也都全面终止了履行。

    “父亲,我听说封释已转投了西安平的卫朔,二人不知何时搭上了头,现在辽东大部分流民和读书人在封释的影响下纷纷转投卫朔。”

    卫朔!又是卫朔!自去年开始卫朔这个名字在辽地广为流传,随着开春西安平大捷传来,卫朔在辽东的声望一下子压倒了平州刺史崔毖,成为汉人在辽东的一面旗帜。大批辽地百姓和读书人纷纷前往西安平投靠他。

    本来在招募流民上占据优势的慕容部落一下子被卫朔给比了下去,与慕容部落相比,卫朔本身的晋人身份对辽地汉民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就算慕容廆再怎么礼贤下士也改变不了自身是胡人这个事实,稍稍有些骨气的汉人都不可能抛开卫朔选择慕容廆。

    “其实大单于也不比太过担心那个卫朔,在下听说崔刺史正密谋对付西安平,大单于只需静下心来等待片刻,等他们双方打得筋疲力尽之时,就是我们慕容部落横扫辽东之时!”

    ……

    “呵呵,没想到崔毖竟然如此着急!”封奕拿着一份告示撇撇嘴不屑道。

    卫朔无奈的摇摇头笑道:“他怕晚了就被我们抢先了,可惜他却不知道,一切官职头衔都得有相应的实力相匹配,你没实力就算再怎么抢也抢不到手中。崔毖不可虑,可虑者反而是幽州刺史王浚。”

    “请主公放心,王浚怕暂时顾不上我们这一头了,等他先收拾了河北石勒再说吧!也不知裴长史、封参军二人此行是否顺利?”

    提起石勒卫朔心头一黯,石勒的确是个人物,他从一介胡人奴隶最后成为一国之主,其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绝对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开国君主少。自决心走上匡扶天下的道路,卫朔就把石勒当成自己最大的对手。

    “石勒……”

    正在图谋冀州的石勒,突然在这一刻有了感应,他抬头望着辽东方向,仿佛那里有什么人或者东西在吸引着他……

第136章 农业、商业、学校

    击败了高句丽人后,卫朔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好好规划一下广阔的辽南地区。如今加上张统从带方、乐浪两郡迁徙而来的三万汉人,如今聚集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汉民共有近七万人,若是再加上两万高句丽俘虏,整个辽南聚集了近十万人。

    大战一结束,卫朔就与麾下幕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春耕,由于使用了新式耕具,再加上马耕技术的推广,使得近万青壮辽民竟然开垦了超过八百万亩土地。

    根据卫朔和众人商量好的计划,所有辽民都将被安置在地广人稀的辽南、辽东。此时的辽南、辽东根本没有多少人,只有西安平一个县城,很多地方都是无主荒地,区区七八万人口轻轻松松就消化掉了,也省去了‘打土豪’的麻烦。

    在这里推行均田制,卫朔一点儿也不担心受到阻力。在安置迁民的一、两个月中卫朔与麾下最重要的就是统计户籍、丈量土地。

    经过统计,在辽东卫朔麾下聚集了一万七千余户,共七万两千余人。这里面还包括从带方、乐浪迁徙来的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从辽东西部自发逃过来的流民。卫朔看着手上的统计数据,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整个辽南的总人口甚至比不上徐州辖下的一个县的人口多,要知道这可是辽地两个郡外加一个县的总人口。就这还要算上从幽州各地逃难而来的流民,要不然真不知会有多惨。

    到了五月左右,随着各地的丈量统计和安置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卫朔准备在辽南实行均田制。官府招募流民到南边开荒的消息,一下子在西安平内传扬开来。大量聚集在此地的流民顿时像炸了锅一般,纷纷聚集在县府门口打探消息。

    “大郎,大郎,快带我去看看!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县城内一个破落的房屋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从屋内探出身子,直朝门外喊道。

    一个年轻汉子闻声,从外面匆匆跑了回来,边跑最终边喊道:“阿爹,县府门口都张贴了告示!怕我等看不懂,官府还专门派人在一边宣读,现在正有许多人聚集在县府门口听讲呢!我这不是担心阿爹着急,特意回来叫您了吗?”

    年轻汉子说完,忙上前搀扶住出门的老者,两人便要出去看那告示。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个老婆子,开口道:“我说老头子,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凑什么热闹?!让咱家大郎去听听不就得了?万一人多挤着碰着你了,咋办?”

    那老者回头瞪了自家老婆子一眼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幕民分田乃是关系到我等庶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家主我若不亲眼看一看如何能放下心来?”

    “哎呀,爹,娘你们就别争了,再晚一会儿,说不定官府就讲完了!”老婆子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年轻汉子却等不急了。

    老者一想起告示的事,就熄了与自家婆娘争吵的心思,在儿子的陪伴下疾步朝县府走去。当老者与儿子赶到的时候,县府门口已聚集了大量前来打探消息的流民。因为来晚了,老者一边听还一边向周围的人打探前面的内容。

    “官府说了,每户人家至少分三百亩荒地,耕马一匹,还有一套新式耕具!除了田地外,马匹、耕具都算是官府借给我们的,等秋收之后,各家根据收成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偿还。当然了,不是一定要今年全部偿还,如果今年收成不是很好,债务还可以往后延迟三到五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没什么好说的!官府既然肯借给我们马匹与耕具,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老朽只关心官府规定的税赋是多少?”老者不关心还债的事,他只担心官府收取过多的赋税。

    那人见问税赋的事,顿时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道:“呵呵,老丈有所不知,卫大人体恤我等流民生活不易,特意将每亩佃租下降至十五税一!”

    那老者闻言不禁动容,道:“真是十五税一?”

    “嘁!这等大事我还能骗你不成?不信你问周围人?”

    这时,四周的流民纷纷点点头,证实那人并未诓骗老者。不料,老者却一下子热泪盈眶,多少年了,自文景之后,农民赋税从未降至今天这么低过。像他这样的佃户流民,祖祖辈辈四处与人当佃户,如无根之木般苦熬了这么许多年,不成想临了在他的身上,拥有了祖辈梦寐以求的土地。

    ……

    另外,鉴于辽南地理的特殊性,卫朔在营建中旅顺港内设立了市舶司,将统一管理辽地对外贸易事宜。根据规定,辽地将统一关税,按不同商品在交易时一次性征收不等的交易税,之后商品就可以在辽南自由通行,而不必再行缴纳税赋。

    此举旨在活跃辽地的商业,作为现代人,卫朔深知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的道理。因此在均田制走上正轨,辽地农业发展初步稳定后,卫朔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郡内的商业发展上。

    “主公,将盐铁实行官府专卖我等可以理解,可为何还要将茶叶也划入其中呢?”

    鲁昌、韩寿等人有些不理解卫朔为何执意将不起眼的茶叶也列入官府专卖,在他们看来,茶叶一年的税赋不过几万钱根本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魏晋时期因茶叶尚未向下层百姓普及,使得众人都不看好茶叶的税收前景,但卫朔却不这样看。

    他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茶叶早晚会像盐一样成为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再说草原胡族同样对茶叶需求量极大,现在提前将茶叶列专卖,日后说不定可以作为制衡胡人的手段。

    为了打消诸人的疑虑,眼下卫朔还是十分耐心的向众人解释道:“在座诸位应该都品尝过崂山的炒茶,都知道它是有多么的吸引人,我相信茶叶早晚会像食盐一样成为百姓日常离不开的消费品。现在将其列为专卖产品,就是为了避免日后产生麻烦。”

    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